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官方又不太官方。
我想,大概这篇总结和我今年的经历一样,充满着,集体的虚伪和彼此的真实。
工作以后就换壁纸了
今年对我来说非常特别。
年初,我从象牙塔走进了基层,进入了一个3000人的大部队。
正式成为一名宣传干事。
在我不断学习融入小集体的过程中,我们这个团队也在融入新集体。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够志同道合同的同事一起面对全新的挑战,一起成长进步,我感到感恩和幸运。
我想化用自己的老院长说的一段话,来为今年画个句号。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要学会接纳、寻求突破。
今年1月21日,我在毕业分配选择意向栏中填写了“wj”两个字,两周后,我在写有北京zong队的分配表格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为自己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这一年,我学会接纳了焦虑,在适应中不断突破。
新闻报道,是让我又爱又恨又头疼的一项分工。
年初,科长知道我的专业后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
“你是专业的”很多人这么跟我说。
但其实写部队新闻,我也属于赶鸭子上架。
在学校,我写过不少篇论文,拍过一些学生作品,也热衷于发表一些太成熟的时评。
实习时,写过舆情专报,当过新媒体小编,甚至完成过10万加的搞笑推文。
但偏偏我的个人经历让我巧合似的地错过了写军事新闻稿件。
我去过基层,会写稿子,但初来乍到,接手新闻工作,我却发自内心的忐忑而焦虑——这和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想象过自己成为新闻干事的必然,但没想到,没有新老交替,一开始就需要我自己几乎是独立地撑起整个报道工作,无人可用、无从下手。
2月,通联、协调、上稿的套路非常陌生,哪里有新闻线索、如何下去采访“我两眼一摸黑”,我觉得寸步难行。
我记得科长让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作风建设,说领导带头出早操,是我们支队转改作风的最真实的写照。
我想,这不是拍马屁嘛,完全没法写。
有同事告诉我,你看看别人怎么写的,拿别人的事凑过来,符合主题就行,完成任务就好。
那时,我不甘心就此造假,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切入和事迹。
我翻看了文件盒里的所有内部通知、呈阅件、方案,翻了一个多小时的信息网网稿,放弃了。
于是我和科长说,科长,关于这个选题我有点不成熟的看法,我一本正经地列举了三点,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选题新闻价值不行,没法写。
科长倒也没和我计较,说道,那没事,我也不喜欢喜欢“机孬”(东北话)半天非让你干嘛,在这方面,你可以自己发挥,我只负责提供建议。
我实在无法准确翻译出“机孬”两个字的意思,我甚至没办法准确把它打出来。
但似乎那时候开始,就奠定了科长对我新闻工作的管理模式,对此我一度纠结而感恩。
纠结于新闻报道似乎并不包含在了日常的任务分配中,没有上限——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自我加压,大部分情况挤占休息时间撰写稿件。
但感恩的是,科长给了我一个相对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只要我找到他,他就尽力帮我解决协调等各方面的困难。
完成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稿件,是一位老班长的人物特写。
刚刚开始工作,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足足采访了一下午,写了2天,才写出了初稿。从初稿到成稿,我几乎等于推翻重写,选择聚焦的新主题,前后大致改了5、6遍,最终定稿。
虽然报纸上稿很慢,但投出稿的一瞬间,我真的松了一口气,至少说明,不管好坏,那一刻我证实了自己确实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这时,总队的新闻月报下发了,3篇,几乎是倒数第一。
我们课堂上一度口诛笔伐的新闻评比已经被大部分大单位摒弃,却没想到这项活动依然存在。
我记得当时我气得办公室里又蹦又跳,大于小于干事还有韩少女干事都安慰我,鼓励我。
我知道有客观原因,但我依然摆脱不了反思自己,我不停地问自己是不是犯了研究生的通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很多军事媒体的稿件很俗套,我不太愿意去做,但又反复在脑海中质疑自己的坚持。
那时,我一度非常焦虑。
