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午休的时候,同事气呼呼从隔壁办公室回来了,我看她脸色不对,问她怎么了。她一脸恼火,“隔壁那小屁孩竟然说我是老女人!!”,看着她因为生气而涨红的脸,逗了一下她,“怎么能讲我们86美少女是老女人,我们明明还年轻着呢!”听了我的话,她噗嗤一下笑了起来,一脸认真对我讲,“是啊,就算我过了三十,他也不能说我是老女人啊!!”
曾以为三十岁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但不经意间就走到远方,甚至走向更远的地方。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介意过年龄,自己是有过,至少有过一段时间很介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云淡风轻的样子。但当90/95后同事毫不避讳的开这样的玩笑“你们这些85后老女人啊。”心里就微微一颤,就这样被贴上标签了?
想起一些同龄女性的生活场景:穿着全棉睡衣,蓬头垢面去买菜;因为辅导孩子功课而被气得发飙;为了处理好职场关系而八面玲珑;为了某个职位而削尖脑袋的市侩。不再谈及梦想和自我,觉得每天都是一地鸡毛的生活,哪里还有时间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所以,畏惧和恐慌慢慢走进三十的样子。
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的话:30岁,对中国女人来说,就像“法定的刑”。
因为社会仿佛对“老女人”有种既定的歧视。
提到“老男人”,人们大多能联想到陈道明、吴秀波之类的中年大叔。他们才华多、阅历广,是岁月打磨出的艺术品。
而“老女人”却明显是个贬义词。
女人的年龄,精确得像温度计的刻度,每上升一度,社会对她的容忍就降低一分。
女人似乎活在一种矛盾而严苛的标准之下:你可以永远保持少女脸,却不能一直少女心。年少的你可以是个梦想者,上了年纪的你,似乎就不得不是一个现实者。
社会就是这么苛刻,对女人的年龄有着没有耐心的苛责。可有时候女人自己也这样吧,一旦过了30,有着莫名的恐慌!为工作,为婚姻家庭,当然也为人言可畏。常常有同龄朋友会和我说:老徐,我们真的是老了啊,书也看不进去了,工作也没有太多激情了,孩子也带的焦头烂额的,感觉自己快成怨妇加黄脸婆了。”结婚的为了老公孩子而烦恼,没结婚的为未来而担忧。在这个尴尬的年纪,似乎最先恐慌和无所适从的,是我们自己。
场景的另一端,还有不同的风景,想起生活里几个不一样的女性朋友来。
有个女性朋友,大我两岁,迄今未婚。不过工作得很好,人也非常上进,一直都保持着学习的状态,自己经济能力也很不错,去年买了自己的房子,房子装修的是自己一直中意的北欧风。房里的每一件摆设都是她自己精挑细选的。在她的生活状态中,很少看到消极和低迷,偶尔看到她发的一些照片,温馨,可人,充满了暖暖的生活气息。
还有一位女朋友,我们认识十六年了。她很喜欢学习,写的一手好字,大学的时候学的日语,毕业以后南南北北走了很多地方。每次和她见面,我都会觉得你真的需要有这样的朋友,就像阳光一样,她的阅历,她的见解,是你所不曾有的。而她的脸上,她的言谈举止中,也没有一种被年纪束缚的痕迹。她依然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去接触更多更广我们不曾了解的领域。即使到了三十这个年纪,依旧可以用一种美好而好奇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让朋友点评了一下自己,她给了一个词语:傻白甜。自己在心里,偷偷笑了很久,嗯,也许很傻,也许很白痴,但真的不够甜。过了三十以后,感觉开始像一粒盐,对很多事情,其实可以看得更清楚,也会比从前更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再像曾经那么玻璃心,也没有撞到南墙不回头的任性。虽然倔脾气依旧有,只是当明白需要自己去改正的时候,开始愿意接受别人的善意和指点,而不再一意孤行。如果二十多的自己像一颗糖,那就希望三十多的自己,能活得像一粒盐,是自己的必须,融入水里,也有自己的滋味,但也只是一粒,不是一块,不是一堆,不是齁到令人厌恶。
三十多岁的女性,再说坚持自己,还有梦想,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会很各种理解为:你活的那么不接地气,你活的太理想主义。只是,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能活的“开心就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当然可以,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也可以不断去改进和完善自己,可以选择不因为琐碎而变得市侩而功利。
冷静以后,会觉得,这也是人生最好的年龄阶段,昨天很青春,今天犹未老。所以,不必畏惧。
过去,花了太多的时间做别人,余生的每一天,想要马不停蹄的做自己。
我相信,只要我不质疑自己,就没人会动摇我,我也终究会触摸那抹属于年龄和时光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