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从师范大学意气风发走进中小学校园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你将面对怎样的一地鸡毛。
你想象着自己是怎样美好地站在讲台前,想象着学生们是怎样用晶亮亮的眼睛看着你。没有人告诉你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抓,抓反复”,没有人告诉你教育是一场怎样艰难的拉锯战,有时候直到学生毕业,还是颗粒无收。
但是请你记住: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同样适用于教育。
下面的这位年轻教师把问题当课题去研究,把生源当资源研究。研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难度更甚于登山涉水,只有做好了坚定的思想准备,就不会在意汗水泪水,就会有今天这般在山顶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时刻。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常规管理之我见 经开第一学校曹雪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二年级七班班主任曹雪晨。
说到“常规”二字,我会习惯性的高度紧张,因为“常规”是我们班问题之所在,“常规”是每一次大会小会都会提上日程的一个词语,“常规”是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记。谈到“班级常规管理”,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满腹经纶,各有各的小妙招。在此我仅就我们班的变化,和自己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体验,浅谈自己在常规管理上的感受和一些真知灼见,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那么就从我们当时那个一七班说起吧。初出茅庐的我,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充满了喜爱,总是幻想自己被小天使们围绕的光荣时刻,觉得自己一定会越活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当这六十四个孩子来到我的班级,坐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不禁感叹:任重而道远。可是我从未想过,任务如此重,道路如此遥远,因为这一路充满挑战和未知,更是状况百出。
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一年级七班就像是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看似一团和气,其实暗藏玄机。政府刚刚成立,可是后续的立法执法设施没有跟上,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能及时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将一切趋于形式化;没能把每一个个教学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为培养习惯服务;没能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全班学生的整体关注。再加之我们班以李某某同学、张某某同学为首的捣乱小团体在班级里兴风作浪,逐渐威胁到中央的力量。我心想,一场“北伐战争”迫在眉睫了。
于是,我一改往日平易近人,和学生毫无距离感的态度,逐渐变得厉害了起来,就这样,在班级里我的声音大了,要求多了,批评的次数也增加了,可是,我却发现,学生表面看起来听话了,但是心却是浮躁的,从他们上课的坐姿,作业的质量都可以看出来,随之而来的是科任课老师关于课堂表现的反馈,以及每节课下课的课间安全问题、卫生问题。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个傀儡皇帝袁世凯,不知道如何行使权力,更不知道如何把这群小孩子们收入麾下,整编成队。我百思不得其解,开始了一场自我内省,发现自己蛮干是没有用的,又开始放眼全世界,从老教师身上汲取经验。
说来也倍感荣幸,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个个身怀绝技,有雷厉风行型的,有搞笑幽默型的,有细致入微型的,有苦口婆心型的,他们也毫无保留地为我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我师傅李晔东老师,他与学生之间推心置腹、平心静气的相处方式令人动容。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管理好一个班级,仅仅靠一颗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谋略。只有讲究方法,巧谋善干,才能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于是我开始了一场民主革命。班规班纪大家定,主意大家拿,事情大家管,干部大家选。利用班会课,和他们一起商量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受到批评的,孩子们各抒己见,罗列了各种问题,给出了正确的方式,小小身体站在讲台上说的时候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就这样,班规的出台让一切事项有了尺度和底线。其次,发挥榜样的力量,制定了多种奖励措施,发放奖励卡片、贴片,由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担任小班长或者阳光少年,当然对于低年级孩子们来说班干部的选举不能完全民主,在班级里正面的引导会让孩子们更好地发现身边的榜样。确保班级纪律的另一个有效举措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管——全员共治。我渐渐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他们都渴望被关注,被认可。于是,我们班出现了各种头衔:加餐组长、路队班长、纪律班长、安全监督岗等等等等。尤其是一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在干起活来极具责任感,有的熟知垃圾分类,有的乐于帮助同学,有的精通任务分配,有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我发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不禁锻炼了每一个同学的能力,又用班干部这个头衔有效约束了一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慢慢的,同学们各司其职,卫生干净了,路队整齐了,纪律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做得好的同学还会被表彰鼓励,一切慢慢开始井然有序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属于我们班的“三民主义”,让我们这个班集体开始走入正轨。
然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开端,中华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这个班集体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年级后半学期,学校举行了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错愕我瞠目,为什么会和别的班产生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小。我和我们的教学班团队,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一起分析,发现我们班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们开始从课前、课上、课后等方面找原因。数学课的时候我听,语文课的时候数学老师听,终于发现我们班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课堂纪律不错,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你随意点起来的学生常常说不出话来,归根结底,就是课堂没有落实,学习风气没有养成。学生们坐在那里看似在听课,其实思绪已经飘到九霄云外去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影响,一些原本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开始钻空子,开小差,得过且过。而且,学生之间缺乏集体意识,宛若一盘散沙,大家心中没有集体,只有个人。我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班级里一直缺乏一种风气,缺乏一种向上的正能量,是啊,方向若是错的,肯定到不了梦想的彼岸。就像是成立初期的民国政府,孤注一掷地洋为中用,看似改革了变法了,其实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脱离了实际,没有把握正确的方向。
于是我和数学王老师开始了一场革命,从班风整起,建立集体意识,凝聚全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告诉他们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一个优秀的班级各顾各是不行的,同学们之间应该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共同为班集体做出贡献,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不是在老师批评他的时候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老师没说我。于是,我开始利用各种集体活动,从阳光班级到书写比赛朗读比赛,从日常值日生检查到晨会的反馈,一天一个总结,一周一个重点。在教学上,仔细钻研教材和教参,把握重难点,将知识内化吸收再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每一句充满仪式感的上课起立老师好开始,从起立的站姿,入座的坐姿开始调整到最优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课堂上,培养学生眼睛必须看着老师,双手置于桌面的听讲习惯,化被动为主动,对于课堂的提问设置层次性,由简到繁,给更多的孩子思考发言的空间。在课堂听讲专注力的问题上,开展同桌之间一带一,在学生之间师徒结对,安排师徒坐在一起,徒弟学习由师傅督促,并对优秀师徒及时作出奖励。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每天早上早到校十分钟,对他们前一天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对于当天知识点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一对一反馈,争取做到一课一清,一天一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润物无声,我们班的成绩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开始螺旋上升,稳中有进。
上学期,在大讲堂上听了代币制,后来我也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了解了设施办法。进入二年级后,我也开始推行代币制,为了确保代币制的有效开展实施,还推行了郡县制,让每一个同学的进步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肯定,错误也能及时制止,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仿佛自己也能那么骄傲地说一句:我这个班集体“成立”了!当然这次成立,是真正的成立。
其实当班主任是一件充满自豪的事情,试想自己曾经的班主任不就是自己小学时期心中的神吗,他讲的了课,写的了文章,排的了节目,练的了跳绳,他无坚不摧,无事不谈,无孔不入,无所不能,不如就把自己想象成国家领导人,带领着自己的得力干将们驰骋江湖。
班级管理,就更是一门艺术,是个技术活了,每每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一分一毫的进步,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纪律意识越来越强,班级荣誉感越来越强,常规越来越好,成绩也有了进步,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感动,说明方向是对的,路是直的。其实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我已给我后半学期的工作定下目标,和每个学生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了解所思所想,只有了解民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