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传从紫阁峪翻越高冠峪的视频,前年从紫阁峪苍龙砭下山时遇到当地的村民一起结伴同行,到景门大门附近东梁有条小路,问村民那路通哪的,说是通高冠峪的。我记住了那条入口路,寻思以后去探探。
阳历三月初,浅山的雪大部分融化了。早晨坐车到杜家村下车,顺紫阁峪内水泥马路走,过大圆通寺、水文电基地、没底潭瀑布上面不远到了景区大门,以前这里像收费的,后来免费了,大门前方卵型大石携刻红色标识“紫阁峪”,门边立紫阁峪介绍牌栏,图文已毁不见,以前文图介绍紫阁峪概况,如唐岑参诗等。大门左边小路上东梁,右首大路就是大伙常去的望夫石、剑插崖瀑布、神仙泉、祖师洞、宝林寺、敬德塔、苍龙砭等,以前写过紫阁峪游记在此不赘述了。
顺左边小路往上走,这条路还算是比较好走,路边丛草林木里遇见几处红腹锦鸡,遇见四次,最少一只,最多约十几只,在草谷里觅食,见人走近躲的看不见了。在山腰上西望圭峰山比较醒木,此时阴天蓝濛濛的,远处山峦弯曲似波线相连。原来山梁上住上三四户人家,瓦房茅屋,在紫阁峪内不朝上看还不知道东边山梁上住着人。
房屋附近“y”型岔路上小木板标识箭头往左通高冠峪,往右通铁瓦庙,铁瓦庙听说未去过,今天主要去看高冠瀑布,就沿路标箭头走,顺房屋东南方小路行到处山凹处,小股溪流从山谷淙淙流动,沿沟流向谷深,溪水不大,声音不甚响,在寂静的山谷内算是比较欣喜的,这可能是附近房屋住的人的水源吧。溪水周边的积雪还未全部融化,路面比较泥泞,翻过此处溪流的山梁就到了下山路,路旁标识箭头朝下走“高冠峪西坡”,远望西南方远处高峰应是紫阁峰,山谷上空不时传来乌鸦的叫声。谷坡的一棵大树根部被什么动物啃了皮,白秃秃的裸露着,不清楚是否獾所为。
顺路往下走就看见了高冠河,可以听见河水声,河水在谷内蜿蜓如白练流动,山谷上起伏如笔架的应是峪内的笔架山了。此时阳光微露,越走看河越白亮清淅,山坡上住了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在屋旁劈柴,此处应是说的西坡了。原以为从紫阁峪翻过来是通观音庙黄石梯的路,原来是到了峪内,环谷坡小路不远就到了谷底河床西岸,岸边一户房屋空无一人,河中横垮一坐铁栏桥,在桥边小憩了会继续赶路,到了河对面路约一米宽小路,往内不知通往何方,网上说从沣峪进大寺穿越进高冠过这里,路较长。崖路边的桃花开了,在初春干枯山谷里格外耀眼。走不远到了大路,此处峡谷宽阔,河水宽大形成池泊此为九龙潭。
九龙潭前方就是月亮湖了,池水如月钩形故名,其实湖水并不大。河西崖面膀粗流水从断切面滴淌,白亮晃眼如滴水檐水,远望看不真切,想越过河水对岸谷去近看,看有围墙阻拦就打消了念想,此处名燕子崖瀑布。
不久就快到了高冠瀑布,远听瀑声轰鸣,下路面台阶近看,瀑布从凹形的槽面断切弯曲而下,约三十米左右,水受东面山崖石横截分两小股流,崖西为主流股,水势汹涌从弧形石槽奔泻而下,大小三股水势如“卅”字形喷涌直贯湖底,水花飞溅,雾气弥漫。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咏高冠瀑布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在观景台上看谷崖阻碍看不全面,想下谷底去看,谷底有水帘洞,路面石台阶几米已被冲毁,前年九月多雨许多峪内塌方显是如此,绕道翻拦下到谷底,只见瀑布如银带飞动,崖石阻碍看不清全貌。
水帘洞已干涸,只见崖洞无滴水,也不知道是人工的还是什么,前年春天来时崖洞还有流水,打着伞过了洞现在再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