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成长这条路青春
做个文人,是我最后的理想

做个文人,是我最后的理想

作者: 师贤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22:34 被阅读470次

                            文ll  郭名高


                   

                去美院转一圈

        我第一次踏进西安城,是1995年春季。那时,我穿一身蓝色运动服,肩膀是枣红色,裤腿两侧有几道红线。我黑着脸,杵在城墙边沿,又觉得太过呆板,身子稍倾,右胳膊搭在瞭望豁口,一回头,目光里尽是忧郁和恐慌。

        二十多年后,再见这张相片,我无法理解当初的情绪,只是收藏了一些逐梦的碎片。

      那时,西安美院还在长安兴国寺,正着手朝含光南路搬迁。含光南路这边有些荒凉,只记得门口有两排树,门户、院墙还没砌好。拐角是一家面馆。面馆不大,一口铁锅蹲在屋子外头,沸水滚滚。老板头顶一块白布,布上是一疙瘩面团,但见他左手摁住面团,右手挥刀朝头上削去,嗖嗖嗖,面屑若纷繁的鱼崽沉入锅底,没多久,又浮出水面,跟着沸汤上下左右地摇曳翻腾。

        几经辗转,父亲带我到了这里。我是来报名参加美院附中的考试。记忆深处,这个地方只有一幢极高的楼,楼的一侧是低矮的平房,一片水泥空地将其分隔为二。周围不时传来噼哩啪啦的响动,建筑工人带着头盔忽隐忽现。

        登记之后,开始体检。一个女同志举着色块牌让我辨识:这是什么图案?稍作间隙,见我瓷在那里,又举一块再问。大概翻了五六次牌子,我应答得磕磕绊绊,结论只有一句:色弱,可以报考雕塑专业。

        那时,我的梦想是画画。上了两次暑假美术培训班,初中毕业那年,父亲索性将我转到县城上学。当时,东关初中不是最好的学校,但离文化馆近。下午放学后,我草草地吃过饭,就背着画夹去文化馆学素描、画水粉,夜里十点再回来写作业。已经凌晨,作业没完成,瞌睡先来了。我不敢放松,也没啥好法子,张口就撕咬胳膊,牙印子一排叠加一排。课间休息,别人打闹欢呼,我手捏一支铅笔,躲在角落里画速写。再抬头,铃就响了,身后围的同学迅速散开。他们走时总会瞥我两眼,我读不懂其中内容。

郭名高隶书作品

        父亲急了,将我的证书翻出一沓给工作人看,说我书法也不错,还获过奖。接待我们的人极谦和,安排我又测试了一次,总算正常过关。

        那天中午,我与父亲在美院拐角吃的刀削杂酱面。这是我第一次吃杂酱面,印象极深,吃得也香。我嚼了几口,才觉得味道重了。老板也不多言,笊篱在锅里一捞,又加了些面给我。

        这次考试究竟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已经不大清楚。只记得当时进了一间教室,屋子里亮堂得很,我抬头清点悬挂的灯管,四排五列共有二十根,心里开始琢磨,这得耗废多少电呀!

        从西安回来后,正赶上初三模拟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九名,除去往届毕业生,报考初中专也大有希望。

      之前,老师和我提过,美院附中偏重专业学习,文化课要求不高,想将路走得长远,还得慎重选择。

        后来,我将美院附中这茬事抛在脑后,以为还有机会拾起画家的梦。

     


                      作家不易

     


        高考后第三天吧,梁群老师指导我填报志愿。招生简章上划了一道又一道,由地区到专业,再结合就业形势,梁老师夫妇为此折腾到夜里十一点,再将纸、笔朝桌上一压,抬头征询我的意思。我有些窘迫,挠头嗫嚅一阵子,才说我喜欢写作,问有没有合适的专业。

        后来,我上了师范学院的中文系,学的却是与教育无关的文秘专业。因为学校不理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抬不起头。大学几年,我去图书馆最多,翻的都是文学类期刊。桌上放一个笔记本,读到妙处就大段大段地抄下来。末了,再翻到本子最后几页,开始补充报刊上的通讯地址。

        我对所学专业没有丁点兴趣,用心最多的还是写作。当时,校内有两刊一报,学生都可以投稿。其中《渭南师院报》还有一点稿费。系上喜欢写作的同学不是很多,彼此都有联系,其中三两人利用闲暇去校刊当编辑。我还是伏案写稿子,晚自习就去泡图书馆。到了大一第二学期,校内报刊几乎每期都有我的文章。

