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超,我很早之前就在考虑一个问题,以你当时的能力,为什么不考一个普通的卷子,而非要去选择去做一个都是竞赛题的卷子”。
有次聊天的时候,朋友提了上面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按他的理解,以我当时毕业的选择,最佳的选择是去一个大一点儿公司去沉淀,只要做及格就比大部分人强了,为什么自己却选择一毕业就去创业这条路。
用他的话来讲,这两个选择就相当于两张不同的试卷,去大公司是一张普通的卷子,正常发挥就行,及格很容易,但是如果选择创业这条路就相当于选择了一张满是竞赛题的试卷。
我自嘲的说:试卷就是跑道,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我的试卷是竞赛题,还是普通题。如果一开始别人告诉我这是一张满是竞赛题的时候打死我都不会选择这张试卷,我自己是做到一半才发现这是一张都是竞赛的题啊。
“但是现在换试卷又怕浪费了之前的沉默成本,并且又怕自己的时间来不及了。”
时光回到十年前的这个时间点。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自己面临着大四着最后一个学期,心情异常的开心,一方面因为大学几个好朋友都一起留在了本校读研,而自己寒假与另外三个小伙伴做的外包的钱也到了,四个人,每个平均下来分了1万多。
那个时候对于大四的我们来说一万多这个数目已经很多了,能管一年多的生活费呢,后面又一起读研究生 ,大家相处的不错,研一的时候又成立了学校工作室,学校方面很支持,又是送电脑,又是给场地,还带了一帮学弟,因为国家那个时候鼓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当时四个人的导师又比较开明,我的导师是个企业家,整天见不到人,我就在她公司实习,了解了一些企业制度的,而另外几个人的导师是国内的第一批千人,新加坡教授,思绪又比较发散,有很多新鲜的想法,说经常给他们学生洗脑都不为过,非常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就这么冲动的把公司在读研期间创立了,公司名称叫方米,公司的寓意是,平方都是由这些小点(米)一点拼进来的,我们也希望以后我们从一个点到一个线最终到一个立体,方米之间,自有天地!
公司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不做外包的,就在学校里面搞过算法、研究产品,当时我们自己的最早的电子白板产品都生产了100套,也是学校重点扶持的企业。
但是我们几个太缺乏市场经验,白板项目在14年就停掉了,因为我们毕业了,不能再一个月领个不到5000元的工资了,我们败给了市场,败给了现实。
后面又去做外包,但是做外包赚的辛苦钱又不甘心地去投入做了一款游戏产品,赚的都亏进去了。
最后做了两年左右的外包才把团队稳定住。这期间也与不少公司有过深入合作,一起操作一些项目,但是由于都是技术入股,在公司运营中谈不上话,各种原因合作过几次,都失败了。
这两年,重新梳理了公司的产品方向,深耕到一个行业上去,这才定下来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路径。
这一路走过来,一直在寻找方向,但更多的时候是迷失在了现实与未来之中。
问我上面那个问题的朋友一直自嘲自己不爱学习,成绩中等,毕业后上了半年的班后,就与女朋友一起回老家开淘宝网店去了。当时他并不是觉得电商是个风口,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最开始的时候是兼职着做电商的,当兼职的收入是上班的三倍多的时候,他觉得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刚回家那几年,在老家建立自己的仓库,通过家庭成员打造自己的电商梦之队,自己负责运营与销售,老爸管仓库与发货,老妈管产品生产,妹妹负责电商设计,自己与老婆还兼职当客服。
后面建立自己的蚂蚁军团,把生产、客服都外包出去,培训自己的分包商,日均发货量能达到6000单左右,最高峰能达到1万三千多半单,在一个小众的行业内硬是做到了行业前三。
对于他来说他选择的是风口,是电商这个大风口,记得他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社会上宣传电商的时候会说举例说有一个残疾人在家做电商卖的很好,潜在意思就是说电商没有门槛,大家都能进。
这也是为什么他提出上面的这一个问题。
后记。
总结一下朋友给我的建议,有的时候不要有一条航道上走到黑,可以考虑一下结合一下其它的行业,利用自己的更强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做一些普通人的工作内容或者服务性的东西,在新的赛道上一定会能赢的。
- 做竞赛卷子后悔吗?
不后悔,但是如果重新来的话, 我可能不会选择这条路。
- 还会接着做下去吗?
至少未来两年还是会做这张试卷,但是会把自己的眼界打开,个人会多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 什么时候会考虑换张试卷?
认真的时候想过这个问题:
- 当自己依旧还迷失在这张试卷的时候。
- 当这个方向自己找不出来自己奋斗点的时候。
- 把这张试卷做完,后面会换一张试卷。
自己最希望的也是上面第三个选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