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教育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被消解的意义

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被消解的意义

作者: 青锋暮寒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07:46 被阅读210次
新闻报道

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思想日渐开放的今天,很多人已经开始对崇高、理想等字眼自然“免疫”,他们认为谈理想就是“矫情”,很多意义被人为消解。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值得提倡。

1

学习的意义不能被消解,每个人都应该对知识、对学习心怀敬畏。北大毕业生万字控诉父母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看了他父母的采访,我突然感到十分悲哀。在王猛(化名)心理状态出现严重问题、与父母彻底决裂之后,他的父亲在采访时居然认为“照着书没教好儿子”,他的言谈中依旧保持了长辈的傲慢,依旧竭力逃避自己的错误。这个锅,“书”不背,没有哪一本书要求父母可以对孩子的需求、求助视而不见,也没有那本书上说父母应该对子女只责不夸。

王父反思儿子的问题时,认为很多事情在多年后都会过去,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把问题归结于儿子的性格。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受后天影响很大,他和妻子营造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儿子今天的性格。并且,童年的心理创伤很难真正治愈。儿子的“不一样”不过是他为自己错误找到的理由。

仔细看过王猛的“万字长文”之后,我认为王猛并不是真的想远离这个家,而是希望这个家作出改变。专门学过心理学知识的王父在心底应该是对现代心理学并不相信,否则他不会意识不到他们的行为对孩子伤害的严重性。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他的父母手中,他的父母简单地认为是王猛不想回来,实际上错了,是他们的态度一次次将王猛推远,酿成此家庭悲剧。

不尊重现代知识,人为消解学习的意义,这是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王猛父母如果继续拒绝改变,这场悲剧仍将继续。

2

崇高的意义不能被消解。诚然,某段特殊历史时期人们对个别“英雄”的宣传有些过火,引发部分人的反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先进事迹都是虚假的,也不是所有的典型精神已经与时代脱节。很多英雄与先进身上的闪光点仍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去追求。

或许,我们不需要有悖人伦的英雄主义,但当我们看到大雪封路解放军不眠不休扫雪通路之时,仍应心怀敬畏,而不是讽刺挖苦;当我们看到警察为抓捕犯人千里奔波之后,仍应心怀敬意,而不是嗤之以鼻。英雄主义,永远不会过时。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

消解英雄与崇高,并不能让你变得崇高,但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糟。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需要用人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在他人遇到危险之时,需要用人见义勇为救他一命。我们推崇英雄,宣扬大义,是鼓励号召更多的人站起来帮助需要帮助之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单位评比、晋升评选,应该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以谁干得好、干得多为标准,而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否则,这是对真正干事创业的人不公平,也不利于良好工作氛围的养成。

3

法律的意义不能被消解。党中央一直在推行全面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从业者应关注于法律本身,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犯罪嫌疑人的前律师党琳山在接受当事人委托之后,应将精力用于研究案件事实证据与法律,而不是用于炒作与攻击谩骂。

在法庭表演完之后,党琳山先生又将矛头对准检察机关,他发出的最新一条微博“你们看看检察院大厅内,讲政治、讲规矩、讲品德、讲奉献,唯独不讲法律!”看不懂他的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按他的逻辑,如果干什么的只有写上什么才算,那么是不是每一家医院必须在门牌上标明“我们是治病的”才可以?检察机关的职能是法律规定的,不是他说了算的。真正不讲法律的怕是另有其人。

一些人对法律一知半解,然后便对案件审判指手画脚,在案件真相日渐明晰之后仍大放厥词。大概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告诉过自己“你是最棒的!”然后他永远记住了这句话,并奉之为真理。我们应该对法律多份敬重,法律是保护大多数人合法权益的工具,攻击法律就是侵害大多人利益本身。

这个世界上,很多意义不能被人为消解。我们应对一些事情心怀敬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大毕业生与父母决裂:被消解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tk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