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词首见于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它是一条起始于古中国,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的古代商业贸易道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丝绸之路逐渐发展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始辟于秦汉时期,以丝绸为主要交易货物,几经战火摧残却没有废弃,反而被越来越重视,并最终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随着经济的需要,又出现了草原丝绸之路。
鉴于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时代经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1〕。它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旨在借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及责任共同体。

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经济带”经过中国以及沿线各国的不懈努力,已经给始发国中国以及沿途各国和地区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它使得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果不断亮相于世界,让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使很多世界成果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更好更深刻的了解世界,并且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加强和世界的联系。正所谓“中国的强盛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成对中国以及世界都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及支持。
于中国目前而言,“一带一路”的建成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产品出口,缓解产能过剩,外汇过剩的问题;而且可以缓解进口资源通道单一,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的目标;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也有利于改变我国产业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中国和邻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中国边境整体状况良好,“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有利于加强睦邻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可以满足中国和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各项利益,使得中国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从长远目标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的弥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部分问题;同时能够保障中国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目标。
于世界而言,“一带一路”的建设为当今世界格局下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使全球治理的结构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世界未来经济的共赢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了其在未来发展中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智慧与力量;同时,“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主要大洲,涵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助于实现“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协调发展〔1〕。最后,全球经济因“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不断建设而得以均衡稳定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因此深入世界各地,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在最大程度上的合作共赢,使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惠及全世界。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说:“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必将塑造未来的世界。”作为形势复杂多变的新时代下中国提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个新兴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这条世界经济政治文明交流之路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披荆斩棘,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参考资料:〔1〕正确认识“一带一路”.人民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