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1000天演讲打卡第896天。
晚饭时一家人聊天,聊到中国的近代史,孩子很好奇那个年代的中国都有什么。我说有钱人家叫地主,家里都雇佣很多长工和短工,就像鲁迅和闰土他们,鲁迅家境很好,从小可以接受私塾教育,而闰土就比较苦,父亲是鲁迅家里的长工,家里贫苦不堪。闰土冬天衣衫单薄,鲁迅却可以穿长款棉服。
他爸爸在一旁说地主家在解放过后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孩子问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他外婆家就是地主,曾经家里的丫鬟佣人,后来斗完地主后也都与平民百姓一样平等了,分到田地,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了。
那时候讲究的是成份,成份高的都被批斗了,贫下中农才有翻身的机会,越穷越光荣,真搞不懂,这都什么思想……
说到鲁迅就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孔乙己》,那时候不知道感同身受,也不知道鲁迅写这文章的意义。直至成年后被抛入人海,饱经困顿辛酸,才发现小时候学过的课文里,竟藏着最真实的人生。
孔乙己心在天上,脚却在泥中。那个时候的短衣帮,囊中羞涩,只能花上四文铜钱买一碗酒,在柜外站着喝。孔乙己是这家酒店里,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要站着喝酒的人。他读过几年书,却没有考取功名,靠着替别人抄书度日。生活的拮据,让他只能跟短衣帮一样,喝着最便宜的酒。
读书人的清高,又使他穿着破烂的长衫,维持所谓的体面。既放不下面子,又挣不来里子。脚在泥中,却心比天高。
这种纠结与挣扎,成为孔乙己人生困境的真实写照。社会的冷漠,理想的破碎,生活的毒打,我们每个人多少也都受过。
区别在于,有人像孔乙己一样维持着虚伪的体面,有的人却坦然放下身段,担起生活的重担,匍匐前行。
就像那个凌晨还在街边等待接单的代驾司机。曾经他也是上市公司高管,出入有司机开车,行程有秘书安排。从光鲜的写字楼,到凌晨四点的街头,他却笑着说:好的坏的,都是生活。
就像那个去送外卖的硕士。曾经被众星捧月,后来也要在城市街道里四处奔波讨生活。从象牙塔走进生活的沼泽,他说:填饱了肚子,再去想梦想这回事。
人到中年才懂,真正的体面不是装出来的。真正的体面,是理想碎了一地,依旧用全部的心力与生活继续斡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