        老家的冬天极为寒冷。放了寒假,我不大出门,爬在母亲的热炕头写小说。小说以自己为原型,过往种种在笔端徐徐展开。那个青涩的年纪,我过早地尝了几枚苦果,让自己痛了许久。这篇小说有三万多字,我花了七八天时间写罢初稿,再反复修改、誊写了好多遍。回头再看,这些文字虽称之为小说,写得又太实,涉及校园点点滴滴,直戳戳地呈现给读者,显得分外地扎眼。这篇叫《黎明行程》的小说计划分三期在《校园文学》上连载,只发了一期便被管理层叫停。小说被禁,我的知名度却上来了,常听相识的朋友议及此事,鼓励尤多。一个其貌不扬自许三级残废的青涩面孔,但凡与响亮的名字置于一处,总会招来女生的惊叹、男生的会心一笑。对此,我颇有些志得意满。再将稿子投给公开刊物,石沉大海者居多。

        有一天是周末,我在图书馆看书。一位作家叙述自己的坎坷:他想出版一部小说,苦于囊中羞涩,东奔西走无果,就接受朋友建议,转而操笔替企业和商人写纪实文本以糊口。那一刻,视之若圣的作家,仿佛在我面前点头哈腰,一脸媚相地乞怜。当天中午,我没有食欲,心里堵得慌。有些事情,你一旦将它看得太重,明白泡沫背后的辛酸,多少会留一些伤痛。

        那几年,父母要供我和弟弟上大学,家里情况每况愈下。开学初,我勉强拿够学费,吃喝用度就要自己张罗。在当时,家境不好的同学极为普遍,他们或勤工助学,或找个家教什么的,谁也没笑话过谁。幸运的是,我早年学过书法。大学伊始,我率先在校园成立书法协会,并笼络了上百号人。协会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当然也收取丁点会费。我将自己推上了讲台,用一些粗浅的书法常识引导众人拾起毛笔。如此,我的生活开销得以解决,过得还算体面风光。

        毕业前夕,我找了家报社去实习。我总以为凭着一杆笔,可以讨碗饭吃。我跟着导师跑新闻,更多的时候,只是将他人的稿子略加删改,然后换上自己的名字。我的导师王松先生极好书画收藏,对我的字颇为看重,他说我的前程应该在书法上。实习结束后,我在校园里举办了平生第一次书画展,报社的领导、书画圈里的前辈不嫌我粗卑,前来捧场者甚众。

        作为中文系毕业生,能发几篇豆腐块文章没什么稀奇,若有一点特长,还是极好的。在寻找工作的日子里,我的毛笔字闪耀出光彩,是它,为我争得一碗饭吃。当然,还有那一沓文章,也起了不少作用。

                     

郭名高隶书作品

                      草根向上


        我做得最持久的梦有两个:一是作家,二是书法家。

      大学毕业那年,我成了中学美术教师。

      生活是极难预料的。

      我深知自己的劣根性,也没想过从教当老师。

        这一晃就是十六年,在他人眼里,我孤僻得有些另类:与人往来得少,职称不争,公需课不上,评优排先进当然也没我的份儿。

        课余,我喜欢独自待着,或提笔练字,或拈纸写作。 字涉行楷篆隶,文及书论随笔。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海域,我的世界更像与之毗邻的一处荒岛,要开垦的地方无人相助或引导,只得靠自己去琢磨。

        有一次,我写了篇随笔,修改数十遍以为不错,一个语文老师正巧进来小坐,他的年龄与我相仿,我有意将文章拿出来请他过目。那时,我们还年轻,他接过稿子瞥一眼,然后将其推到一边,发一句牢骚:“整天批改学生作文,就烦这个。”

        那几年,网络论坛正红火,我有空就上去转转,请教他人如何编辑图片、如何发帖。当时,我对米芾行书兴趣浓厚,临了不少。临不好就去琢磨、分析,后来写成系列文章,在书法圈产生一些影响,每每被总置顶,点击量忽忽地朝上翻,动辄就是三五万人次。回头再看这些帖子,既便现成的文稿和插图,今时再想发到微信公众平台,也觉得麻烦。那时,我用相机将这些范字一个一个从字帖上拍下来,再长久地坐在电脑前去拼图、去编辑。这些忙碌使我的视野宽阔起来,文章隔三差五在专业报刊上发表,结识的书友也多起来。2012年,也就是我工作后的第十个年头,总算在书法上有了一个大的跨越,我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当初,遥遥无期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总觉得猝不及防。或许,这就是一道分水岭,要么继续深入下去,勇猛精进;要么让笔下的毛笔字变成商品,换些零碎银子,东奔西走,于世俗中一步步沉沦。

