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企业家精神被主流经济学剥离。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如何去优化系统目的和协调资源,甚至去确定系统运作的形式,其实来自于企业家本身。
也难怪于程维会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的边界。
在传统的理论中,科斯强调交易费用和雇佣,奈特强调企业家和所有权。
如果我们一定要确定性的去计算所有的真实交易费用,我们总是有很多无法被衡量的部分,决策时如何被定义的,事项是如何被推动的,组织是如何实现结构性转换的?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习惯性被灰度处理的,是企业家在这里的占比。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企业家通过交易费用和雇佣赚取了利润。
但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实际上资源是被共享的,效率提高和难度降低的时代,企业家本身的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
企业如果存在,就没有结果,而是永远只有过程,在过程中如何让这艘大船在正确的航道上借到风力,决定方向和规避风险,依赖于关键动态节点企业家的判断力。
可能有人会杠未来由机器做决策,但是如何创造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真实的关键,去突破困局而带来增量,还是有赖于最关键时刻,最关键的判断力。
研究战略无非三个大话题:为何、何时、如何
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反而成为生产要素的关键,谁能够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中,更好的利用企业家精神进行更好的节点优化,谁就能更好的获得未来商业战争。
——照相机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