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滕文公下6.3)
译文:
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想出仕为官的,但是嫌恶不择手段找官做的做法。不择手段地求官,正和男女钻洞爬墙一样。
随感:
古代的士人并非没有追求仕途的愿望。在古代社会,入仕为官是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士人们普遍有着通过科举、举荐等方式进入仕途的志向。然而,他们厌恶的是那种不遵循正道、不择手段地追求仕途的行为。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德原则、正义之道,即士人应该坚守的品德和操守。对于那些不遵循正道而追求仕途的人,孟子认为他们的行为与那些钻洞穴、走旁门左道的小人无异。这是对不道德行为的严厉批判和鄙视。
这句话揭示了道德与仕途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仕途是士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途径;另一方面,追求仕途必须遵循道德原则,不能为了私利而牺牲品德和操守。
孟子强调,在追求仕途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原则至关重要。只有那些能够坚守正道、不为名利所动的士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不道德行为的严厉批判。那些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违背道德原则的人,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和成功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更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只有那些能够坚守正道、勇于担当的人,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此外,这句话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5534/0f280539bdd2f81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