        后来,我买了几位书画大家的传记来读,由理念、方法而至精神层面,做了细致的梳理和思考,并写了系列文章。印象最深的是黄宾虹,他的书画印纵然卓绝,却不被时人广泛认可。离世前,他想将作品捐给文博机构,响应者寥寥。黄老在那个时代算不上叱咤风云的大画家,使其安身立命的是艺术教学,是他的学识。我没临过黄老的画,也不写他的字,只是服膺他那股精神,还有治学方法。他能集中30年写出1100余篇理论文章,我就有勇气、有决心每周去完成一篇稿子。这样的节奏我已经走了5年,出了几本书,又以两年一部书的速度去寻找自己理想的状态。

        书法需要技术,更看重格调。要朝前走下去,能否踏实地做学问至关重要。     

        之前,我习惯举着镰刀看远处的麦田。麦子长势极好,我心里就发怵,焦愁着何时才能将这一片麦子撂倒!待我能低头去专注一件事了,忽地伸直腰杆朝前看,才意识到理想的境界与我们越来越近。   

        我没有上过美院,学的也不是书法专业。仅靠一腔热情,将路子走得波澜起伏、杂乱无章。当初,我所仰慕的几所大学,那个未竟的梦想,今时也有机会去客串一下,进去聊聊书法,回忆一下曾经做过的梦。

                            2018年6月11日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郭名高 1978年出生于昭陵,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墨池学院书法导师,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教育报》《西安晚报》《教师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等专业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及散文400余篇,出版《郭名高书法散文选》《随书法去远行》及隶书研究专著《心仪秦汉》。策划“当代隶书名家解读”、“当代隶书中坚批评榜”等大型学术活动,并撰写系列评论文章,在书坛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

作者微信:13572979410

       

相关文章

  • 做个文人,是我最后的理想

    文ll 郭名高 去美院转一圈 我第一次踏...

  • 这些离我很远

    我的理想是可以过上悠闲自在,吟诗作对,每天喝喝茶,踏踏青,多欣赏美景,偶尔写写字,看看书,体会体会心境。 做个文人...

  • 做个出色的“文人”

    有位叫科莱特作家曾这样说:写作是将一个人最深处的自我,充满热情地倾注到诱人的纸张上,其速度之癫狂,有时让人的手都会...

  • 做个语文人

    这里说“语文人”,心底里是有几分愧怍的。算起来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老老实实教书,甚至有时候还教不好书的语文老师罢。今...

  • 时刻捕捉…时刻整理

    文人群体,傲气冲天 文人墨客,笔下滔涌 文人文人,又苦又累 做个文人,堪比登天 没有可比,文人艰难 怎可比兮,文人...

  • 闲暇之余,做个文人

    这纷繁变迁的世界,住着循规蹈矩的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如同那浩瀚的宇宙苍穹,点缀着无数不知名的行星陨石...

  • 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

    作为文人,自然生活在比较重视文化的朝代比较好。比如唐朝、宋朝或者明朝,都不失为好时候。但最好不要生活在焚书坑儒或者...

  • 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

    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什么样?大家听过或读过东晋陶渊明撰“世外桃源记”、唐朝王维诗中描述的“辋川二十景”吧,今天我介绍...

  • 让首富盖茨又爱又恨的“廉价奢侈品”

    今天就这么深 文/勃士生 我是DAMI解决所的勃士生 我不是文人,只想做个骚客

  • 他师从沈从文却偏爱写段子,历经苦难却把一生活得如此好玩儿

    文|麦家理想谷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 有人尊称汪曾祺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网友评论

  • 墨舞碧歌_4079: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非所用,资源浪费。高学历有时候仅仅是一块敲门砖、一张入场券而已。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师贤斋:@墨舞碧歌_4079

    说的好👍👍
  • 7948b86fe18c:读书犹如吃饭,需细嚼慢咽,品其滋味,读郭老师文,惹美味佳肴,润脾养胃,富有哲思。观其书法,于规矩中又见性情。祝愿郭名高老师书艺双馨,桃李芬芳。
    师贤斋:@魏智广 谢谢 🍵🍵🙏🙏🙏

本文标题:做个文人,是我最后的理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pu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