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E·一个」APP隶属于上海有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由韩寒主编和监制,原《独唱团》主创成员共同制作的文艺应用软件。秉承“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的理念,「ONE·一个」每日精挑细选,为用户带来优质的图片、文章、音乐和影视内容。
“太过于复杂的没有必要,复杂的关系,复杂的思绪,复杂的情感,让人感觉疲惫,来吧统统抛掉它,只留下一个,一个就够了。每天,从纷繁复杂的影像中为你选取一个,每天,从不停涌现的报道中选取一个;每天,为你提供一个评论,讨论一种思维方式;每天,有一个散文或者小说等你慢读;一个问题里,你可以想问谁问谁,最后帮你搜集回答。”——这就是《ONE.一个》,来自韩寒。
在第一期《ONE·一个》里面,韩寒解释了将其做得非常简单的原因:“什么都太繁多了,什么都太短暂了。我们做简单点吧,于是就有了你所看见的这款软件。每天都只有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个问题和他的答案。但也只是一枚碎片。”
在谈到自媒体的前景时,韩寒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自媒体的意义要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在于自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爱看的媒体,而不是一群大V的拥粉自重,包括他自己在内。他说这也是他改动《ONE·一个》logo的原因(新版本把“韩寒”两字去掉了),他说不想让人误会觉得这是他个人的移动应用或者粉丝团内刊。
现在看来,显然韩寒做到了,而「ONE·一个」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热爱文艺生活的人群的欢迎。
1
其实,不论是哪个平台,其最本质的还是人与人的交流,以及能够给别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老实说,谁不希望自己是唯一?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简单点,阅读方式简单点,内容优质点,甚至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享受?
关于这一点,「ONE·一个」产品于2012年10月发布上线起,到目前已经迭代数十次,这已经说明了「ONE·一个」的魅力所在。
而能够有幸成为「ONE·一个」的人气作者,无疑,这对于热爱文艺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而陈谌就是「ONE·一个」的人气作者之一。
当然,其光环远不止这些。
2
陈谌,90后自由写作者,「ONE·一个」人气作者,吉他手、潜伏期歌手。
201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2012年因发表《冰箱里的企鹅》等怪诞现实短篇小说而在人人网一炮而红。
2013年,经由韩寒监制的「ONE·一个」邀文,先后在「ONE·一个」发表《冰箱里的企鹅》《时光若刻》《口琴》《逆行的钟》《莉莉安公主的烦恼》《南极姑娘》等脍炙人口的“高赞”短篇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主要作品有:《冰箱里的企鹅》、《时光若刻》、《口琴》、《逆行的钟》、《莉莉安公主的烦恼》、《南极姑娘》、《一瞬万世》。
先后出版作品有:《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南极姑娘》、《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
其代表作《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更是创出畅销30万册的记录。
2015年11月2日,凭借《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获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3
暌违四年,陈谌带着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再次出现,这是一部多元逗趣、放松不安眠的成人睡前故事集。
当然,你别信,舒缓放松的是阅读方式不是心;消除忧伤也只是暂时的;伴你快速睡眠这是不太现实的。
《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只会让你欲罢不能,让你看得根本停不下来。
对了,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仰着头,最重要的是备好纸巾,准备好美酒,或是备好几盒烟。因为,我实在不确定你看完后会不会跟我一样,忍不住流泪,失眠,或惆怅。
4
你肯定在脑补,是怎样的故事呢?有多叫人感动呢?……
是大冰式的“土味文艺”,还是张嘉佳式的“温情”,又或者如严歌苓的“冷淡中夹着柔情”?
其实,都不是,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这一次,陈谌依旧用擅用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并不是,更多的像冷笑话),荒诞清奇的脑洞,描绘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奇幻故事。笔触平和(更近似冷淡),观感松弛(感性的随意,又叫人忍不住期待),却发人深省。
这种方式我想是所有大人的都很难拒绝的,而且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各有“世界”,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童话故事与其说是写给大人的,倒不如说是为过去,为有故事的你所写。
5
有时候,我会想,陈谌在写完这些故事之后是否会陷入短暂的沉默呢?
呆呆的坐着,或是傻傻的看着远方,想起某个人,思念某个人,又或是兀自叹息,悄然点燃一支烟,默默的倒一杯酒,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但显然,我会。
每次看完一个故事,我总要停下来,沉默一会儿,点燃一支烟,闭上眼,或是淡然一笑。
谁知道我那笑容里,藏着多少心事?谁又知道,烟里熏红的眼泪为谁而流?
为故事吗?那明明是假的呢!为自己吗?又是为何!那是为何呢?……好像我们总是有理由伤悲的,哪怕毫无缘由,哪怕只是因为某个明知道是编的故事。
6
我得承认,陈谌的故事确实很有力度,很打动我。
不论是主篇《舆论大师》里的“我们只是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的蛇,不过亚当夏娃吃的是善恶果,而我们给的是罂粟种子。”这种老道而现实的说法,又或者更多类似的关于“在网络上女性主义者,比‘公知’还要难搞”这种带着某种“真知灼见”,又或是“白都是比出来的,而不是洗出来”这种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谓是“罂粟种子”了。
有多少人将这世俗的偏见当成真理,又有多少人在踩着钢丝在跳舞?
最后的结局,更像是在开头就已经写好了。就像最后作者写的“或许大刘还在,或许无数个像大刘的人还在,更或许从来没有过什么大刘……”
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个结局是满意的,因为我们总是在一些“残酷”的事情上加上或许就好受多了,谁又能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呢!
7
也许是作者太熟稔了,对于写故事的手法太熟稔了,不论是对现今极其普遍的现象, 还是对生活的细致的观察,又或者如何拿捏去群众的心理,我得承认,我很快就被带进了故事里,场景里,情绪里,但这又不完全是。
更像是,留给你思考的时间,但是你也会记得故事里的内容,就好像故事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真的和自己有关?好像他们在脑海里活过来了,渐渐地,悄然的,从文字到形象,从形象到产生情绪,产生情感,一切都自然而然的被吸引。
这种既带着满足,又带着某种期待的感觉简直太折磨人了。
又或者,这就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吧?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简单的容易往复杂的方向想,迷茫、似懂非懂,又或者带着某些偏见,固执,极端,自命不凡,自以为是,有时候又会觉得孤独,觉得恐慌。
就像《时光书店》那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一再的在心中乍起水花。——“要知道生而为人,一辈子会发生太多太多的故事,但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你其所待的结局。”
8
《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全书由10个风格迥异的故事组成,且每篇都定制了一幅精美插画。
作者就是借着这些故事在说话,说着对社会、生活、情感、人际关系乃至自身的剖析和思考。
抽象画的插画,怪诞惊奇、光怪陆离的故事,篇幅有长又短,总是容易被带进故事,退出故事时,眼睛又总是蒙着一层雾,心中好像多了某种郁结。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异乡遇见故旧,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真实的,荒诞的,亲情、爱情、友情、喜剧、悲剧、善、恶、好、坏、爱过、恨过、笑过、流泪了。
有故事的人,你可曾在等我?寻一个自己,寻世界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真实和虚妄,现实和梦幻……
——读《写给大人的睡前故事》有感
书上狐狸
2018年11月《爱有所爱》节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