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心理咨询方面的内容。前文说到了投射分析的概念,本文来聊聊投射分析的分类。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投射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防御机制。整个世界就像一块屏幕,人把自己心里的爱恨情仇,放到这块屏幕上,渴望被看见。

在自体心理学的框架内,投射分为迎合型、权威型、性欲型、负向攻击等类型。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台词和潜台词,下面来逐一分析。
依赖型投射
来访者与咨询师形成依赖或依恋关系,并在咨询中,对咨询师不断加以理想化。
在想自己该怎么写这个类型呢?从三个维度,为什么会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会怎么样?该怎么应对?这三个角度来写。
为什么会这么依赖呢?可能在他心里,自己还是个孩子,需要听从周围成人师长的安排;也可能在他的心里依赖和依恋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我在想什么情况下,一个人才会无比依赖另一个人呢?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依恋关系,或者一个人无比强大,另一个人无比虚弱。
因为虚弱,所以想把内心美好的想象放在对方身上,觉得对方美好,就可以好好对待自己。
继续下去会怎么样呢?不断把理想化的想象放到别人身上,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他会让自己生活在虚假中,我想起了电影中的一幕,一个女人生活在像照片一样的世界,繁华美好。
照片会破,现实会打破那些美好的想象,展现在眼前。这种画面感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伤害。
如果一直待在一段虚假的关系里,是没有办法从中获得滋养的,真实的关系才会带来滋养。在虚假中的人会慢慢凋零。
那该怎么应对呢?破而后立,打破想象,看见现实,不能算坏事。能对自己的处境更清醒些,与真实的世界相处也挺好。
太依赖想象,有可能是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于是更多的是用头脑,而不是关系情感爱这些表达。
可以从关系里修复,先尝试跟咨询师建立一段稳固、安全、滋养的关系,一些问题能在咨访关系里处理,那这样培养出来的能力,也可以迁移到其他的关系里。
很多的治疗方式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职业要求心理咨询师是建立关系的高手,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内向,话越来越少。

可能内向话少的自己,是更符合自己的心,是让自己更舒适的状态,不想说话的时候,我就可以选择闭嘴。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
有可能是我新入职的环境,让我感觉不适应,紧张,选择内向来保护自己。于是选择内向,选择慢慢适应。给自己时间和空间。
迎合型投射
来访者对咨询师形成理想化移情关系,并在咨询中努力扮演乖孩子的角色,讨好咨询师。我的咨询中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有过。来访者努力的讨好咨询师,我说什么他都说对了,说什么他都说好,等到实际执行时,发现一团糟。
我感觉这就挺麻烦。可能会有讨好型人格特征。比起自己,他更愿意相信他人,听从别人的话,但自己内心又很不愿意,在这样纠结和内耗中挣扎。
我曾经听过一个很动情的表达他说,这个饼干我想吃,对方也想吃。我可以把大块的留给自己,如果我需要的话,我可以选择不分享给对方。

很多时候分享是被迫的。好像世界有个坏人,在看着我。如果我没有分享,如果我做的不够 lovely,不够友善,不够可爱,那么可能会有很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所以在一段关系里,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会说,对啊,好啊,会顺着你的意思说。你说东,我就会说东边很好,你说西,我就会说西边很棒。
把自己在小时候曾经一段重要关系中的感受,放到了咨访关系中,觉得我对你这么好,我都委屈自己迎合你了,你是不是应该爱我、听我的?
如果继续下去会怎么样呢?首先估计自己会很累,明明不是这样的人,却偏要装出这样的样子。
违背自己的心意,会痛苦。怎么干预呢?一个人不会成为你的样子,不会成为我的样子,只会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想成为这样的人吗?《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兔子对爱丽丝说: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要去的方向,那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首先要决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有一个未来自己的画像,是什么样的,要有什么能力。

根据这个画像,决定要训练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标准。自己选择自己要成为的人。我选择我自由,我选择我存在。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谢谢您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