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中国文人弱智现象面面观

中国文人弱智现象面面观

作者: 老撒 | 来源:发表于2013-06-17 16:44 被阅读857次

前天码了篇“文人弱智”的小文,现在就来“发微”一下。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长篇大论,长长的说理文是写给笨蛋看的,聪明的读者不需要。

中国人爱讲究“礼”而不大重视“理”,历来喜欢“因辞害意”,只图嘴巴说得痛快,文章写得漂亮,至于对不对,向来不深究。比如:

非法比喻
记不清哪本书上的记载了,说是孔子去请教老子一些学问。老子嘛大家都知道,历来提倡“软”的,就张开他那快要掉光牙的嘴对孔子说:“你看,牙齿没有了舌头却还在”。老子就这样启发孔子,告诉他坚硬的容易玩完而柔软的却可以长存的处世之道。这里老子就属于“非法比喻”了,幸亏孔子比较厚道,没说什么,若是换了我,就会说“先生不妨再朝上摸摸自己的头皮,软的头发掉了,可硬的头骨还在呢!”

非法比较
从王小波那里看来的,说是孟子说礼比色重,就像金子比草芥重。天,这是什么比较!凭什么把“礼”比作金子而把“色”比作草芥呢?孟子这里就犯了“非法比较”的错误。况且金子和草芥从重量上可以衡量,而“礼”“色”怎么衡量?什么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硬要牵强附会拉在一起进行比,除了能说孟子无知和强词夺理之外,还有什么好说的。

逻辑混乱
比如苏洵(或托名苏洵)的《辨奸论》里采用的逻辑是这样的:凡是不近人情者,都是大奸大逆的人;王安石不近人情;所以他是大奸大逆的人。貌似“三段论”,但只是形式上相似,其实不然。因为三段论要求两个前提必须成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稍一思索,就明了《辨奸论》两个前提都是错误的,当然得出的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附会意淫
朱熹先生看到一个刚出壳的毛茸茸的小鸭,说“我从这里看到了圣人所说的‘仁’。”我不知道朱熹的眼睛和脑袋是怎样的构造,能从一个毛茸茸的小鸭子身上体味圣人之道,倘若我看到毛茸茸的小鸭子,第一感觉就是可爱,再往远处想就是它以后会慢慢长大,然后被人吃掉。因为无法第一时间想到圣人的“仁”,所以我永远当不了朱熹。

附会玄理
文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太爱“以小见大”了,“以小见大”本不是什么缺点,但非要在每个“小”上面都要看出“大”来,那估计就是智力得了“强迫症”。见到一个再小的东西都能给你联想到阴阳八卦、五行大道、天地宇宙上去。爱吹牛,动不动就来一个为天地立什么心,为老百姓立命,还要开万世的太平(原话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说中国人谦虚,我看,狂着哪。

特别无知
文人视野很小,骨子里面还有一股面团发酵的气味,看不起这看不起那的,什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之类的,爱把自己给“酱住”,用那几本读了N遍的经书“招摇撞骗”,不懂的人看了,哟,挺有文化的。其实他们很无知。比如,清朝末年那会儿,看到外国人的洋船开过来,不敢相信那帮“蛮夷”是怎么做到的,以为底下有一个什么动物在拉着船前进呢,再比如,竟然认为外国人的睾丸有四个……等等,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我开始“不齿君子”了。

连古代很牛的文人都有非法比喻、非法比较、逻辑混乱、附会意淫、附会玄理、特别无知的弱智行为,那些不入流的文人就可想有多么笨蛋了。我想,看过中国一点儿古籍的人对我上述的说法都深有体会,而且也能为我提供更多的证据。

