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全部来自稻盛和夫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个关键》章节。
企业的经营理念
出于想尽情工作的愿望,独立干起了事业
- 我们公司是广告代理店,从事电视广告的推销、策划、制作等工作。
- 我和专务(董事)在公司成立之前,都在某电视台所属广告代理店做事。我属于营销部,专务属于制作部。营销和制作是所谓“两人三脚”,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做好工作。我和专务既是对手又是伙伴,我俩意气相投。
- 在泡沫经济达至顶点的时候,我们设计制作的广告获得了高度评价。我们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但同时又慢慢感觉到了市场的局限。因为只是一个县电视台的专属广告代理店,市场太过狭窄,销售额也做不大。有的广告主希望在其他电视台也做广告,不能满足广告主的这种需求是最痛苦的事。与社长商谈,希望兼做其他电视台的业务,却遭到断然拒绝。理由是专属电视台与别的电视台存在竞争关系。
- 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经过多次交涉、反复说明,但答案都是“NO”。“若要按自己的想法充分拓展,在现在这个公司是不可能的,只有走自己独立这一条路。”做出这个决断之后,我和专务带了一位部下,三人一起辞职,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放任营销第一主义、利己主义是错误的
-
成立公司时正逢景气下降,同时,以前工作过的那家公司坚决同我们作对,使我们的处境十分艰难,每天都为生存、为扩大销售额而苦战恶斗。因为是刚刚操办的公司,银行不肯借钱。我们自己拿出来的那点资本金就是一切,如果用完了,公司也就完蛋了。
-
最初的报酬,是每月30000日元。“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满载而归呢?”我和专务都在心中期待。因盼望收入增加,按照专务的提议,我们的工资收入采用销售提成的方法。实行这个方案后的第二年,因为专务的销售占第一位,他的报酬同我几乎一样。
-
这么一来,我和专务的关系有了争斗的味道。都想把自己所有的时间花费在提升自己的销售业绩上,经营者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公司整体的责任感,变得模糊起来。
-
但是,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除了增加销售额之外,广告插播份额的确保,同银行关于融资的交涉等,也成了重要工作。我告诉专务(董事)和常务(董事),“从今年起,我必须从营销现场后退一步,专注于经营”,同时提出“从明年开始,经营班子的报酬制度要重新调整”。我的意见取得了专务的理解。
-
但是,在后来经营班子召开的会议上,按销售提成的报酬方式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专务反而提出,他的报酬应该超过我。专务认为:“如果废除提成制度,就会降低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
专务的收入高于社长,无论说什么都不合逻辑,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就辞去社长职务! 我甚至表了这样的态。但专务却固执已见:报酬和社长是两回事,没有必要从社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制定企业理念,成为物心两面都富裕的公司
- 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销售额这一看得见的要素上,而且,采用销售提成这一利己主义的报酬方式,把它看作高于一切。我对自己放任这样的做法感到后悔。然后,我不断思考,对于公司而言,真正重要的究竟是什么?最后,我找到了答案:企业经营需要理念。
- 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没有理念。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不管嘴上说得多么漂亮,赚不到钱一切无从谈起。盈利主义才是企业内心想说的真话。场面上讲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不过是装饰品而已。
”但后来,我终于意识到这种想法是低层次的、十分浅薄的。不能只考虑提升员工的销售额,与此同时,在精神层面上,必须重视员工心性的培育,否则,只会造就人格偏执的人。所以,一定要制定心心相通的理念,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做得不亚于任何人,要成为这样的公司。同时要培养人格优秀、物心两面都富裕的员工。 - 现在我想,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全体员工都能接受的、真正从内心认可的基本理念,该有多好啊!为此,我正在考虑号召全体员工,花费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制定永久性的企业理念。为什么要请员工提方案呢?因为公司成立还不久,现在的员工可能成为将来的干部。通过理念把将来的干部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就一定能把公司经营得更加出色。
- 那么,为了制定心心相通的企业理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还有,事先与员工谈话的重点放在哪里?要求员工提出有关理念的方案,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在这些方面请予以指导。还有,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与专务的关系已算稳定下来,今后在与专务的关系方面应该怎么考虑、怎么行动?也想请教。
回答
在制定理念之前,思考企业究竟是什么?在制定理念之前,思考企业究竟是什么?
利己主义者建立的企业必定是利己主义的企业
- 你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制定新的企业理念?但是,根据你现在所处的情况,我认为,在制定理念之前,首先必须认真思考“所谓企业究竟是什么?
