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生活亦如烹小鲜

生活亦如烹小鲜

作者: 小米咖啡 | 来源:发表于2022-03-30 07:01 被阅读0次

文/小米咖啡

读汪曾祺先生的《家常酒菜》,里面写了拌菠菜、拌萝卜丝、干丝、扦瓜皮、炒苞谷、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片、拌里脊片、塞馅回锅油条等等家常菜的做法。看了看家里的食材,有豆腐,也有松花蛋,决定尝试一下松花蛋拌豆腐。

“北豆腐入开水焯过,俟冷,切为小骰子块,加少许盐。松花蛋(要腌得较老的),亦切为骰子块,与豆腐同拌。老姜在蒜臼中捣烂,加水,滗去渣,淋入。不宜用姜米,亦不加醋。”做菜过程看起来比较容易上手操作。白白嫩嫩的豆腐焯好水,待凉后,整整齐齐地切成小方块。松花蛋,在南方,又叫皮蛋。古人称之为“混沌子”,听起来更显精道。把密密实实包裹在外面的泥巴剥落,洗净,去壳后切开,半透明的蛋清包裹着浓绿的蛋黄。这模样,老外猜测这绿莹莹的玻璃蛋是长江里千年乌龟下的蛋,也就不觉得奇怪了。把它切好后,跟豆腐拌在了一起。淋入姜蒜水。我尝了下口味,也许是因为没有加入其他调味料的缘故,保留了其本真的味道,豆腐的清雅,松花蛋的粗朴。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虽然烹制的是小菜,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古人对“烹小鲜”的要求是极高的,讲究食材、讲究手法、研究火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道菜,从食材选用、调料搭配、用料配比、烤制火候等各个方面都大有文章,氽、煮、酱、炒、卤、蒸、烤、拌、炝、熏,样样都得是硬功夫。正如汪老所言:“做菜要实践。要多吃,多问,多看(看菜谱),多做。一个菜点得试烧几回,才能掌握咸淡火候。冰糖肘子、乳腐肉,何时软入味,只有神而明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富于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会做菜,赋予自己的想象,最好能有创新,比如汪老瞎捉摸出来的,首创的塞肉回锅油条。

在我眼里,生活亦如“烹小鲜”。林语堂说:“构成生活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如果我们用“烹小鲜”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寻常烟火,那些不起眼的细碎小事便是最有趣的点缀了。比如,春吃茶,夏啖荔,秋临江,围炉小火话流年。或者学着汪老,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日复一日的寻常日,犹如每天吃的家常菜,加点佐料,既有了烟火,也添了点诗意。

生活亦如“烹小鲜”,食材各种各样,想做成什么菜,是宫廷盛宴,是满汉全席,还是日常佳肴,取决于我们自己选择。想吃出什么味儿,酸甜苦辣咸可以随心调配。盐多点,咸涩自知。姜醋多点,辛酸自尝。想吃菜的本真味道,那就佐料少点儿。想吃起来甘之若饴,那就加点儿糖。想吃出来热火朝天,那就加点辣。想吃出来温情暖意,那就做一道对方最喜欢的菜。

松花蛋拌豆腐上了桌,我问哥哥和妹妹:“怎么样?好吃吗?”两个人点了点头。

“什么味道?”

“妈妈的味道”。

还好,幸亏拌的不是臭豆腐。我心里想着。

相关文章

  • 生活亦如烹小鲜

    文/小米咖啡 读汪曾祺先生的《家常酒菜》,里面写了拌菠菜、拌萝卜丝、干丝、扦瓜皮、炒苞谷、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

  • 【行政讲堂】从计划到总结,工作不过这四步

    治大国如烹小鲜,工作亦如是。 尽管我不治大国也不会烹小鲜,但是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治大国和烹小鲜的过程。完成一个...

  • 治班亦如烹小鲜

    寒假开始,难得清闲,我也乐的下次厨房,露一小手,上的厅堂,下的厨房,方为大丈夫吗。我决定做一个土豆芹菜炒肉。将菜洗...

  • 生活的诀窍

    “过好日子如烹小鲜” 原文(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说:生活的诀窍在于少扯淡、踏踏实实的努力上...

  • 友情,也需要经营

    爱情如烹小鲜,想要保持美味,需要用心经营,你来我往,才会更加甜蜜、恒久。友情亦如此,生活里合适的互相麻烦,关系才会...

  • 做人如烹小鲜

    今天在《道德经》上,看见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认为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做人上,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本...

  • 治大国不是烹小鲜——《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读(二)

    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是治大国也好烹小鲜也罢,都需要掌握好分寸。 可治大国真的就和烹小鲜一样了吗? 不然,口味截然不...

  • 治大国如烹小鲜,反之亦如是

    今天实在太忙,险些忘了更新。 又有一位同事辞职了,同一个战壕里战斗的战友又少了一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晚上为同事...

  • 老子的智慧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 所有的伟大 都来来源于 渺小的细节的改变。

    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治大国如烹小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亦如烹小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li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