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语文人”,心底里是有几分愧怍的。算起来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老老实实教书,甚至有时候还教不好书的语文老师罢。今天胆敢放肆谈“语文人”,是因为这一次才真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作为语文人,该有的模样。
我想从中考语文科学阅卷工作说起。当阅卷工作接近尾声时,我们集合起来做试卷研讨分析,照例是要由每个题块的小组长进行阅卷情况分析的。这是光荣神圣的时刻,从这样的正规大型考试分析中一定是可以给我们很多方向性和方法上的指导的。作为老师,慎之又慎,重视备至。在大家的交流中反馈了很多问题:
一、书写不认真,不规范。
从头到尾分析的小组长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书写问题。这仿佛成了一个魔咒,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其实,认真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吧——只是嘴上强调着把字写工整注意书写,却也从来没有一次踏踏实实地把练字作为一项紧要的工作来做过,甚至从初一说到初三,直等着到了初三才恍然大悟,自己从来都是表面派,甚至连样子都懒得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图自己舒坦。直到看到了孩子们歪歪扭扭的书写,模棱两可的笔画,甚至错误百出滑稽可笑的错误,才发现自己何尝也不是现在讲台上稀里糊涂地写着,教着?吃了亏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写拼音、注音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初三的孩子不会写拼音,这个责任仿佛是要追溯到小学语文老师头上的。可是是不是简单一句“那是小学老师的事,不归我管,就可以听之任之,任由其越来越差,越落越多?”答案显而易见。反观自己的日常教学,仿佛还是缺少耐心,没有胸襟,甚至有些急功近利。选拔考试是残酷的,但也相对公平,我们也许应该至少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眼前的这个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好一点,也许也是一种完美结局。
三、读题、审题能力欠缺,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堪忧。
从简答题到图文转换,到图表分析,到微写作,再到大作文,算一算表达交流题需要文段表达的分值占到了76分之多。120分满分里这算大半壁江山。反观自己,我们又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日常的微写作训练风生水起,日记随笔也铺天盖地,仿佛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地前进,却不知道孩子们只是在“写写写”,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写,自己有没有进步。这一点一定是失察的,甚至是值得反思的。写作的方法性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一定要在写作讲评和升格教学中下大功夫,花足力气。
谈及简答题的语言表达需要严谨时,我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点满不在乎。是啊,作为老师作为语文老师,连自己都不把语文语言的严谨作为底线和规范的话,你又怎么能要求眼前的学生们能把你的语文当做一回事?孩子们之所以重视数理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一是一二是二,严谨逻辑性严密才能得分,那么你就必须要小心再小心。而语文呢?常常是“给了算了……差不多就行……写了这么多,辛苦也有了……”我们其实在自掘坟墓。没有底线没有规范的语文表达,是会影响他们一生的。
马老师总结时说:“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读写结合、有读必写、有写必悟。”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微写作的训练,规范答题技巧和结构,带着思考去解读题目。这里的“读写悟”,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该有的基本精神品质?
语文人要有尊严,要有骨气,要底线意识,规范意识,懂得尊重自己,发展自己,成长自己,懂得看清现状后努力改进,找寻自己的特色不断完善自己。语文人要有胸襟,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进而辐射到他的生活,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我们能做好的也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