- ”企业是无生物,在那里原本没有生命和意识。只有当社长、专务、常务等人将包括自己的人格在内的思想和思考注入企业,原本是无生物的企业方才孕育了生命。所以,你在作为你个人的同时,还是向无生物的企业灌入生命和意识的人。作为“企业的社长”,只有在把包括你的人格在内的一切注入企业的时候,企业才是活生生的。而当你只是你个人的时候,企业的生命和意识就停止了。
- 从这样的观点看来,实际上,你也好、专务也好,都不过是“个人”而已。只是社长“个人”、专务“个人”,而不是“企业的社长”、“企业的专务”。因此很可悲,你的企业只是名义上存在的企业。你和专务都是利己主义的人。因为都是利己主义者,所以你的企业即使在登记上、在组织上存在,作为企业的生命和意识其实并不存在。
- 以前,因为是一个县的电视台的专属广告代理店,这就决定了订单的地盘,你说你感觉到了这个地盘的局限性。比如是A这个电视台的专属代理店,因为客人提出想要到B电视台也做商业广告,因此你几次向社长提出别的电视台的广告也想做。理所当然,回答一定是“NO”。因而你认定在这个社长领导下工作已没有意义,所以就辞职了。
- 但是,从这里开始,已经产生了问题。既然是专属代理店,却要做竞争对手的、别的电视台的生意,这必然给原电视台带来损害。然而你却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根本没考虑你在职的公司社长的立场,也没有考虑你所属的、给予订单的电视台的立场。只是一味地考虑自己的工作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大。
我认为,如果你有体谅对方的想法,就不会接受客人不合适的要求。身为专属广告代理店,又想做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生意,毫无疑问社长不可能同意。因为是不考虑对方立场的人所建立的企业,所以企业也只能是只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
社长是企业的辩护人
- 那么企业是什么呢?企业是这样一个地方,包括社长在内的全体员工,都要把它作为母体,都必须靠它吃饭。企业不健康,在那里工作的人就不可能幸福。所以企业先得有利润,而且这个利润必须作为内部留存放在企业里。当萧条降临时,企业才能岿然不动。
- 你的企业出售商业广告,所以要制作广告。我想,有接受客户委托做的广告,也有自己策划的广告。当然有制作费用和成本,销售额减去费用成本就是毛利。产生毛利后,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持企业生存所需要的资金,而不是“社长呀什么人”该得的份额。一般员工的月工资是事前决定的,从毛利中首先扣除人工费,然后再扣除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资金,剩下的部分才能充作社长、专务的工资。
- 如果企业有意志的话,它会说:“光这一点利润,企业将难以为继。企业必须支付利息,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各种事情,企业需要资金,所以请多留一点给我。”但是,企业是无生物,它不会说话。社长必须代替它说话。社长只考虑自己的事情,社长与专务争论自己的报酬,这太不像话了。当你们吵架的时候,企业就不成其企业了。
守护企业的人非你莫属
- 所以,是你思考的顺序颠倒了。因为一开始就是“钱啊钱的”,所以才会有这种局面。“我为企业赚了这么多,所以其中一大半归我也不为过”,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人会为企业着想。
- 如果你不改变现在的想法,你应该辞去社长职务,另去别的公司就职。光凭才能、能力就能做的工作,比如汽车推销员,只要车比别人卖得多,按照销售提成制度,收入就很高。企业的事情根本不需考虑,一门心思,只管卖车,干劲十足,那么卖得越多提成越多,你应该去干这一类工作。
- 但是,要经营企业的话,这种思维方式是行不通的。如果同专务说不通,专务理解不了,那么,就把专务当做一个虚名,把他作为营销专家,按销售提成付他报酬也行。只把他当作一个优秀推销员就可以了。
- “专务工资比自己高,这是个问题”,这是你的看法。但他能为公司赚钱,付他相应的报酬也是应该的。京瓷美国公司的社长,因为是当地人,他的工资远比我高。那是根据美国的行情,与日本的行情不一样。社长的工资没有必要非得高于专务。因为思考的出发点只是自己的欲望,所以专务工资高于社长就无法忍受。
- 但是公司必须有利润留存,所以工资比例要做若干调整。工作效益好的人,要付给相应的报酬,这当然不错。但如果因为专务的收入过高,公司没了留存,那就要调整工资比例。现在这种情况,等于没有任何人在考虑公司的事情。
- 按理讲,公司的一切都是股东的。你和专务不都持有股份吗?即使不拿工资,因为公司的内部留存都属于股东,所以应该把公司当回事,应该更加重视公司才对。去争论“专务的工资该不该比社长高”这样的问题,正题就谈不下去了。抱光明正大的态度,讨论怎么把自己安身立命的基地——企业搞好,这才是正道。
- 如果这个问题不澄清,在原则上搞妥协,日后公司必将破产。抱利己主义人生观的人不应该当社长、专务。如果观念不改变,我认为应该解散公司重新出发。这么讲,似乎不近人情。但如果想推倒重来,应该找得到取代专务的有能耐的人。
企业理念应由社长制定
- 现在你想要变革,同创业当初的你告别。但在我看来,你现在的思维仍然混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还以为社长工资高于专务是天经地义。
- 没有这样的定论。社长在使用能人的时候,应该有度量容忍别人工资高于自己。你曾说:“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没有理念。”“企业的真心是盈利主义、是赚钱,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不过是装饰品而已。”正因为你以这种眼光观察事物,所以作为你内心的外在投影,就出现了专务的行为。酷似你内心的东西,在眼前呈现出来了。
- 与此同时,你又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所以想制定理念,而且你说:“制定理念就要制定大家都能接受、都能产生共鸣的、永久性的理念。为此,准备花费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慢慢来制定。”但是,所谓理念,不能那么搞,理念不是靠员工制定的,理念是社长持有的哲学,当然由社长自己制定。
- 比如,让大家一起制定理念时,如果按你刚才说的,“我们公司,首先得追求利润,赚来的钱,按比例提成”。那么,这就可能成为理念。而这种理念是不行的。
- 你自己的人格不提升的话,公司的品格也无从提升。换句话说,社长的器量决定了公司的状况。因此,首先你自己要学习,要由你自己来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理念,然后向员工揭示这个理念,让员工理解这个理念,从而把它作为自己的理念贯彻实行。应该是这样的作业程序。为此,必须想明白企业是什么?必须从明确企业的定位开始。
- 我说了不客气的话,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你很坦诚,谈问题毫无保留。我想抱有同你一样烦恼的人还有很多。希望参考我刚才所说的意见,加油努力。
-----------以上所有内容来源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个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