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高分电影资源分享人性诗文
你为什么爱看“逃生”电影——戳中“爽点”

你为什么爱看“逃生”电影——戳中“爽点”

作者: 5f395db76097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1:23 被阅读0次

叶丽仪的《上海滩》、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惠特尼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你一定听过这些歌曲,一个歌手的几首代表作就能让他唱上一辈子。

还有国产电视剧里某个角色车祸后一定失忆、长剑刺喉的最后一刻一定有人冲出来救他、豪门婆婆第一次见儿媳妇一定是问她要多少钱能离开自己的儿子。

无论歌词旋律,还是电视剧情节,能够经久不衰的让观众所接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众在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能够产生心情上的起伏、思想上的波动。

这种起伏和波动,会带来刺激感。

当创作者找到某些相似或固定的,能刺激受众模板的时候,便会以这个模板为核心向外衍深不同的具体元素,创造出主旨相同、情节不同的新作品。

电影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电影类型,或是动作片,或是战争片、魔幻片、喜剧片,等等。

这其中,与逃生挂钩的电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简单的说,就是这种电影能够带来强度更大的刺激。

能够直达“爽点”。

难以经历,却又可能发生

像科幻片、魔幻片等,距离实际生活过于遥远,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达不到电影中所展示的情节,带给受众更多的是对未来的遐想,同化直接感受的程度不高。

像喜剧片、文艺片等,虽然与当下生活背景一致,但又少了强烈的刺激感。

像科幻片、魔幻片等,距离实际生活过于遥远,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达不到电影中所展示的情节,带给受众更多的是对未来的遐想,同化直接感受的程度不高。

像喜剧片、文艺片等,虽然与当下生活背景一致,但又少了强烈的刺激感。

而逃生的元素,正常生活中难以经历,但很可能在某一天,我们就会真正陷入到这种险境中。

有的人对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危机充满欲望,幻想着当他自己面对的时候最终能否逃出生天。

电影《生存家族》,讲述的就是日本全国停电,公司上不了班、家庭用不了电,超市被抢购一空,物资严重缺乏,一家四口为了活命是怎么逃生的。

这时爽点就来了,全国停电发生的概率是存在的,并且很可能在明天就会发生。

如果真的停电了,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主角们将如何生存下去的?他们会经历哪些困难、哪些考验?

接近现实的可能性,是制胜法宝。

我们前段时间不就经历了口罩难求,世界现在不就正在经历着超市被抢空吗?

大城市中没有任何电力的日子是可怕的,交通、网络全部瘫痪,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社会秩序已然混乱,最致命的是越来越少的食物和饮用水,如果不逃离,剩下只有死路一条。

一对父母领着一儿一女,骑着自行车从东京开始逃生,他们的目的地是逃到外公家所在的鹿儿岛,因为在那里即便没有电力,仍然可以过农耕捕鱼的日子,可以活下来。

全国停电的日子里,一瓶饮用水可以卖到多高的价格,五块名表加一辆豪车是否换来了一袋大米,为了吃到一口猪肉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没有了电子导航还怎样找到正确的道路?

我想,你一定也存在他们究竟是怎么面对这些情况的好奇心。

所有的猎奇心理在一部2个小时的影片里全部给予解答,正是“爽点”的来源所在。

以防万一的知识储备

正如上文,谁也不敢保证危机是否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不仅是全国停电,也可能是瘟疫、是洪水、是战争、是漂流荒岛。

如果遇到了,首要问题就是怎么做才能活下来。这时,生存的技巧、逃离的方法便成为了最渴望学习掌握的东西。

这就和读书是一样的道理,完全可以把看电影理解为读一本带有影音效果的书。

读万卷书可行万里路,看各种各样不同情节的逃生电影,一样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逃生知识,甚至是险境中的战略思维,助你多行一段路。

电影不再是电影,而是一堂必修课。

《重见天日》,以越战为背景,美国大兵驾驶的直升机被敌军击落,侥幸保住一命后又被俘虏。

他被扭送到一个位于雨林深处的战俘营,和几个之前被俘的美国兵一起关在小木屋中。

乍一看,几名不是正规军的守卫、几杆破枪、用竹子捆扎的围栏,想要逃跑难度并不太高。

但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有两点,一是所有战俘的鞋子全部被缴纳,光脚走在荆棘遍布、蛇虫出没雨林里,后果恐怕是脚部的溃烂不堪。

