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阅读,把第一卷的48个命题平均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16个命题。
第一部分研究相等关系,包括三边相等的三角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相等的线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分角为相等的两部分,直线相交成相等的邻角,等。
第二部分研究不等关系和平行关系, ≠ ,不等号是这样的,研究平行线时,也是这样的,用一条斜线交两线。
第三部分研究等面积变换。
先从第三部分开始讨论,然后第一部分,最后第二部分。
因为第三部分,相对容易理解。
等幂变换
这部分的目标:化任意多边形为等面积的正方形。
内容:从第三十三命题到第四十八命题。
因为这些命题,大部分是夹在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只要预先假定
两平行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
距离由于欧氏几何独特的性质,如图,从S点向直线TV引垂线ST,这垂线必然也垂直于直线SU。因此,可以定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这些距离,图中ST,UV,WZ,等,都相等。
有了这个假设,则大部分命题比较容易理解。其实,这个命题也可以作为公设,代替传说中的第五公设。这个命题与第五公设是等价的。
有了第五公设,就有了平行线的性质,这个假设也就不是假设,而是可以证明的定理。
但书中似乎没有出现“距离”这样的字样。一直用线段度量线段,就是考虑线段与线段的比值。这一点,同《九章算术》明显不同。《九章》中,(刘徽)在计算圆周率的时候,就使用了各种长度单位;在《海岛算经》中,各种长度单位的转化更是繁复。
用单位,实际上也是规定了一个固定的线段。其它来与之比例。用阿基米德原理公理,才可能完成度量。
用比例,就避免了单位的转化。相同单位的两个量一比,单位就消失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一定要找到线段和线段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可公度量”。让线段之间可以产生比。
那个时候,对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还没有认识。这同无理数不能精确的用比例表示有关。
无理数的危机是如何解决的,等我读到那一章,再了解。
因为现在倒着看这一章书,所以先假定有“距离”这概念。
下面有几个命题,都如“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之类,这些命题中“夹在平行线间”就意味着“等高”。
命题三十三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如图,只要有SV平行于TU,而且SV=TU,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就能保证另一组对边也如此。
证明用到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线的性质。在下一个命题中有体现。
命题三十四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平分该四边形。
分平行四边形为全等三角形命题三十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命题三十四是性质定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容易证明。
命题三十五 同底且在二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这种四边形可以看作下底不动,上底在平行线上移动,变化出的所有平行四边形面积都相等。一个特殊的位置,就是恰好为长方形的时候,面积值也一样,高与边重合。
命题三十六 等底且在二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可以不在形内。高也许真的比底要高。
你一定会奇怪,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说两遍?现代说“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不就解决了?
因为,那时用几何在运算,并非用代数运算。现代用代数运算,一个公式
S=ah可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一个公式S=ah/2可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但那时,在欧几里得之前,并没有“平行四边形是”这东西,“平行四边形”这种形状本身就是欧几里得发明的。
所以,我们不能苛求什么。
命题三十七 同底且在二平行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命题三十八 等底且在二平行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同上面两个命题一样的道理。因为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剖分成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就成立。
用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乘以 高)
三角形面积 = (底 乘以 高) 除以 二
从图形上看,等底的情形是更普遍的。两个三角形可以平移,重合一边,就成了同底的情形。平行线的存在,保证了,绝对会等高。
命题三十九 同底等面积,顶点位于底边同侧的三角形顶点连线平行于底边。
面积证平行面积相等可以得出高相等,进而得到平行的结论。有了这个命题以后,就可以省略那些步骤了。
省略一些会比较好,因为有的时候,证明过程中,你会忘记哪个命题是先有的,哪一个是后来才有的,容易有一些颠倒因果的做法。
并非所有的角度相等都是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的。通过SAS直接得到一个角相等,在希尔伯特体系中,是公理。然后才有SAS全等。假如先用SAS证明了全等,然后说“因为全等,所以某某角相等”,就是颠倒了因果。
这种做法就好比做一个分解因式的题目,本该提取公因式以继续,却用乘法分配律展开了,不知道在做什么,倒回去了。
命题四十 等底等面积,顶点位于底边同侧的三角形顶点连线平行于底边。
这两个命题分别是命题三十七和命题三十八的逆命题。可以利用面积证明平行。也是平行判定的一种方法。
等底等面积的三角形这种证明平行的方法,要求很严格:
第一,所有三角形的底边共一条直线;
第二,所有三角形在平面上直线的同侧;
第三,所以三角形面积相等;
第四,所有三角形底边一样长。
因为要求这么严格,很少有机会同时满足,所以,我记忆中没有使用过。
但看来很强大,不但可以证明平行,如果结合Playfair公理,简直可以证明3点共线、4点共线直到100点共线。
实际中也许不容易构造这样的三角形。下一次遇到证明共线的题目,一定要尝试一下构造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三角形。
