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简书简友,还是所有朋友,对“蒙眬、曚昽、朦胧”这三个词的写法、用法一向都不十分清晰,而且懒得对其确切含义和规范用法学问细究,深思熟虑,不求甚解,常常使用下面这种方法来快刀斩乱麻:
“不论什么情境,统统用“朦胧”得啦!"
这种方法确实适用于其80%左右的语言情境,但毕竟还有其20%左右的语言情境并不适合;所以,此法用于普通人则有情可原,用于教书人则误人子弟,用于写作者则大谬不然!
这三个词词形极为相近相似,一个貌似美目盼盼,一个貌似日光灿灿,一个貌似月色溶溶,宛若三个亲美姐妹;但其实它们!大多数情境下都是贬义词,只有后者偶有例外,所以可谓:一门三姐妹,嫁用各不同!
请看最权威、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这三个词语的相关解释:
“[蒙眬](形)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
“[曚昽]<书>(形)日光不明。
“[朦胧](形)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暮色~/烟雾~。”
由此可见:
其一、“蒙眬”只能用于形容眼睛本身模糊,而不能形容眼睛看见的景物模糊,此外别无他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从美学角度看,还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蒙眬”写成“矇胧”都更美观易记;但规范词形是“蒙胧”,就只能而且必须按规范操作,不允许越雷池一步!
其二、“曚昽”只能用于形容日光不明,此外别无他用。
其三、“朦胧”除了形容月光不明之外,还可以泛指任何眼睛所看见的景物、人物、事物模糊不清;但不能用于形容眼睛模糊和日光不明。
“蒙眬”“曚昽"“朦胧”,一门三姐妹,嫁用各不同,请各位朋友认清其面容,谙熟其性能,揆情度境,精准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