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的各种消息霸屏。国内顶级学府的高材生,从小到大的学霸,北大毕业生或许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真正的处境、真正的想法只有自己内心最清楚。
作为成年人,他拉黑父母,让为他操劳的父母在暮年承受这种心理打击,确有他不成熟之处。但是,反过来看,这样的事情给了父母怎样的警醒?
父母给孩子的爱首先是肯定和维护,这给了孩子最初始的安全感。孩子没有信心的时候,他需要父母的鼓励,即使失败了又何妨,父母一句“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会给孩子更大的勇气。孩子遭受不平等待遇、内心不平衡的时候,他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维护,因为这是他们最无助的时刻,他需要父母的臂弯。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放手。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想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吧。即使受点皮外伤又何妨。尝试过了他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才知道自己差距在哪里。缩手缩脚的孩子,长大以后他能够大胆尝试,放手一搏吗?
父母给孩子的爱不是压制。有些脾气急躁的父母,孩子说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对的时候,马上就大声吆喝过去。效果怎么样呢?我们见到的情况往往是越压制越叛逆。你以为你大声呵斥完,他听话了是吗?他只是越来越不愿意跟你说话了。见过很多男孩子跟父亲关系不好,常年不跟父亲说话,这些父亲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压制型的。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父母的呵护,父母无条件的爱。
大多数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古代,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只有通过饱读诗书考取功名才能出人头地,带领家族走向达官显贵。建国初期乃至到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孩子只有勤奋学习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小山村、在大城市扎根。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好的。在穷苦人家、在农村,父母都让孩子努力学习,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衣服不用洗、被子不用叠,吃完饭只管学习就行了。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培养,这是为孩子好,这是对孩子的爱。但是,父母忽略了学习成绩以外的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日益强大,考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都越来越便捷,除了学校,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可以走向成功。唱歌可以成功、杂技可以成功、剪纸可以成功,很多道路。
并且,现在,各行各业人才济济,学习成绩好也不能一枝独秀。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生活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跟你聊天的次数还多不多?跟你聊天的内容还多不多?他每天是不是快乐?他在学校的朋友们如何?
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你了解多少?你眼前的孩子,是不是在学校的那个孩子?
写给霸屏的消息,更是写给自己,时刻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