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绊绊,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又拿起了《红楼梦》才能沈下心把它看完。因为没有事先的了解,买了套脂砚斋版的《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又在网上查了后四十回,感觉太过悲惨,忍不下心看。所以我也只能说看了半部红楼。
对于《红楼梦》,全部印象都是小时候看的87版红楼,只记得绿树红花间那些嬉戏的姑娘。不知道为什么,记忆最深却是雪夜晴雯为宝玉缝补披风。其他只有道听途说的林妹妹清高任性、爱哭嘴毒;宝姐姐心机深沉、圆滑世故;宝玉多情却专情、天真直率。说来惭愧,这种刻板的印象一直到今年看完半部红楼为止。再度红楼,配合上脂砚斋的批注,注意到了小时候初读没有品出的乐趣。首先就是对人物名字的品读,脂砚斋可谓是最懂曹雪芹心思的了,总能从人物名字就读出曹雪芹的心思,而猜出他们的未来,巧妙莫过于原应叹息还有应怜。
跟随黛玉初入荣国府,有点路痴兼方向感极差的我,并没有从曹雪芹笔中读清并在脑海中勾勒出贾府的布局,因此直到最后,我还是不太清楚贾府轮廓。只能大概知道,这是一户极有底蕴的富贵人家。在餐桌上,感慨于贾府的富贵与繁多规矩。直到我最是期待的黛玉初见宝玉,这次双玉的碰面,黛玉或许因为前世宿缘而对宝玉有着熟悉与好感,多情爱花的宝玉,也是一见就分外欢喜。最后摔玉更是将宝玉癫狂痴缠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到后来就是宝钗寄住荣国府,宝姐姐的加入,并没有什么三角恋或者争风吃醋,与我当初的印象极大的不同。在我看来,宝钗更多是把宝玉当成一名普通好友,宝玉对宝钗,除了喜爱之外,更多是敬意,男女之间的遐思反倒很少。对于宝钗我特别欣赏还有一些羡慕,那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身边矛盾纠纷的能力,极高的情商,宝钗好像是全书里唯一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赞扬的,哪怕刻薄如赵姨娘,也不曾说过宝钗坏话。再后来湘云也来了,建起了大观园,元妃省亲,贾府声势达到了全书的巅峰,开始进入大观园的姑娘也越来越多,后面宝钗的表妹等等,眼花缭乱的人物关系,还有不断加入的新姑娘,慢慢地,大观园变成了我印象中的那座万花竞艳的温柔乡。
书中姑娘的凋零,让我有些感到可惜、可怜。首先走的,是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林黛玉。”这对她外貌评价可谓十分高了,可惜红颜薄命,遇上了荒淫的贾珍,懦弱的贾蓉,最后早早就香消玉殒。秦可卿和黛玉一般,内心敏感,心思细腻,“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有名无实的夫妻关系,荒淫的公公,还有顽劣的弟弟,再宁国府繁杂的事情,全都压在她心上,最后才出场没多久就凋逝。再后面金钏跳井,读到那里时,我对于宝玉是十分恶心讨厌的。毕竟事因他起,最后却选择落荒而逃,留下金钏独自面对盛怒的王夫人,最后只能跳井结束生命。即便后来宝玉在凤辣子生日时,跑去为金钏烧香,那也挽回不了什么,不过我想,他心中始终是愧疚自责的,所以才想让玉钏能够原谅他吧。接着就是晴雯病逝,其实我并不她太喜欢这种性格,太过于尖锐,得势便不饶人,因为宝玉的宠溺,更是骄纵,这样或许,也是她含冤被赶出贾府的原因之一。最后尤二姐尤三姐,她们的死,我感觉十分复杂,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评价什么,无论何种苦衷,最后都是自己为曾经买单。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限于水平,我只能浅谈一下自己一点片面的看法,对于人物,也只能浅浅带过。在以后进行二度时,我想或许能有更深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