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住在农村,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村庄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村庄有多少年历史。只知道,从爷爷那辈开始就在这里扎根接代。这个只有不足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四面环绕着山,像个凹进去的大坑,而我们就在这个坑里面搭建一个个木房子,建立一户户幸福家庭。
一到冬天,我们都呆在家里烤炭火,不出门。冬天的清晨如果亮的特早,外面有银色的光透过窗户洒在被子上,像渡了一层银丝,外面显得格外安静,这种异常安静的感觉必然是外面早已下了一晚的大雪,整个村庄被大雪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如果没下雪的早晨,外面通常会有鸡叫声,鸟叫声,还有放牛人匆忙赶牛声以及邻家老妇人聒噪的咒骂等各种杂乱的声音。
十岁前我都是在这个小村庄长大,一到冬天,母亲便会早早起来把炭火点燃,然后装进一个铁盒子里面给我带去学校,我们称之为火箱。有火炉的意思。一个四方体的小箱子,有个倒u型的把手,方便携带提着走。
我开始穿上长长的雨靴,防止走路过程被雪打湿了袜子,年幼的我提着火箱,背着书包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雪地上去上学。看着白茫茫一片雪地,没有任何杂质和多余的颜色,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我们一步步,一点点地开始慢慢在上面作画,描绘人生轨迹。
学校距离家里不是很远,只要下坡,上坡就能到达目的地,学校是由水泥搭起的四层小楼,共有一百来号学生,在这栋坐落在大山上的学校里开始艰苦的求学生涯。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是由木头建造的,一楼的教室里总是在放学,课间时弥漫着满满的泥土味和满教室的灰尘飘扬在空气中。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脚下踩的是由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构成,身下的课桌也是千苍百孔,有无数道疤痕和小洞长在它们身上。
还没到一年级前,我大概五六岁,想来五六岁的年纪便有了记忆,每每路过木质学校旁边时,总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声情并茂讲课的声音。从窗外可以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唾沫横飞,讲的激情四溢,学生们端端正正坐着听得全神贯注。
那时候的我我羡慕他们可以上学的孩子,可真正到我上学的年纪时,走进教室里,看着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又害怕和胆怯,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望着窗外,渴望无限的自由,常常幻想能够像还珠格格里的含香公主一样可以变成蝴蝶自由翱翔,飞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时正是还珠格格开始播出的时候,家喻户晓,母亲经常在电视上看,我也很着一起看。
儿时的记忆没有细想过,如今回想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原来,我已经距离童年的我已经很遥远很遥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