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墨宝:平复帖的故事】
1700多年前,西晋初年的某一天,陆机提起一支秃笔给一位叫彥先的朋友写了封简短的信。
信写在一张手绢大小的麻纸上,用的是章草,一共86个字,中间只蘸了四次墨,书写中不断出现破锋、枯笔,看得出来陆机当时的心情很急迫。
历史应该感谢那位收信者,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封看起来有些随意、潦草的尺牍的价值,把它珍藏起来。
然而,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陆机作为章草大家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确认,在张彥远的《法书要录》和张怀瓘的《书断》所列举的章草名家中,甚至没有陆机的名字。这封尺牍也只在少数藏家的手里默默地流传。
万历十九年辛丑(1591),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在韩世能家里第一次看到这件真迹,当时他惊讶的表情一定难以形容。对书法史了如指掌的他马上断言:“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就是说,这是钟繇之后、王羲之以前,唯一存世的书法名家真迹,是一件希世珍宝。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得不佩服董其昌独到的眼光和超强的判断力,这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传世孤本现在被誉为法帖之祖,跻身九大镇国之宝行列。
这件尺牍字迹相当难辨,明代藏家张丑苦苦研究,也只认出14个字,因此感叹:“其文苦不尽识”。到了清代,日本学者梅园方园又认出5个字。直到解放后,才由启功将其完整释读出来,因首句有“恐难平复”之语,因此得名《平复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