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官场=一场游戏?

古代官场=一场游戏?

作者: 一叶知秋丶青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20:01 被阅读0次

    各位读者肯定听说过、玩过《大富翁》这款桌面游戏——几人各自扮演资本家,投掷骰子前进,通过买地收租赚钱,最终达成某个胜利的目标。

    发明《大富翁》的人,最初只是想用它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想到最后竟成了风靡全球的一款儿童桌游。

    而早在数百年前的中国古代,也有一款风靡一时的桌游,核心玩法与前文提到的《大富翁》类似——那就是《升官图》。

    折叠式“升官图” 清光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富翁》以资产论胜负,那么《升官图》顾名思义,游戏即以不断升官为目的,只是将现实中极其复杂的晋升之路,简化为掷出骰子的大小决定。

    参与者两人以上,轮流掷骰子,决定前进或者后退,最终先走到正中心太师位者为胜。

    起首是科举之路,从白丁、童生、案首、监生、秀才、廪生、贡生、举人、解元、进士、会元、传胪、探花、榜眼最后到状元,共十五个递进。

    有了功名就该入仕了,先是知县衙门,再知州衙门、知府衙门、京县衙门、按察司衙门、监运司衙门、布政司衙门、京府衙门、督府衙门、钦差衙门、詹事府衙门、科道衙门、都察院衙门、国子监衙门、九卿衙门、六部衙门、翰林院衙门、内阁衙门、最后是太傅、太师、太保,共十九个官府机构,但并不都是官阶的递进,而是衙门口递进。

    每个衙门都有由低到高的官职,最高职位的品级决定衙门的大小,比如最小的是知县衙门,知县的品级是正七品;九卿衙门的通政是正三品;太傅、太师、太保是正一品。

    与升官图配套的骰子,不是一般的数字骰子,而是刻有德、才、功、脏四个行事准则的骰子——德就是好品行,才代表办事能力,功代表建立功劳,脏就是贪赃枉法。

    由四面骰子决定的官员,有好有坏,好的就升迁,坏的就贬黜,是社会的公共标准,由此可见,选材品行为首。

    比如,处于“童生”格子的人,掷出了“德”,按照“童生”格子里“德”字的注解,就直接上升到“秀才”,而身处“秀才”格子掷出了“才”,则可以上升到“解元”,以此类推,按照每格下边的要求,有进有退,将游戏进行下去。

    入仕以后,每个官衙的官阶都被品级标注,让游戏者知道官大官小——换言之,这套游戏其实是官本位教育的初级读物。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中心是“太师”格,但并不代表玩家走到此处就算胜利,必须在“太师”位上再掷出“德”,得到“荣归”的结算,才算真正的胜利者。

    从这个类似于《飞行棋》中“重新起飞”而让玩家功亏一篑的规则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为官者的德行以及善始善终的看重。

    《升官图》最早在唐代就有雏形,被称为“彩选格”,那时游戏涉及的官职很简单,只有几十个。随着游戏的流行,每个朝代都有人将《升官图》加以改进,以符合当前朝代的官员等级。就这样,《升官图》在封建社会的幼儿游戏中长盛不衰。

    《升官图》游戏,在明清时被大人们视作对子女的教育工具,让他们从小了解官场升迁之道,从而树立目标,为仕途奋斗。教育孩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难怪有那么多学子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科场舞弊了。

    到了民国时期,《升官图》这样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的游戏,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解放以后基本绝迹。但《升官图》游戏的背后,寄托的是古代百姓通过入仕改变命运的理想,亦是无数儿童幼时最简单的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官场=一场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ri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