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水浒歪评之三——晁盖:村干部的格局终究成不了霸业

水浒歪评之三——晁盖:村干部的格局终究成不了霸业

作者: 剑客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7-20 21:15 被阅读0次

    《水浒传》就是一出悲剧,里面的悲剧人物一抓一大把,结局一个比一个惨,上山前各种冤屈,家破人亡;上山后,起初还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等接受了招安,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人陷害,要么病死,要么自杀,梁山一百单八将,你扳着指头数一数,没几个得善终的。

    这其中,我觉得最悲情的人物,应该是梁山第二代领导人,郓城县东溪村前村长,号称托塔天王的晁盖。

    回顾晁盖的一生,只有三件事拿得出手:第一是智取生辰纲,拦路抢劫成功之后,上梁山落草为寇;第二是江州劫法场,救下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后来的竞争对手宋江;第三是攻打曾头市,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部,死得不明不白。

    关于晁盖之死,社会上有各种传言,有人说,史文恭不过是个替罪羊,杀害晁盖的另有其人,最大嫌疑就是宋江。

    那么,晁盖之死与宋江到底有没有关联?晁盖作为梁山寨主因何大权旁落?宋江与晁盖的关系究竟如何?

    1.

    晁盖跟宋江是郓城县的同乡好友,晁盖是东溪村的,宋江是宋家村的;一个在村里做保正,也就是村长,一个在县政府做押司,相当于秘书。

    两个人家里都比较富裕,又都好交朋友,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四处撒币。

    晁盖出场时,书里是这样说的:“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

    宋江出场时,书里是这样说的:“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完全就是一路人。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救困,在江湖上落下了一个好名声,人称“及时雨”。而晁盖的绰号,则与此无关,他有一个更响亮更牛逼的名字,叫“托塔天王”。

    这里面有个故事。说隔壁村子经常闹鬼,经大师指点,村里人用青石凿了个宝塔,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还真把鬼给镇住了,但鬼都跑到晁盖的东溪村来了。晁村长当时就不乐意了,带了几个兄弟去隔壁村讨说法。

    晁盖人高马大,又有黑社会背景,隔壁村的人惹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把宝塔抱走,托塔天王的名头从此就在江湖上流传开了。

    晁盖也很享受晁天王这个称呼,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天王只是乡村一级的,跟人家天上那个,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村长造反,村里人都没想到。晁盖本来是村中一霸,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据说已经被列为乡里的后备干部,前途一片光明,好端端的为什么要造反呢?

    主要是交友不慎。话说有一天,一个叫刘唐的外地青年投奔晁盖,带来一个消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了给岳父太师蔡京祝寿,准备了价值十万贯的金银财宝作为贺礼送往京城,过几天将从附近经过。

    刘唐说:“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不知哥哥心内如何?”

    晁盖说:“壮哉!且再计较。你既来这里,想你吃了些艰辛,且去客房里将息少歇,待我从长商议,来日说话。”

    晁盖不缺钱,所以对刘唐的建议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这是犯法的事儿。

    可后来,又来了一个叫吴用的乡村民办教师,吴老师三寸不烂之舌一通忽悠,江湖术士公孙胜在旁边煽风点火,什么“不义之财,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晁盖脑子一热,便下了决心,干!

    就这样,一个以晁盖为首的犯罪团伙宣告成立,该团伙在二号头目吴用的精心策划下,于安乐村黄泥岗一带实施抢劫,他们利用蒙汗药酒麻醉护送人员,共抢劫金银珠宝11担,涉案总价值10万贯,制造了震惊全国的“5.28生辰纲大劫案”。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晁盖等八名案犯得手后,坐地分赃,其中一个叫白胜的犯罪嫌疑人得意忘形,赌博时露出马脚,被山东警方拘捕,在其住处搜出了大量赃款赃物。在证据面前,白胜无法抵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警方随即对首犯晁盖实施抓捕。

    然而,由于消息泄露,晁盖等七名犯罪嫌疑人全部逃脱,下落不明,目前,搜捕工作仍在进行中。

    2.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原本大有前途的村干部,就这样堕落成为一个全国通缉的案犯,幸亏在县衙任职的宋江兄弟冒死送信,晁盖等人才侥幸逃脱。

    几个人无处容身,在吴用的建议下,投奔梁山。

    梁山寨主王伦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见晁盖手下人多势众,不愿收留,惹恼了一旁的豹子头林冲。

    当初林冲上山,王伦就不愿意收。自己不过是个落第秀才,有多大本事自己心里最清楚,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岂能久居人下?

