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神雕侠侣》中,林朝英为逼王重阳和自己在一起时,曾在石壁上刻了这样一句话: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子房就是张良,意思就是张良辅助汉高祖刘邦,最终推翻了暴秦,建立了大汉王朝。
然子房辅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功成又全身而退的秘诀则全在《素书》当中。
《素书》全书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六百三十字。差不多是《逍遥游》的两倍字数,却道尽了人性善恶与世间百态。
书中既有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都有让人深省之处。
那么,子房是用了《素书》中的哪些话帮刘邦打下了汉家天下,又用哪些话保全自身,全身而退呢?在《素书》中我们又可以用哪些话修身处世呢?
2
要说子房与《素书》,不得不说子房与《素书》也是有缘。
子房当年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为报灭国之仇,用尽家财寻访刺客刺杀秦始皇。奈何,没成功。始皇便下令通缉主谋,于是张良只好更姓易名,结识各方豪杰。
在这段时间里,张良也遇见了黄石公,那个带着《素书》的老人。
起初,老人为了考验张良,坐在桥边等张良路过便将鞋子故意扔到桥下,让张良捡回来。等到张良捡回来,又让张良把鞋给他穿上。
张良一一照做,老人见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捡鞋,更能跪下为自己穿鞋。便让张良五日后清晨在此桥与自己相会。
张良觉得老人举止不凡,五日后天刚发亮,张良就来到桥上,结果却发现老人在桥上很久了。老人便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怎么可以迟到 五日后再相会吧。”
五日后,张良在鸡鸣之时便到了桥上,结果还是晚了老人一步。
如此,第三个五日之后,张良在半夜就赶到了桥上,终于比老人早到了。这次,老人见到张良很高兴,便从怀里拿出一本书送给张良,并告诉张良:“熟读此书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会有兵事,十三年后,你我将会在济北重遇,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我。”
说完老人飘然而去。
这书便是《素书》,这老人便是黄石公。
3
在子房得到《素书》之前,是不可能看过《素书》的。然而,他对老人的行为却体现了《素书》中几个不可不说的道理。
其一,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这句话的意思是:礼是人们所身体力行的。在早起晚睡的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
这其中的人伦关系便有长幼有序。
黄石公为长,张良为幼。
尊重老人,帮老人捡鞋子、穿鞋子,与老人相约,一次比一次来得早。无不体现着张良对老人的尊重。无不体现着长幼有序。
其二,信可以使守约。
诚信,乃是君子之本;守己,乃是养德之源。如果有机密重大的事情,一定要选有能力,志向诚实,语言忠信,能守护约定的人。这样在患难的时候才不会毁约、失信。
很明显,张良是一个守信用的人。
当老人让他清晨到的时候,虽然他第一次来得足够早,足够守时。但老人不觉得,他便在第二次去得更早,第三次甚至半夜就开始等候。
这种事情虽然不能说明在机密重事中张良的表现,但足以说明张是个守信用的、值得托付大任的人。
其三,慢其所敬者凶。
怠慢、轻侮应该收到尊敬的人,一定会招致凶险灾祸。
那么,应该受到尊敬的人都有哪些呢?
从年龄上来说,应尊敬年长的人;从职位上来说,应尊敬职位高的人;从贤愚上说,应尊敬德高望重的人。
尊敬年长者,尊重德高望重者。
所以,张良得到了《素书》。
在此后的生涯里吉之又吉。
这三点,即使我们普通人做到,也会有想不到的好运,因为它们顺应了天理人伦。
4
《素书》乃是一本奇书,其中的道理又岂止只有上述三点?
在张良帮助刘邦夺天下的时候,仅仅用了几条《素书》中的话,便让刘邦成为了天下之主。
《素书》说:阴计外泄者败。
即秘密的计谋让外人知道就会失败。
张良用这条计谋劝高祖皇帝封韩信为王,才帮刘邦得到韩信的营救。
《素书》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即小的怨恨不赦免,就会产生大的怨恨。
张良用这条计谋告诉刘邦最恨谁就厚赏谁,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刘邦于是封雍齿为什邡侯。让刘邦得到了更多的人心。
《素书》说:决策于不仁者险。
即决策时向残忍无情的人问计就会有危险。
张良用这条计谋告诉刘邦不要搞分封。
《素书》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即遇到问题,按照自身处境解决问题,才能有所解决。
刘邦建国之初,举逸民,请张良叫四皓出山,四皓不满刘邦的处世为人,拒不从命。之后,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立他与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让张良劝刘邦,张良说此计不行,可去商山请四皓与太子一起稳定名位。于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刘盈为帝。请出四皓。
《素书》说:吉莫吉于知足。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即,吉祥的莫过于知足。禁绝不良嗜好,所以出去负累。
不过,张良用这两条计谋却不是为了刘邦,而是为了自己。
张良用知足之计请求自留封地,弃绝人间俗世归隐山林跟随赤松子游历山川。保全后身。
由此观之,《素书》中的智慧若时至而行的确可及人臣之位,亦可在功成之后助人明哲保身。
实在是明人志士必读之书。
且其中道理深入简出,读过方觉味浓。
当真可谓是大道至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