加上雨林里地形复杂、气候难忍,不是当地原住民甚至无法分别食物有毒与否,这样,独特的环境因素已经形成了一个天然监狱,即便能逃出围栏也很难逃出雨林。

二是逃跑的想法在战俘内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有的想逃、有的畏惧,团结不起来势必达不成获得自由的目的。

这时,在雨林里怎么生火、吃什么东西、漂流的前方是不是瀑布。

晚上住在哪里、野兽来了怎么对抗、一把砍刀和一支枪你会选择哪个,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虽然这些知识在书中、纪录片中也能获取,但少了前后串联的故事,会大大削弱代入感,甚至看着看着也就睡着了。

还有逃生的“战略思维”,“与人斗”总是比“与天斗”来的复杂。

选择哪个时间才是逃跑最佳的时机、掌握什么样的条件才是统一内部战线的必需、从哪个方向下手才能最准确的分析敌方的心理。

当然,“战略思维”中一定会夹杂创作者的艺术处理,乃至是纯粹的故事推动需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野外逃生电影剧本是经过创作团队反复推敲合理性并尽量靠近实际,虽然不能全搬,但最起码能提供一点思路,不至于临阵心慌。

参看见底的人性

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客套、虚伪、隐忍、恶心充斥在角角落落里。

正常情况下,买单时要和朋友假模假样的争抢半天,烦的要命的人也要当面皮笑肉不笑的极尽客套,你不敢指着傻X老板的鼻子大骂,也不会在利益面前和同事当面锣对面鼓的针锋相对。

只有遭受到强烈危机的时候,才会最彻底的暴露真实人性。

一旦生命遭受威胁,那些所谓的人际交往根本不值一提。

此时电影里所展现的人性,可以成为在你受到种种不公之后敢怒不敢言的宣泄,也可以成为窥探真实人性的甬道。

像《无处可逃》,几年来看过节奏最紧张、情节最抓人的逃生电影,可谓是注目每一帧,全程手心冒汗,暴击爽点。

某东南亚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在落后地区大肆基建,一位美国工程师杰克被公司外派,携妻女常驻当地参与项目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借基建为名中饱私囊,居民爆发骚乱,警察和军队节节败退,民怨矛头迅即转向杰克等一班无辜的外国侨民,血腥的排外屠杀一发不可收拾。

暴民搜查酒店,见人就杀,杰克在泳池边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他抱起女儿疾步逃命,沿途中杰克也看见了与父母走失孤立无助的孩子,可是为了争取时间他并没有理会。

收留杰克一家避难的老汉,在遭受暴民拷问虐待时,杰克也并没有主动站出来阻止无辜老汉继续被折磨。

2名美国同胞几次帮助杰克一家死里逃生,为他们探出路、挡子弹,可到最后杰克并没有选择和他们一起防御,而是带着妻女先逃一步,眼看着同胞被击倒。

人性就是这样啊,危情之下,本能反应就是考虑自己的安全。

若是换成你,携弱妻幼女逃命途中,应该也会和杰克作出同样的选择。

大多数人并非战士、警察,没有职业的限制和使命的责任。

普通人为了保全自身就难以顾得上他人的死活,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英雄被歌颂和赞美的原因。

见底的人性,有阴暗面,同样也有阳光面。

杰克安抚自己的两个女儿躲在暗处,反复告知她们无论看到什么也不要出来。

可当杰克离开躲避点探路被暴民发现,撕打在一起,眼看就要被制服杀死时,小女儿依然哭喊着奔向她的爸爸。

我们可以说小女孩幼稚无知、不知危险,白费了父亲的苦心,但这不就是骨肉亲情吗?

当我们以为杰克的妻子会按照套路的剧情发展,捂住女儿的嘴巴,泪眼目送杰克死亡时,她却勇敢的冲了出来。

瘦弱的胳膊拎起铁棍狠狠砸向暴民的头颅,与自己的丈夫并肩战斗,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全家被害,但这不就是夫妻恩情吗?

这些人性的光辉,是任凭再大的危难也无法割裂阻挡的。

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遇到的情况、无法窥探的人性,“逃生”电影可以替你模拟一个实际的场景 。

可以来我的微信公众号逛逛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爱看“逃生”电影——戳中“爽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s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