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看到有个5岁的孩子在路边哭得很大声,旁边的妈妈很焦燥的说着: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说了今天不买玩具的,走了!可孩子依然哭得惊天动地,妈妈也控制不住拉起孩子吼道:不准哭,说了不能买就是不能买,回家,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孩子一听,哭得更凶了。
这种场景留心观察经常可见,事件也许不同,但都有一个特征,孩子哭不得,孩子一哭,家长就会用各种方式阻孩子哭,往往是越阻止,孩子哭得越凶,当然也有阻止后不哭,但深深的抽泣不出时,吞咽回身体时喉咙发出的呼隆呼隆声以及整个呼吸道抽搐一样不规则的起伏让人心里感到堵得慌的心痛,孩子并没有停上伤心,难过,委屈或愤怒的情绪,只是压抑回身体了,以后会再来的,甚至会用生病来见你!
我们来着看看人为什么要哭?哭是人类情绪的表达,当我们伤心时,哭可以让我们不至于被悲伤打倒,当我们委屈时,哭一哭可以消去很多烦恼,还会喜极而泣,特开心时也会流出喜悦的眼泪,然而父母却在孩子一天天长大后误解了哭的意义,因为当孩子生下来时,我们是盼望它哭的,哭才能打开肺呼吸系统适应子宫外的环境,这是一个新生命健康的标志,值得庆贺,慢慢的,孩子饿了,困了,尿了或许就是想练练声,可能都会哭,因为它还不会其他的方式表达呀!用心的父母会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到孩子哭声的细微差别从而给到孩子安抚,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从2、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第一高峰,孩子的很多行为已经不在父母的控制范围了,父母感到自已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孩子由于语言表达不清,会学周围簡单的方式如吼叫或生气摔东西表达自已的想法,而更好用的是哭。如果父母不能感受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只用自已的判断来回应孩子,比如:孩子想吃几颗糖果,而父母受到吃糖长蛀牙或者吃糖会长胖等看法的影响,或者自已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随使被满足,这样会不懂得节制……而这些并没有被父母验证但却深信不疑的因素会被用在回应孩子的要求,父母会说:不能吃,牙齿会长虫子的,不能吃,吃糖会长成小胖子的。孩子只听到了不能吃,觉得很不开心,不停的请求父母,可父母坚持自已的想法是为孩子好,会坚持拒绝孩子,孩子得不到糖果,还感到得不到父母爱的关注,会很伤心难过,会哭泣,父母看到孩子哭泣,但凡被孩子哭扰乱的父母,都是小时候没有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关爱的孩子,因为只有有爱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接纳,在上面的例子里,父母会听到孩子的需要想吃糖果,然后和孩子讨论糖果带给他的感受,同感孩子的感受,最后就可以了解到孩子为什么想吃糖果了,再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皆大欢喜。
所以,孩子哭时重要的是父母能稳住自已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才会更好的处理孩子的哭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