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PMbook
我为什么支持“输入输出”论

我为什么支持“输入输出”论

作者: 林对对 | 来源:发表于2016-04-14 15:29 被阅读198次

    写在前面

    昨天看到简友@提灯忘月的文,《实名反对“输入输出”论》。说很多人现在把“读书”当输入,把“写作”当输出的模式其实不利于真正的思考和写作。

    我对此持不同观点,作文以论之。

    “输入输出”的模式是否更利于深入思考?

    之前在读一篇讲营销的文章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当你作为消费者时,你只是感受和判断,而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东西。

    就像你觉得在海底捞吃火锅比在楼下火锅店吃着舒服,而不知道为什么舒服。你觉得苹果手机好用,但并不知道好用在哪里。

    钻研为什么舒服为什么好用的是哪些人呢?是其他开火锅店,其他做手机的人。

    读书也是同理啊。当我们处在读者视角,我们被作者的笔所牵引,有时哈哈大笑,有时潸然泪下,有时心花怒放,有时拍案而起。但我们只是单纯的感受,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样。

    可如果我们也想要写出一样有打动人的力量的故事呢?那我们必须得细细的钻研分析,这里的笑点来自于“即时否定当下打脸”,这里的泪点其实前面好久就做了铺垫,这里男主角该壁咚女主激发读者的少女心了,这里好人该受欺负激发读者怒火了。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视角,所以我觉得: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察很重要。

    而带上“输入输出”的目的,就是提醒觉察的很好方式。

    就我自己而言,当读书有了目的后,明显的感觉是读书更累了。

    以前只需要消化书中的道理,现在要去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述把这个道理讲明白的。

    以前只需要关注精彩的故事,现在要去看作者是怎么设置悬念设置冲突设置人物性格让故事合情合理的。

    以前只需要感叹文字好美,现在要去分析美感从何而来,韵律结构用词,什么地方自己可以模仿学习。

    所以真实情况是,当我只读书时其实只获得了信息,反而开启“输入输出”模式比较激发思考。

    “输入输出”模式是否更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本科是学电气的,对于滤波器问题刚好有不同的看法。

    黑箱方法

    在研究领域,有一个方法叫“黑箱方法”。

    就是说有许多研究对象,我们对它的内部结构既不了解又无法直接探知,我们就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既不透明又打不开的黑箱子。然后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其动态过程,来认识研究对象的功能特性、行为方式,以及内部结构和机理。

    于我而言,“输入输出”理论就是这样一个黑箱方法。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来推断自己的拓扑结构,甚至找出缺陷来改善它。

    记得有个作者写说她最开始写情感文,总是让自己不满意,后来好好反省了一下,觉得自己其实没多少情感经历也对情感这块的讨论不是很感兴趣,索性放弃了转换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耕耘,果然突飞猛进。

    我也是每次写了文章不满意,就会去观察同样话题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回来自我改进。

    所以“输入输出”,是对技巧的很好练习啊。

    另一点,作者说把写作当成输出,是对读者的忽略,对我来说也是恰恰相反。

    我从前写文章,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天晴就写天晴真高兴,下雨就写雨天的回忆,忙着伤自己的春悲自己的秋,读者?不好意思您哪位?

    而当我把“写作”当成目的后,读者的感受反而成为首要的考虑。我写这个话题大家会喜欢看吗?我这样表达大家理解起来会产生歧义吗?我把自己当成读者,一遍一遍的审核。

    对我来说,“输入输出”确实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读书和写作是否有因果和对应关系?

    刚好前两天读到凤凰新闻主笔王路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我就直接引用了:

    读书和写作,内在是一码事。很多人把它割裂,看成两件,就难免误入歧途。我见过很多人不太读书,动笔却很频繁,写了不少东西。一个当代人“写过数百万字”,什么都说明不了。很多玄幻小说写手,一年能写数百万字。现在写字都不用动笔,也不用敲键盘,有语音软件可以转化。写过字数的多少和读过书的本数完全没有意义,只能混淆视听。也有人读书不少,但不动笔,美其名曰“述而不作”。我说,你这不是述而不作,是不述不作。

    其实,读书就是写作,写作就是读书。读到重要的地方,把它划下来。一本十万字的书,你划线的地方有三千字。这三千字,就可以说是你的写作。虽然你一个字没写,但它有述的味道。让一千个人从十万字里划出三千字,肯定人人划的不尽相同。你只是划线,就包含了你的想法、你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判断。

    如果你认为作者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虽然对,但不完整,你有想驳斥和添加的,哪怕没动笔,其实也是写文章了。所以说,读书就是写作。如果你把那些写出来,写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困难:我只是在这一点上有意见,牵连到其余,我的说法对不对?有没有别人已经提出过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去读书。如果不必读书就可以轻松把这些写下来,那么,这种写作是没有意义的。你去读更多的书就会发现,别人早写过了,而且比你写得更好。

    一本书谈了一百分的问题,作者九十分写得很好,还有十分有漏洞,你读的时候发现了,想去写。但十分的问题,其他人已经写过九分,可能还剩下一分,是你的空间。写作的痛苦和乐趣,就在于从一百分中找到一分的空间。细析之,一分又可以析出一百分来。写作会带来痛苦和快感,读书也会带来痛苦和快感,二者是浑然合一的。在这种不断痛苦又不断消解痛苦的过程中,你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就和张三李四区别开了。

    综上,就是我支持“输入输出”论的理由。

    最后想讨论的一点是,出于不同的动机,行为会有高下之分吗?

    为了功利性的目的也好,为了怡情养性也罢,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读书和写作,最重要的还是好好读,好好写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支持“输入输出”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mg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