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的问题来了。当母亲关注的焦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孩子有点儿不适应了,她不知道从何说起。
所以等待母亲的答案经常是“没有”,“不知道”,“我不记得了”。
于是乎,母亲的解决方法是把问题问得更具体详细一些。
比如当我问“今天学校里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饼饼一开始总是说“没有喜欢的”,“我不知道喜欢啥”。
后来母亲换了个问法:
今天你最喜欢上的一节课是什么?
你喜欢这节课上做的什么事情?
今天老师讲的哪一句话,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再比如“今天你有没有产生一个很好玩很新颖的想法”,换成具体的问法就是:
今天老师提的问题,你有没有说出一个答案思路,和其他同学想的都不太一样?
今天上课你有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没想到你会这么问?
在这些问题里面,最让我关心的是:你觉得上学开心吗?
让母亲惊讶的是,改变了放学路上跟她聊的话题,她也开始变了。
有一次回家她告诉母亲,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弄丢了7个“海豹之星”。
“海豹之星”她一直放在书包里,那天拿出来数,放桌上忘了,想起来时候就找不到了。
母亲痛心疾首地表示共情,结果她反倒开始安慰我。妈妈没关系,其实我觉得那些礼物也没那么重要了,“海豹之星”丢了,我学到东西没丢啊!
相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远比拿到的结果更值得关注。
如果她拿到了一个很好的短期结果,但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消耗了极大能量的,那么这个“好结果”大概率只是暂时性的,缺乏后劲儿,不可持续,有很大的“欺骗性”。
如果她当下并没有拿到一个出色的短期结果,但她学得过程很开心,乐在其中,我也是不担心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眼光放远,格局打开。
想让娃拥有成长型思维,我们首先得让自己的思维成长起来,关注过程,重视体验,避免固定型思维。
因为人生既不是冲刺跑,也不是马拉松,人生是一场舞蹈。
没有终点,一切都在过程中。
没有对手,一辈子都是和自己过。
回顾自己:
我是个很典型的结果思维的人,那么对于成长了这么久的自己,我要怎么改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