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社会性动物》思维导图总结-分享

《社会性动物》思维导图总结-分享

作者: 弦子噢耶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0:13 被阅读145次

《社会心理学》谈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在平常生活中感受或观察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几乎都可以用“感情动物”和“趋利避害”来进行解释和认识,下面是我自己为了巩固知识绘制的思维导图,建议看过这本书的伙伴温故知新,谢谢。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1.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或行为。

增强和减少从众的因素:一致性、表态、责任、个体与文化、施加压力的群体。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依从(获得奖励or避免惩罚);认同(满意的关系);内化(希望自己正确)

2. 说服的两种主要路径:中心地说服路径、边缘地说服路径。

说服的两种方式:借助理性、借助情感、恐惧激发和具体指导相结合(效果最佳)。

被说服的影响因素:自尊、接受者的前期经验

使接受者不易被说服的方法:预先警告、人往往会过于保护自身的自由感

如:过于热情的售货员——离开以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3. 认知:“认知吝啬者”(简单化、自我中心思维、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认知的敏感:相对于得到,人们对损失更为敏感

基于“认知吝啬者”的便捷式判断:代表性便捷式判断、易得性便捷式判断、态度便捷式判断

为什么需要自我辩护:认知失调(心理上有不一样的两种认知,即态度or想法)

如何正确对待自我辩护?

人们不仅具有理智的、适应性的行为,而且还有减少失调的行为。

发展足够的自我力量来容忍自己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

4. 攻击性:旨在引起身体痛苦或心理痛苦的有意行为。

攻击行为并非本能,情景和社会事件会导致攻击行为。

如何减少暴力?

惩罚、对攻击性榜样的惩罚、对替代性行为的奖赏、非攻击性榜样的作用、建立对他人的移情(移情能力: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

5. 偏见:错误或不全面信息导致的敌对或负向态度。

偏见源于定型:同种特征强加到群体中的每个个体身上,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

偏见的原因:先天特质or后天习得

1)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和冲突;2)替代性攻击;3)地位或者自我形象的维持;4)性格偏见;5)对现存社会规范的遵从。

性别定型和性别歧视

归咎于受害者:简单、自私的认知行为。

替罪羊:倾向于将攻击矛头转向不喜欢、明显弱小的群体。

如何打破偏见:合作(改变认知类型);移情(换位思考)。

偏见的微妙影响:自证预言­(先入为主/信念创造现实)——定型难以改变的原因

6. 人际吸引的一般性:喜欢那些付出很少就能带来最大奖赏的人。

赞扬有时候会有作用的,但并非总是。

让人们帮助自己,是增加个人吸引力更可靠的途径。

个人特征:能力——出丑效应;外表吸引力——是否喜欢一个人的重要因素

外表吸引力:美貌是天生的,气质是后天的。

人们是如何坠入爱河的?接近性(反例:异地恋);相似性(志同道合)

喜欢是一种赞美和友好的情感,爱是包含强烈依附感和亲密感的感情。

爱情三角理论:激情(兴奋和性激动)、亲密、承诺(忠诚感)

7. 社会心理学

科学的方法:人类满足自身对知识和理解渴望的最佳途径。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观察,下一步是推测事情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是提出可以验证的假设,最后通过实验进行证实或证伪。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家用合乎情理并有意义的方式组织未知事物;艺术家是对已知环境进行再组织以创造全新的事物。

社会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对现实性的质疑、隐瞒、伦理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性动物》思维导图总结-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d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