万事开头难不是吗?我这样安慰自己。
部门大哥和兄弟们也常常安慰我,说,诶呀,真的不要有太大压力。
于是我静下心,我慢慢调整好心情,学着和自己的焦虑和平共处,放下给自己的设限,计划起来。
就这样,现实面前,我藏起了所有的理想主义——
为了工作不得不变得“心机”和“钻营”,不停盘算着如何联系实习过、打过交道的老师,与媒体有接触的同学,想方设法拓宽发稿渠道;
厚起脸皮、硬着头皮拿着相机去操场上拍照,红着脸找基层官兵生涩地提问采访,翻看文件寻找新闻线索;
尽快熟悉大环境,每一次开电视电话会议、理论学习、领导讲话,我都会用小本本记好几页;
既然想要“拍上级单位的马屁”就想办法琢磨当前形势,“拍”到领导关注的重点部位上,每时每刻都在琢磨有写什么、如何写;
坚持翻看报纸、杂志,看军报记者、中国武警、东部战区等等军事公众号,不管什么类型,只要是可能用到的标题、事例、主题升华我全部记下来,模仿,拔高,结合实际,写稿。
坚持下来,发现也逐渐摸索到一些要领。
坦白说,作为新闻学子,我依然在心底反复质疑自己,这样是不是就违背初心了?但最后,在戴先生的疏导下,我给自己答案是,总要先踢开“头三脚”,再说的严峻点,就是“生存”下去,然后才有机会去实现意义,创造价值。
我记得,3月份是我最拼的一个月。
当时只要有一丁点发稿的可能性,我就写,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都有,经常为了赶稿子中午不睡觉、加班到深夜。
最后,虽然很多稿件写了也石沉大海,很多心血付之东流,但最终有15篇稿件得以发出。
平均两天一篇的效率使支队3月新闻数目终于在总队排到了中游。
因为从小到大形成的荣誉感,我那时由衷地开心。
当然,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和工作量的增加,我能够投入新闻报道的精力越来越少,再也没有一个月实现15篇的数量。
但我也不再因此焦虑,慢慢学着坦然地接受自己某项工作的不足和缺陷,学习更多的事物。
我的朋友圈有很多从事相同工作的人。
他们常常把自己发出的稿件转到朋友圈,但我几乎不发。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很多稿件仅仅满足了发出,质量上,达不到内心的标准。
我不想转。
随着工作的时间久了,接触基层多了,帮手多了,稿件质量稳步提高,甚至偶尔能够写出质量还不错、内容有意义的文字。
在boss们的鼓励下,在同科科长、大于干事协调和帮助下,在于海皮的刺激和修改下,在隔壁科好基友的鼓励和陪伴中,在各种小兄弟的协助下,总算完成了任务,成果颇丰。
仔细盘点发现,今年自己确实做了不少文字工作——
新闻稿件、理论文章、心得体会、研讨课题、教育授课、汇报总结都有所涉及。
年初以来,个人在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上稿37篇(条),其中,中央级媒体4条,《人民wj报》15篇,一篇头版,3篇版面头条。个人撰写动态消息、理论文章、官兵心声等11篇刊稿于总队《动态反映》,在北京zong队公众号刊稿7篇,独立或参与完成授课教案3篇,撰写领导讲话及心得体会5篇,撰写政治工作部、宣传科总结汇报3篇,上报总队各类调研材料5篇,其他材料其实已经数不清多少篇了。
真要算起来,大大小小的材料、新闻,总共也有个七八十篇了。
哈,我一直叫隔壁科的韩少女材料大王,没想到我们科的同事也给我封了个称号——“材料制造机”。
当然自己的稿件和写作能力在这半年的有所提高,但我知道自己仍有很大差距,工作方法、工作模式还有很多不足。
我们总是喜欢反复问自己,一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写材料的意义,我也一度纠结和探求。但当我没有真正驾驭写作之前,我想对于意义的探求,远不如投入更多精力在提升自己上。
我也更加明白,面对工作带来的不适应、看不惯、完不成,只有学会接纳,才能有所突破。
这一年,我更加认清了形势,在学习中快速成长。
单位的02号常说两句话,被每名干事用作指导和鞭策。
一句是对政工干部的要求,就是要“政治强、能力精、素质好”,另一句就是要理解把握党委首长的意图再干工作。
我想,其中最主要的意思是,作为政工干部,一定要提升政治站位,即使是一件再微不足道的工作,都要把它放在当前形势和首长意图下认真考量,认清意义,有主次地完成。
这个要求理解容易,做到很难。
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政治敏锐性欠缺。
特别是刚开始时候,我对自己做的每项工作都非常没底,更分不清主次、重点,常常下苦功夫而不是巧功夫,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我记得——
有一次新闻稿件审批程序出现问题受到上级单位的质疑,差点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有时为了一篇上报总队调研材料点灯熬油,却发现总队仅仅是把上报的内容作为自己材料的参考,不需要精心准备;
有时候明明是领导关注的工作,却没有及时准备经验做法而陷入被动。
...