命题四十一 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如果同底,则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的两倍。
面积的倍半关系这是为本书中为证明勾股定理专门做的铺垫定理。
后面很少出现。
命题四十二 给定平行四边形一角,可作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已知三角形的面积。
化三角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命题就是:保证面积不变,化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理论依据。
既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的两倍,那么,如果要把三角形化作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只需要底边折半。
命题四十三 对角线两边的补形面积相等。
补形这里,定义了一种特殊的形状,叫“补形”,就是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一点,引边的平行线,得到对角线两侧的平行四边形。就是图中有背景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全等的部分减去全等的部分证明:对角线AD分平行四边形为全等的两部分ABD和ACD,两部分中,没有着色的三角形也分别相等,因此,减去相等的部分以后,得到补形,仍然相等。
这个命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改装成另一个,面积不变。
正是因为“补形”的存在,才需要画图的。不画图,实在是很难表达清楚。
命题四十四 给定平行四边形一角和一边,可作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已知三角形的面积。
这个命题合并了命题四十二和四十三的结果,可以作出指定一角和一边的平行四边形。如果指定这个角为直角,那么,就可以把三角形化为矩形。
给定一角和一边先按照按照命题四十二的方法作给定角度的平行四边形,等于已知三角形面积。然后,向上延长两边,延长的长度是给定的(红色为延长的长度)。得到大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再作出图中绿色的对角线,对角线与下底所在直线有交点,这个交点作为大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定点。
最后作蓝色平行线,确定大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
同时,作出了相等的补形。
命题四十五 给定平行四边形一角,可以做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已知多边形。
方法:先把多边形沿着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割成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用上一个命题的方法,可以作出给定一边和一角的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先固定一边和一角,这些平行四边形可以很好的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长长的平行四边形。如果最初指定一角是直角,那么作出的是矩形。
至此,任意的多边形都可以转化为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或矩形)。
命题四十六 给定边长,可作正方形。
这个命题与上一个命题之间,留下一些空白。那就是:作一个正方形,面积等于已知的长方形。这个空白将在第二卷的命题十四得到填补。
作正方形是第一命题的后续。
第一命题做正三角形,这里做正方形,未来的章节还有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也就是说,能用尺规作图做出的正多边形,都会出现。
作正方形,仅仅只是为了延续“正多形序列”,展示几何的美感,没有别的意思。作为尺规作图能作出的正多边形的一种,给人的感觉是方方正正。
命题四十七 勾股定理
将已知两正方形合并为等面积的一个正方形。
这个就是压轴的勾股定理。证明的时候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上面的各种面积相等,以及简单的三角形全等SAS。这个证明精妙绝伦。
如果把证明过程中用的图,着上颜色,会像孔雀开屏。
整体思路先延长中间的白色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下面的正方形分成黄色和蓝色两个部分。
然后,
黄色的部分用黄药师代替,
蓝色的部分用南帝代替,
原来直角三角形肩膀上的两个小正方形:
红色的用洪七公代替,
灰色的用欧阳锋代替。
比武的规则是:
黄药师与蓝帝联手,对抗
红七公与灰色的欧阳锋联手。
大宗师一般都不直接比武,于是排出各自的弟子。
鲁有脚鲁有脚的功夫正好是洪七公的五成。
梅超风梅超风的功力也正好是黄药师的五成。
第一场比武梅超风和鲁有脚迫不及待的进行了第一场比武,正好平手。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用SAS证明。旋转90度,刚好可以重合。)
这就从侧面印证了,黄药师和洪七公的功力一样。
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二场比武,由欧阳克代表欧阳锋,由武三通代表南帝:
第二场比武这两位的功力也恰好是各自师父的一半,这两位也恰好打平手。印证了,南帝的功力和老毒物一样。
两场比武都是平手,所以
黄药师 + 南帝 = 洪七公 + 老毒物
因此,在华山论剑中(在直角三角中),
黄药师和南帝方阵(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与
洪七公和老毒物葫芦阵(两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
战平(相等)。
真实比武的场面是这样的。
有人说像风车,有人说像孔雀开屏。
我从这里看到大宗师的手笔。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正方形面积之和。
勾股定理命题四十八 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略
用途:利用面积,可以证明垂直。
第三部分全部内容
整理如下
这部分的目标是:化任意多边形为等面积的正方形。逻辑是顺序推理的,只跳跃了“化长方形为正方形”的步骤。除了跳跃的一个步骤(跳跃的步骤在第二卷第十四命题得到补充),所有任务都已完成。
实际上,初一整整一个上学期的几何,内容相当于第一卷的四十八个命题。
一方面,学习几何语言,诸如“取直线 l 外一点P”之类;
一方面,学习证明的逻辑,书写的格式,三段论和反证法;
还有一方面,就是不断的练习,熟悉题目,以应对考试。
计划为这四十八个命题,各挑选一句古诗词,来装饰一下。几何的美太朴素,太单纯。至少两个命题共用一联。
自写的打油诗不美观,但好记忆。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