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日更挑战第1天】
【以下内容为风变IDP笔记】
一、是什么偷走了我的时间?
不停被打断,整段时间被切得碎片化。明明想好今天上午要花一整个上午来写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作业,手机备忘录却提示有个社团活动现在就要交表格。心想只不过是十几分钟的事情,一下子就能做完,于是放下笔,打开电脑开始填表格。等表格填完,解题思路也打断了,要重新进入状态的话又需要好几分钟。
自己老分心,没有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因为一直没法进入状态,有点烦躁的我打开微信朋友圈逛一逛。这个朋友的早餐看起来很好吃,那个朋友今天去樱花公园玩了。一圈逛下来,又是半小时过去了。十分恼怒地敲打自己的头,然后心里一放松就打开了一篇小说。
任务没评估,不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忙忙碌碌一上午,社团表格填好了,日更打卡做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报名的个人发展试听课也试听了一节,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回头一看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作业,还是一个字都没有写,甚至连题目都忘记讲的是什么了。
于是我想,反正这个作业是下周交,上午没写也不要紧,把它留给下午的我吧。
二、时间管理循环第一环:计划时间
我是否能准确说出,我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我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的时间足够吗?我无所事事刷手机的时间又有多长?
只有认真记录和审视时间的人,才能真正准确感知和掌控时间。
对时间的感知和把控,需要我们计划、记录和分析。
有计划与记录,我们就不会在忙碌中迷惑时间都去哪儿了。基于时间记录,对自己时间的利用情况才能准确分析,以制定更合理的计划,下一次的效率就会更高。
(1)明确时间的类别
可支配时间:由我自由支配的整段时间,应该优先用于处理当前核心任务。
碎片时间:休息或者做不那么重要的事。
不可支配时间:不能被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用它完成一些非核心任务。
(2)明确任务的类别
重要又紧急的任务才是核心任务。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时间管理四象限。重要和紧急的搭配。重要不紧急的事定时去做;重要且紧急的事马上去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授权别人去做;不紧急不重要的事不要去做。
评估任务完成情况,事高效能、中效能还是低效能,还是根本无产出。要是一直低效能或无产出,可能是注意力的问题。
任务与时间要相匹配。
三、时间管理循环第二环:记录时间
时间计划完不成,很有可能是我们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估计不准确,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运用时间的效率。侯世达定律说: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需要用记录来矫正自己对时间的感知。
把每一件任务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记录下来,写清楚这段时间里产出了什么,产出的效能如何,最后反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时间记录,一方面可以检测对时间的利用情况,降低可支配时间碎片化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减少事件之间的切换,集中注意力。
在最初记录的时候,可以把会造成分心的事件都一一记录下来,掌握注意力变化的规律,提前防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大脑长期超负荷、多线程运作,注意力总是要同时分配给多个事项,最终会造成注意力缺失。典型表现是注意力涣散,内心容易狂躁不安,缺乏耐心。久而久之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要保护自己的注意力。首先,减少事件的切换。防止自己分心,可以把手机放到够不到的地方,不重要的事情学会拒绝。其次,主动休息。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要强行坚持。最后,主动与他人链接。和同事朋友聊聊天,给大脑换个环境。
那么,如何聪明地拒绝不合理的请求呢?第一,要就事论事,合理表达正当的拒绝理由。第二,让同事知道你的原则和底线。第三,为对方制造“后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四、时间管理循环第三环:分析时间
每天三问:我的可支配时间是否大多用于完成高效能产出?我是否有效保护了注意力?我是否既不过分疲累,又完成了很好的产出?
最后
每天计划、记录和分析,总结每一天的时间利用效率,希望明天能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