——江小灰
“文明”这样的词眼正如同“希望,光明”一般无二,看似闪耀夺目,却也有着“希望对应绝望,光明对应黑暗“的对立面。
“文明”有我们所知的,天才降世创造绝世画作、诗歌、理论等等,但也有战争背景下一个文明覆灭,另一个文明的替代重生。到不论如何核心在人,人是“文明”的载体,甚至也可以说是“文明”制度的运营者。
“文明”的延续正对应着马克思理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才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理论。城市可以说孕育了所谓的“文明”,而这一切建立在它的下级——农村的支持。如果说城市离开农村所供给的食物与移民,那“文明”无以为继。
按理说农村扮演者伟大的角色,历史的待遇应该不差吧,可结果却不然,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中,农村生生的在完成供给城市人口、粮食的任务和对抗恶劣环境所带来人口、粮食损失中江小灰挺了下来。或许不明所以的我们有时要调侃,“这农村人呀,就知道生和吃”。农民兄弟要吐槽了“上头有任务,咋也没办呀”。调侃之后,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在农业社会“早婚,多子”能被视作道德高尚和天赐福佑的标志啦,以及养儿防老的最佳选择。毕竟死了一个还可以有另一个孩子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文化,文明”就能看成借助当代快递服务中的“物流、人流”这一概念描述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那这听起来不错呀,儿孙满堂,有吃有喝,哪结果不好了?这不正说呀嘛,淡定!不加控制的生育不就对应“计划生育”这个词嘛。但是,这是今天和平社会才有的奢侈词汇。以往历史中。战争、疾病、饥荒不断,人口的消耗完全不是如今可以想象的。农村在供应城市人口后,再除去意外死亡人口,剩下人口膨胀问题,则在维持“文明”可续发展的制度机器下(保护国家安全,应对外来侵略),去参与拓荒、战争、任何具有高死亡率的职业来消磨着农村人口,达到两全其美。即农村人口增长率与城市死亡率持平。
也不知道那些背井离乡的男男女女心中感受几何,是无知、无奈、还是或许对国家情怀的自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