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甸园》第三稿按:
这篇文章写于2014年,回忆上山下乡年代,我在西双版纳的一段奇遇。
说来惭愧,当年同学们理想主义高涨,流血流汗献身胶园。我却心生旁骛,走近了少数民族,青春游荡不知返。文章写成后,无人约稿也不打算投稿,偶尔拿出来拾掇拾掇,或调整下段落,或增添些回忆,径自推敲把玩,不为取悦只为自赏。后来自媒体风行,这才晒了出来与亲友分享。今天,有幸在老友王小强的《参阅文稿》上发表,大概算第三稿了。但愿它像一瓶老酒,越放越醇;也像岁末的“腊八粥”,五味杂陈。
这篇文章我不想被冠以“知青回忆”的标签,不想加入对“知青运动”的批判或歌领,更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磋砣。因为当年去那里,是我的自主决定,而且是成人后第一个重大决定!我要尊重自已的选择、尊重自已的生命,更要感恩生活的教诲。
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开,想不到几位80后、90后小朋友来了兴趣,他们说,这不像知青回忆,倒像一篇游记,还是深度游!他们中也有老知青的后代,但很少听父母说起过往,更想不到还会有伊甸园那样的别样生话。由此,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父辈,重新审视那段并非与他们无关的岁月。
小朋友们中有几位是设计师,忽发奇想,“刘老师,咱们搞个绘本伊甸园吧,您写故事我们画画。”还有人进而创意道,“干脆开个绘本公号吧,就叫《听爷爷讲故事》”,“为什么是爷爷,不是爸爸?”“隔辈亲嘛,说话中听,不逆反,传统文化继经开来。”哈!真是个好主意!
他们有不错的绘画功底,不几天,一套图文并茂的绘本便摆在我案前,我惊喜地翻看下去,竟然像看别人的故事那般入神入画。
现将《我的伊甸园.绘本版》附在页左,聊博一哂。
2023年8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