我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多听、多记、多问。
各类会议、各级领导涉及到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都记录在本子上,领导的讲话材料收集过来分类研究。
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反复问部里干事对事情的看法和建议。
非常感恩的是,只要是问到部里的科长和干事,他们都认真为我解答困惑、出谋划策,是他们传授我经验,让我更快地了解部队、理解任务、明确方向。
除了完成新闻报道,我还参与完成了理论、教育、文化活动、任务中的政治工作等多方面的工作。
这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经历财富。
这一年,我渐渐读懂了基层,在探索中明确方向。
今年以来,在科长和干事们的带领下,我先后8次下基层进行采写拍摄,7次检查教育和三个半小时情况,带领基层文艺小分队成员拍摄微电影《奖杯》。
我深知,只有走近基层、了解基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任何新闻报道、教育提纲脱离了基层只能沦为形式主义。
当我真的有机会走近基层,才发现官兵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和我认知的千差万别,当我逐渐读懂基层,才逐渐明白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方法。
然而,我深知自己对基层这本“无字书”的学习仅仅止于“浅阅读”,距真正读懂基层还有很大差距。
最直观的体现在自己的沟通表达上。
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新闻骨干座谈会,通过倾听基层关于新闻报道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问题和困难的反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在这个座谈上,我担任主持,并且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支队新闻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对下一步打算予以明确。
整个过程,我语速很快,虽然思考充分、面对官兵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早有考虑、也有回应,但我说话的时候内心却很紧张。
我想,还是因为我心里没底。
我每说一句话都在想,会不会我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现实需求,导致讲话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他们说的到底是场面话,还是真实想法?
我无从得知。
这次座谈给我很大触动。
其实,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我还需要好好补课。
融入了一个集体就融入了一段历史,要理解规则、懂得知足。
今年是改革调整的变化之年,是单位的建设元年。
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成为单位历史的书写者,成为参与团队建设的首任干事,我想也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幸事。
这一年,我在适应环境中,理解规则和制度。
每一个环境都有自己的既定规则。
这其中,既有条文规定、显而易见的制度规范,更有需要自己体会、慢慢琢磨的道理方法。
比较敏感吼,慢慢补充,不多说了。
这一年,我在融入团队中,感到温暖和知足。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是被生活温柔以待的,好像每进入每一个环境里,总能遇到很温暖的人和事。
我想,自己能够很快融入和适应,主要是因为团队每一个人对我的关心和包容。
我无比感恩boss们在我最焦虑的时候安抚地告诉我“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在我放松的时候给我以鞭策;
无比感恩于每名同志对我的困惑的解答,对我索要材料的配合,对我产生情绪时的包容;
无比感恩于3月8日收到集体送的女生节礼物,身体不好时收到问候, 安排值班受到的照顾,工作辛苦时得到的安慰...
这些温暖的人和事,抚平不安感,抵消掉对目之所及痼癖的不满情绪,以及某些对不劳而获和熟视无睹的忧虑。
让我可以一直调整好心态,元气满满地认真工作,用心生活。
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