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晓婧打卡
阅读内容 20-29
一句话总结:
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
几点收获:
1 我们的孩子与这个世界,就像一滴水之于海洋,一棵树之于森林。
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要教会孩子去追求和别人相一致的目标——孩子的价值观要和社会利益相吻合,切不可与之相悖。如此这般,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网络系统或者支援系统。所以,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如果关怀别人,最后的结果也总会回馈到父母和自己身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我们自己。
2 让孩子自觉学习,是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幸福的方法。让孩子自觉学习,就如同你想看到一朵花开,首先要把种子播到肥沃的土壤里,而不是把它握在手心里。要让种子吸收阳光雨露,接受风吹雨打,自然而然地,花就会开放。
在自己和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奉献的事吧。奉献不在大小,关键在于先行动起来,当我们行动起来,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快乐,会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经常有这种谈,那孩子就会想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为了能够过上有意义的人生,孩子就会想要知道更多,那么就不再需要别人的提醒,孩子的自觉学习,便开始了。
3 我们的传家宝——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
带孩子为社会做服务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另外,平日里对家人、朋友的体贴行为,也是很好的教育行为,一样会取得良好的的教育效果——正如书中作者的小孙子在学校义卖会中为奶奶选定的茶杯一样温暖。
4 子女的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上的每个孩子也是完全不同的,自然教育孩子的方法、途径也就自然不同,但是其核心不变——要有一颗与孩子同在的心。
这个与孩子同在的心,可能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但是他却是很多正确方法能够起到作用的前提
(1)要想成为好父母,首先要接受并正确理解的一点——子女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尽全力去做正确的判断就好。
(2)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父母要关心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要为孩子布置良好的成长环境,要能看到孩子在这个社会立足所需要的素质,并有意识地去培养这些素质。
切记——教育孩子永远没有结果,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3)父母成长+孩子成长。
父母自己要持续学习和成长,同时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成长。
这就是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为好父母也属于人生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经历艰辛才能实现。
作为母亲,其实很多问题都不一定有答案,而且可能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正如作者所说——找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激励、保护并指导孩子们,使他们的人生得到均衡。
PS:父母也要让孩子有一颗与自己同在的心,如此,孩子才能够时刻面对自己,帮助自己;如此,孩子才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
5 关于日常对孩子的各种要求。
下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明确了目标,觉察了状态,选择了当下你可以选择的最好方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清晰起来了,方式也就更得当了呢。
6 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哟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这些,与父母无关。
我们要做的事是肯定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这对于孩子们的自豪感的建立很重要。而且,孩子的价值观从小就有,而且各不相同。父母们应该要去看到,而且将其视为优点,并且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
一小步行动:
与孩子分享自己正在做的能够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帮助的小事——组织每周的读书分享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