    下属能力比自己强,是最让领导头疼的一件事。手下都是杜迁、宋万这样的人最好了,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听话,好管理,林冲这种,时间长了肯定不好摆布。

    可是,林冲有柴进的推荐信,柴进是前朝皇室后裔,身份特殊,手眼通天,纵横黑白两道,是当时最大的黑社会保护伞,梁山许多人,包括王伦在内,都曾受过他的恩惠,所以,王伦不敢驳柴大官人的面子,这才勉强留下了林冲。

    如今又来了晁盖等七人,王伦哪里肯收,坚决拒之门外。林冲气愤不过,在吴用的挑唆下,一怒杀了王伦。

    按理说,政变成功,林冲应该当寨主,但林冲不想背负弑主篡位的骂名,死活要让晁盖坐第一把交椅。

    晁盖说:“不可。自古‘强兵不压主’。晁盖强杀,只是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但林冲态度坚决,二话不说,把晁盖硬按在椅子上,喝叫众人参拜。

    就这样,晁盖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一个村长,到抢劫犯,再到水泊梁山第二代领导人的华丽蜕变。

    有没有感觉这个梁山之主来的太容易了?抢劫生辰纲计划是刘唐提出来的,具体行动方案是吴用策划的,上梁山落草是吴用的主意,火并王伦是林冲实施的,就连做梁山之主也是在林冲的主持下完成的,从前到后,晁盖做了什么?

    完全看不出晁盖的领导力在哪儿,大家让他做老大,我分析,一是因为晁盖平时没少给大家花钱,所谓仗义疏财,笼络了不少黑道上的人,大家确实尊敬他;

    二是因为晁盖是林冲之外,梁山元老中社会地位最高的人。

    对,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吴用是乡村民办教师,经常被拖欠工资那种;公孙胜是江湖术士,以坑蒙拐骗为生;阮氏三兄弟是地道的渔民;刘唐、杜迁、宋万都是有案底的社会不良青年;朱贵是开饭店的。

    也就是说,梁山早期十一位头领,除了晁盖和林冲,全部来自社会底层。

    既然林冲不愿意出头,那晁村长无疑就是众望所归,梁山领袖,非他莫属。

    3.

    等到宋江上山以后,情况就变了。不论个人能力,江湖声望,还是在原单位的职务,宋江都在晁盖之上。

    晁盖自己也清楚,所以宋江一来,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当然极力谦让:“哥哥差矣!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

    晁盖说:“当初要不是你舍命报信,我们哪有今天?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这时候,宋江说了一句话:“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言下之意,寨主还是由你来当,不过,不是因为你能力比我强,只是因为你年龄比我大,仅此而已。这弦外之音,晁盖根本就没听出来。

    就这样,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

    接下来呢?宋江不等晁盖发话,自作主张:“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干部如何任命,怎样排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么大的事儿,不应该由老大确定吗?宋江这样安排,至少也该和晁天王商量一下,提前通个气儿吧?就这样把梁山头领分成新旧两派,这不是在搞分裂,搞小团体吗?

    你看看,左边是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梁山元老派一共只有9个人,除了林冲,基本以当地农民为主;

    右边全是宋江带过来的,或者是冲着宋江投奔过来的: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一共27个,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政府、军队和公检法的干部。

    这是在向晁天王示威吗?自从宋江当了二把手,梁山大事小情都是宋江一手操办,每次下山作战,都是宋江领头。三打祝家庄、攻占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芒砀山降魔,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晁盖也想干点啥儿,宋江永远是那句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一直让晁盖负责看家。

    虽然晁盖是农村出来的,也没上过什么学,时间长慢慢也看出来了,自己已经完全被架空了。

    宋江不论在梁山内部,还是在社会上,名气越来越大,江湖好汉投奔梁山,十有八九是冲着及时雨宋江的大名来的,就连跟自己一起创业的吴用和公孙胜,也被宋江拉拢过去了。

    宋江表面对晁盖毕恭毕敬,但一直擅做主张,最多象征性征求一下晁盖的意见,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宋江根本就没把他这个大哥放在眼里。晁天王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4.

