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文∕一笑东方
我是黄河故道的人,我不明白我们那儿的人在艰苦的年代远走他乡讨生活,为什么会去新疆,会去青海,会去东北,唯独不往苏南地区,或者浙江地区。
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地域意识,因为第一个讨生活的人如果去了那里,也许整个村,整个乡里,甚至更多人会跟风而上。但是我们村去的最多的是青海,我爷爷当年就是随着大队伍去了青海西宁,他告诉我在西宁的早晨,阳光总是很刺眼,因为西宁夜里总会下雨,每天都能见到喇嘛僧念经,看到过藏族的孩子带着藏刀是为了防止野兽。我没有求证过,只知道爷爷讲的时候,很是认真。很多人回来了,也有一部分留在了那里,更有一部分人不知所踪。
我记得有一年冬日的下午,阳光很是温和,爷爷和我正在谈论着三国的人物。忽然一个大高个子,挡住了我的光线。那人说出了爷爷的名字,爷爷认了半天才想起是谁。原来是一起去西宁讨生活的人,只不过那人留在了那里,爷爷回来了。两个人都依然是八十多岁的人,互相聊着过往,又说了说最近几年的生活,眼里闪着泪光,我给他们倒上开水,点上烟,他们继续聊着。很多人不在了,他们边说边叹息,有时会很长时间彼此无话。说了多久,我也忘了。本来要留下那人吃饭,可是那人还是回去了,说是明天就回西宁。爷爷看着那人远去,唏嘘了一阵回来有跟我说一些西宁的的故事。但是我发现当年他们去讨生活,生活还是那样的苦。
我们这代人,竟然也有很多去新疆讨生活的。并且发了财,穿金戴银的回来,一身的财气。请乡亲们吃酒,大摆宴席,以此告诉村里的人,自己发达了。
自己虽然没有去西部,但是在浙江一呆就是十二年。虽然教书糊口,也是一样的讨生活,一样的是一个异乡人。耶稣说,先知不会在自己的家乡被接受。据我所知,先知似乎总会被异乡人所接受,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远离家乡寻找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食粮的原因。
走西口的旋律又在响起,王二妮唱得真好听,毕竟是陕西的姑娘亲切。歌曲循环着,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幅别离的画面,他们的父母妻儿不舍的泪花,还有归来时温暖的团聚画面,一样笑出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