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可的背后是被否定,你不是在追求认可,只是在避开被否定和被挑剔。
可你还是一边享受努力带来的成果,一边总感到被否定的风险,总是觉得哪里还不够好,哪件小事做得还不到位,哪句话说得欠妥……
挑剔,无处不在!
于是你会更注意,更苛刻,更“精益求精”,以此来避开潜在的、随时会出现的否定——这种循环,反复轮回。
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成了你性格的一部分,你也分不清哪些是真心喜欢,哪些是“被迫热爱”。
因为,它们都已经混淆成你证明自己的素材。
“那么,你到底在证明什么呢?”
“你又在证明给谁看!?”
为了避开内心的恐惧,我们几乎拼尽了全力,我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保命”,因为一旦不优秀、不出色,就会死。
一旦你陷入这样的“证明情结”,潜意识都是在讨好。
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行为模式、你的关系互动,都在“讨好”。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就算不认可我,千万可别否定我啊!”
这些“成功”背后,内耗一定高于常人很多倍!
一个努力证明自己不那么差劲的人,工作一定很出色。
他们总是一边享受优秀带来的价值感,一边在心中祷告“下次可别掉下来”。
他们看起来总是优秀,这勉强算是自我证明的回馈吧,这就是老夏们元气满满的“动力”所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谁可以一如既往、每时每刻的优秀,总会有失误的时候、倦怠的时候,这才是考验真实人格水平的时候。
这时候,失落、抑郁、无意义感、自我贬低、羞耻、愧疚……
如层层乌云笼罩头顶,望不到边,老夏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这些乌云不会一下子涌过来,而是每天都会“小剂量出现”,就在你认为自己今天哪件事做得不够好的,任何时候!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现在过得生活,是证明给别人看的?还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呢?
多数情况下,有以下参考标准:
- 重要的事情经常拖延
- 更在意自己搞砸了该怎么办
- 被别人评判如临大敌
- 被别人误会耿耿于怀
- 对别人的反馈特别较真
- 不允许自己享乐不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无所事事)
- 总是控制不住反复复盘
- 认为没做好的事情经常会自责、自我贬低
- 成绩好理所当然,成绩不好就完了
- 一旦原计划被破坏就莫名愤怒
- 总觉得别人做不到心里
- 总觉得伤害了孩子
- 总怕不知道发生什么会失去这一切
以上14条,如果你的回答是“很像我”、“通常我也是”,那么你可能属于有“证明情结”的人,或者说,你是“活在别人评价下的你”。
当然,这些我临时想到的“条款”与频率、程度都息息相关。
比如“经常会自责”这一条。
如果一周自责一次与每天都自责是不同的;
“只是觉得这件事做的欠妥”与“我简直太愚蠢、太窝囊了”更是不同。
倘若,你看了这14条以后,觉得更糟了,更羞耻了,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这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