    在这种情况下,晁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急于用一次军事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时,恰好发生了曾头市抢马事件,一个叫段景住的投奔梁山,带了一匹宝马要献给宋江,结果在曾头市被曾家五虎抢走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曾头市流传一首歌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晁盖听罢,心中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

    宋江连忙阻拦,还是那句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

    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

    宋江继续苦谏阻拦,晁盖忿怒,真生气了,带了20个头领,五千人马,即刻出征。

    晁盖带的人,基本以自己的老部下为主,两个军师,吴用和公孙胜,一个都不带。哼,叛徒!老子离了你俩照样打胜仗。

    宋江等人只好为晁盖饯行,预祝领导马到成功,早日凯旋。结果,队伍还没出发,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军旗旗杆被拦腰折断。

    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宋江也劝,算了,别去了。晁盖根本不听,赌气说:“天地风云,何足为怪!”带着人马扬长而去。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梁山军大败而归,晁盖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门,奄奄一息,拉回山寨。

    当天晚上,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

    晁盖临终之时,口述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句话,让宋江彻底寒了心。谁都知道,宋江是晁盖的亲密战友,是梁山的第二号人物,老大死了,老二接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晁盖何出此言?

    宋江是文人,捉拿凶手这种事,林冲可以,宋江肯定干不了,这等于是根本不想让宋江接班。

    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伤心总是难免的,但宋江伤心,恐怕不是因为晁盖身亡。

    另外,遗言还有一处耐人寻味,晁盖只说“捉得射死我的”,并没有提史文恭,也就是说,尽管毒箭上写有史文恭的名字,但晁盖并不认为,凶手一定是史文恭。

    我们搞刑侦的都知道,作案特征明显,有意暴露自己的嫌疑人,通常都不是真凶。武松当年在作案现场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几个字,一是怕连累别人,二是为了扬名立万,向警方示威。

    史文恭如果在毒箭上留名字,也只能是类似的原因,但奇怪的是,史文恭从头至尾,直到被卢俊义活捉,剖腹剜心,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正因为如此,江湖上才有人传言,那支毒箭并不是史文恭射的,射杀晁盖的真凶另有其人,应该是一位百步穿杨的箭术高手。

    还有一种说法,说那一箭的确是史文恭射的,但晁盖伤不至死,拉回山寨后,宋江在床前亲自敷贴喂药,在宋头领的精心照料下,晁盖身亡。

    总之,晁盖之死,疑点重重,扑朔迷离,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已无从考证。

    警方为我们提供的思路是,在侦破案件时,他们往往先寻找作案动机,人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就是最大的怀疑对象。

    5.

    晁盖死后,宋江在吴用等人的拥戴下,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成为水泊梁山第三代领导人。

    一上任,宋江就大刀阔斧实行改革,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明确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政治主张,并确立了接受招安,报效朝廷的政治目标,为梁山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后来,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遵照晁盖遗嘱,宋江要让出寨主之位。

    卢俊义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

    领导就是做个姿态而已,你还能当真啊?那个位置你敢坐一个试试。

    但这毕竟违背了前寨主的遗言,宋江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后来,他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策划了“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以上天的名义,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还顺带一次性解决了梁山一百多名干部的排序问题。

    如此错综复杂的人事安排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宋江做到了零上访,零投诉,没有请客送礼,没有拉帮结派,没有团团伙伙,没有人找领导讲条件要待遇,名单一公布,人人满意,皆大欢喜。

    毫不夸张地说,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人力资源管理史上最成功的典范。所有这一切,都是晁盖所不具备的。

    在梁山,晁盖就是个过渡性人物,他在任期间,管理上乏善可陈,毫无政绩;人事上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班底,仅有的几个亲信也站到了宋江一边;工作上没有清晰的目标规划;思想上小农意识严重,只知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过一天算一天。

    不论是眼界、胸襟、见识、学问、谋略,晁盖跟宋江都差着郓城到东京的距离。是的,论工作能力,晁盖就是个村长的水平。

    这样的人,早晚会被人取代。在一个没有健全制度的山寨里,如果你不主动让贤,下场多半会像王伦一样。

    而战死沙场,不管是真是假,大概都是晁盖最好的结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浒歪评之三——晁盖:村干部的格局终究成不了霸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fu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