当然,没有细想,其实文人的弱智岂是上述几点能概括完的。中国没有哲学。自古受得逻辑思维训练也一向很少,其实不独文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是非的标准,或者说祖先就是他们的标准,没有清晰的思维,或者说“人云亦云”就是他们的思维。由于文人能发声、能写写画画的,留下了点东西,所以今天活该他倒霉被我谩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ostAbaddon:@Improvation 嗯,当年的这个比喻不好,的确有地图炮的嫌疑,是我不对。。。
    这不是少不更事么~~~对不起哈~~~
  • 07697d3d786f:@LostAbaddon 感觉你这条把文明和性别的类比就是"不当类比"."女人"不是臭水沟,什么不好的东西都往里倒...真是躺着也中枪.
  • 7d4fbfa519b0:我不认为调侃先贤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 7d4fbfa519b0:作者的逻辑实在不敢苟同,就好比同样是人,为什么刘翔比你跑得快,比尔盖茨比你有钱,难道他们不都同样是人吗?为什么都是人他却跟你不一样的。作者也是强词夺理
  • Yorick:@老撒 我是马克思主义的行动者
  • 老撒:@MorningYL 看来你是马索克主义的信仰者?
  • Yorick:@老撒 你这么礼貌地回应我 我不开心了 看来我没有成功招来你的强烈反驳。哈哈
  • 老撒:@MorningYL 澄清一下哈:我只是说孟子胡乱比较,强词夺理,没有说多他无知啊。“为了达到说明礼比色重的目的”,而采用不伦不类的比较,在我看来这样不太合适吧。你能理解老子的幽默,为何理解不了“头骨还在”的幽默呢。哈哈。
  • LostAbaddon:@易江禾 这个认识感同身受。
    考完GRE就发现身边各种槽点扑面而来……
  • 易江禾:自从考了GRE作文,特别是针对所提供的一篇短文进行批驳的Argument,就发现中学语文老师教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什么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全是扯淡。到了GRE作文里,这种论证方式就是最好找的攻击点。考完GRE之后,就发现好多心灵鸡汤以及自己以前写的酸文都没法看了。

    什么叫洗脑?大概这就算吧
  • Yorick:文人弱智 确是有。但我不认同文中的对那些例子的解读。
    “牙齿没有了舌头却还在”--------可以看成是老子的幽默,人家才没那么认真地讲道理。

    礼”“色”怎么衡量?什么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硬要牵强附会拉在一起进行比
    ------- 这世上的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东西多着呢 况且孟子只是为了达到说明礼比色重的目的。
    说他强词夺理还无可厚非,竟然还说他无知。

    。。。此处省略好多个字。。。

    为了达到说明文人弱智,你从特别弱智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所说所写。文人弱智由此文体现。除非你说你不是文人。

    但我还是赞同你结尾的观点。
  • 張佑芡:呵呵,有趣。孟子的确特别喜欢强词夺理,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认真想想却说不通啊。但可能是因为我学习古典文学的缘故,有种骂自己的感觉(等等,你压根不是文人好吗)。不过,骂的好。
  • 老撒:@LostAbaddon 这个说法挺有趣。
  • LostAbaddon:以前和朋友这么说:
    华夏文明就好比女人,讲感觉,不讲道理,撒起泼来势不可挡;
    西方文明就好比男人,讲道理,讲逻辑,讲分析,遇到泼妇直接一巴掌上去不解释。
  • 挂瓜:《辨奸论》确实收录在苏洵的文集里,我看了之后一阵子好笑。

    其实中国历史上能清醒点的文人,不是没有提倡一些运动。但他们再牛也弄不太起来。
    比如韩愈,看韩愈的文集,他就没太有上面所描述的文人的“特色”。韩愈最好。(或许我没看到太多),欧阳修明白一些,苏轼明白一些。但他们还是受当时的大环境影响……唉……

    太爱“以小见大”,这个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有的时候,人说的话是他的处境还有能力决定的。范仲淹的,什么先天下XXXXXX,还有不能为良相XXXX之类的,被后代吹了那么久,有时候我想骂:那是范仲淹说的啊。你们拿他的话当至高有个屁意思。

    还有被吹了很久的:一屋不扫XXXXX的。听到这种话我就一阵头疼……

    不过以小见大也有好一点的文章,比如《病梅馆记》,这还算好的那种。不过这种文章少。
  • Pope怯懦懦地:大愛啊! :blush:
  • ZeroworldC:感觉中国自古重视通感,那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
    好像只有没有章法,没有理性,才能表达出来的感性的玩意儿

本文标题:中国文人弱智现象面面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mx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