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我们为什么学语文(上)

我们为什么学语文(上)

作者: 静夜相思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19:36 被阅读0次

            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透露一下语文老师的江湖地位。讲真,论起江湖上遭人嫌弃的人,语文老师大概算得上一号。请看一篇作文,据说出自一位小学四年级少侠之手:

                            二十年后的我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我们一对可爱的儿女环游世界。突然,路边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他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

            多大仇!多大恨!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同样可以反过来讲,“信其道亲其师”。语文老师之所以不受待见,应该是语文这门课不受人待见。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真的了解语文吗?有没有谁能回答下面这个问题:语文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给语文下的定义: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可见,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根据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语文首先是一种工具性的事物。我们为什么学语文呢?因为它是我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它在教我们怎么说话,怎么书写。且不说语文的审美功能,即使从最功利的目的出发,我们也应该好好学语文。有人表示不屑:从小婴儿开始我就学说话,还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语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果语文学不好,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存在障碍。

            著名媒体人吴伯凡曾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两点之间最长的那条线。在交谈的时候,人们拿的好像是同一张地图,但其实你拿的是陆地地图,他拿的是海岛地图,他跟你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世界。你看到一个真真切切繁荣昌盛的世界,而对他来说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因为此,人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误会和矛盾。话不多说,上例子:

            买了一块表,问客服:“这表准吗?”

            客服干脆利落:“不准退货。”

            客服的话到底是“不准确”退货,还是“不准许”退货?自行理解。

            有一阵子,广西北海市的银海公安分局和工商分局很是忙乱,忙着给公众道歉,原因出在他们联合制作的一块宣传牌上。宣传牌是这样式的:

                                      生  指

                                      活  望

                                      没  传

                                      有  销

                                      出  致

                                      路  富

            宣传牌上的标语,左读右读意思不一,这恐怕已不仅仅是“使人误会”这么简单了。北海市是传销的重灾区,政府部门竖起这样的“励志语”,不免让人浮想联翩。难怪他们要手忙脚乱,各种道歉,各种解释。

            那谁说了,使用语言交流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那我干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了。很不幸,在人类的世界中,这个设想几乎可以称之为空想。除非在特定的情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无法依赖“打哑谜”的,而必须通过语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就是所谓的“言为心声”。正如但丁所说:语言之于我们,正如骏马之于骑士。

            产生误会还可以想办法消除误会,关键是语文学不好,表达者自己常常要忍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的痛苦。

            康进之写过一部《李逵负荆》,曾经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讲的是李逵下山,在山脚下的杏花庄酒店里,听说宋江、鲁智深强抢了店主老王琳的女儿满堂娇,登时恼怒填胸,回到梁山就大闹忠义堂。知道是有人假冒之后,又肉袒上身,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在《水浒传》中也有描写:

            开场不久,李逵向宋江请假,一路下山。当时的梁山,正值初春,满山桃花烂漫,路转溪头忽见。李逵穿过桃林,在溪边小憩。东风吹扬,艳粉娇红片片飘落,追逐春水而去。此情此景,纵是糙汉李逵,也不由生出林黛玉般的惜花柔情。他用黑黑的大手捧起几瓣桃花,又轻轻放回溪水,让它们追逐前面的同伴。这时的李逵,高兴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他吟不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吟不出“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也吟不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更吟不出“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只好嚷出一句特别李逵的诗:

            人道俺梁山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

            同样的情景也曾出现在周仓身上。

            关汉卿写过一部《关大王单刀赴会》,故事人人熟知,因为《三国演义》中也有描述。这出戏最有名的唱段,是关羽过江时唱的《新水令》: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架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着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关汉卿的剧本里,台上有两个人物。一旁侍奉关羽的,是莽汉周仓。看着浩渺江水,周仓也有一番感慨憋在心里。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毛诗·大序》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周仓明明“摇荡性情”,明明“情动于中”,却搜索枯肠也没有办法“形于言”,和李逵一样激动得无可奈何,只得脚跺船板,大喝一声:“好水啊,好水!”

          《三国演义》中另一位黑莽汉张飞,也经常遇到“说话”的烦恼。虽然他嗓门儿够大,当阳桥一嗓子能吓破曹将夏侯杰的苦胆,但面对“怎么说、说什么”时,同样抓耳挠腮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崇拜关羽的口若悬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哥刘备感慨满怀热泪盈眶,作为小弟的关羽、张飞,自然要一诉衷肠。

            关羽: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可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羽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飞:俺也一样。

            这就很尴尬了。但还有比这更尴尬的:《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略识几个字”的薛蟠要请宝玉吃饭,说:

            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哪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的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薰的暹猪。……左思右想,除我之外,唯有你配吃,所以特请你来。

            看到这一段的人都会忍不住捧腹,你们以为只有薛蟠才会有这样的尬聊吗?现代人学不好语文,同样会贻笑大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会让我们心生感动。“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感情积聚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便要诉诸语言。举个例子:古人愁郁于胸,会说“断弦琴筝,留香锦褥”,会说“梧桐滴雨,芭蕉声碎”,会说“画栏生愁,曲屏传恨”,会说“雁归人不归,春来人不来”,会说“飞鸿不传信,杜鹃空啼血”……而如今的网络上,纵使要表达“心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只会说“愁Skr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学语文(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ni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