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表舅请我们一家子吃饭,主要聊一聊他儿子就业问题。表弟今年研究生毕业,985高校,电信工程类专业。本人想去华为工作,家里想他回来考公务员,意思“铁饭碗”,稳。想叫我讲讲体制内的好,劝他考公。
其实我不太想劝他,人家985研究生,比我不知高哪里去了。碍于情面,简单讲了下体制内的好处。表弟没怎么说话,一直埋头吃饭。最后可能把他说急了,回了我一句:“哥,我去华为辛苦几年能在北京买房子,回老家干公务员能吗?”我无语凝噎。
刚进体制头两年,挺新鲜。可渐渐地,业务越来越熟,创造性、自主性越来越少,工作的单调性已然成为面前的瓶颈。焦虑、烦恼和压力并行。自己心里也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谈判的不断深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的浪潮必然排山倒海般袭来,而这恰恰触及了“铁饭碗”群体一贯的痛点,即“本领的恐慌”,难以适应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市场洪流。
十年前,银行是“铁饭碗”。能进银行工作是很体面的一件事,尤其是国有银行。一个基层柜员都很吃香。现在,好多银行基层员工面临降薪和被劝退的命运。我以前在中行上班,“铁饭碗”,收入也还可以。最近和以前的银行同事聊天,怨声载道,都说没法干了。
再说个身边的例子。江苏省明确下文,大学生村官干满这一届不再续聘。村官朋友A这些年没少参加考试,可惜一直没考上。今年省考成绩公布后,发现自己又没考上,很郁闷,拉我去喝酒。“老W,以前觉得村官是‘铁饭碗’,哪想到会这样,以后我怎么办啊。”那晚我们喝了许多,他哭了,我也哭了。我心想:“老A,现在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也取消了,十年后的公务员又会是什么样呢?”
逻辑思维里说要学习U盘化生存:将所有关注点聚集到学习新技能、升级认知力、提升综合素质上,锻炼稳定的“硬本领”,这样就能像U盘一样,随时插到另一台计算机上,不用缓冲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中。
这让我想起曾经共事过的一个姐姐。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她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叫她右姐。
右姐大学时通过了司法考试。毕业后考入法院。后来调来这边单位,和我一个办公室。右姐活泼开朗,对我很照顾。她经常对我说,“弟弟,我快30了,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好好做一下职业规划了。”我心想你还能辞掉“铁饭碗”啊。突然有一天,右姐不来单位了。这才知道人家真的不要“铁饭碗”,去干律师了。当时我很震惊,虽然一直听说有公务员辞职,但右姐是我认识的第一个。现在律所做的风生水起。没办法,人家有“硬本领”。
还有一个小老弟,我们叫他辉弟。领导安排他写材料。写材料这活很苦很累,经常加班熬夜。务实材料可以收集汇总资料信息,然后打磨梳理。务虚的稿子就很难写了,绞尽脑汁、搜肠刮肚、鏖战通宵写出来的稿子,领导不满意就要重写,多的要改五六遍。辉弟天天抱着本《公文写作》学习。我们当时都嘲笑他,辉弟也不反驳。突然有一天,辉弟不来单位了。这才知道人家靠着写材料的能力,遴选进市直机关。现在搞公众号,教公文写作,日子过得很充实。没办法,人家有“硬本领”。
何去何从?抱紧“铁饭碗”,还是打造“硬本领”?
我想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说的话就是最好的答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表弟,你很优秀,哥哥会向你看齐,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扎实掌握“硬本领”,不怕丢了“铁饭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