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必看100篇想法谈写作
完成简书上的第一个十万字后我找到了什么

完成简书上的第一个十万字后我找到了什么

作者: 说书客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02:44 被阅读105次

    你好,还没有机会见面的朋友,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跟你说,我完成了在简书上的第一个十万字。

    自今年三月开始到十一月为止,九个月的时间,期间经历了离家、毕业、工作,磕磕绊绊走了一路,万幸的是到今天也没有放弃,生活哪有那么自如,一切尽力而为,其实写下这篇文章其实更类似总结一类的东西。

                        1.我是个学生

    像一开始所说的,今年我毕业了,毕业对于我来说是人生又一段路程的开始,本来以为学生这一美好的称呼将随着学生生涯的结束,离我而去,但是事实是我想的太天真了,离开校园初入社会的我,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全新的领域,它让我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很久以前就喜欢在脑海中编排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三月份的时候认识了简书,突然意识到长久以来脑海里的那些想法是不是可以记录下来,而不是让它们逐渐被自己遗忘。

    一开始凭着心中熊熊燃烧的创作之火和那一股子血气编辑着文字,脑海里浮现的文字少有思索就记录了下来,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子傲气,偏偏希望有识货的人能看出写的有多么惊为天人,当然结果就是门可罗雀。

    这种情况好似大雪时节的冷风把我那颗燥胀发热的大脑冷却了下来,我开始关注简书上有众多作者分享着自己的心得,也会在社交软件上关注关于写作的一切资讯,看的越多我却越羞愧,原来是我把写作看成了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不仅仅是把脑袋里的话抄录在纸上就可以成为写作了,而是要为文字树立骨架、充填肌肉、附上灵魂,让文字有了生命。

    了解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自己知识的匮乏,那股原本就不知名的傲气也就收敛了起来,成熟的稻子才会低下它的头颅,才明白这一道理的我又找回了曾经对于知识的渴望与热情。

    越来越多的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深深地明白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踏出校门的那一刻不意味着学习这件事离我远去,而是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它如沃土、如海洋、如星空、其中充满了无尽的智慧需要我去了解和学习,所幸的是我也明白了学生这一身份将会是持续一生的称呼,虚心向学,求知若渴。

    要学的还有很多

        2.读书将会是持续一辈子的事情。

    写文章常常会出现大脑空空不知该写些什么,或者是想要描写一个场景,明明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来,落在笔上却根本想不出该如何描述它,我从未感觉到自己的大脑是如此的干渴,如同被风干了的海绵般可怜。

    如何才能解此状态,唯有沉迷读书。

    在简书上时常会有作者们分享着自己的书单,这些书单中有对书的详细介绍,以及作者们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对这个状态的我来说如迷路在沙漠中的人遇见了绿洲,早就被风干多时的大脑遇到了滋润的甘泉。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更新的资讯,劲爆的娱乐新闻,朋友圈中实时更新的状态,使我逐渐习惯了把时间都泡在了玩手机上,任凭时光流逝从身边穿行而过,在这个信息堪称爆炸的时代,面对这些信息组成的洪流,总会给人一种无处着身的感觉,而当重新迈入书的世界后,那些沉淀在纸张上的智慧以及凝聚的时光,正闪着熠熠光辉,耀眼却温和,灿烂却沉静。

    读书给人带来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更加的喜欢思考,把自己的思绪从繁杂凌乱的信息洪流中抽出来,寻找到自己的节奏,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除了像那些即拿即用的工具书外,读书很难再极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更多的思考也会带来更多的困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读书的用处是毋庸置疑的,一本好书我们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它会融入到我们的灵魂中,在时光中慢慢释放,更多的疑惑也就意味着渴求真理的心,让求知之心生机勃勃。

    书会赋予人沉静的气质,通过与伟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沟通,我触及到了未曾有过的人生,它并没有加长我人生的长度,却通过浓缩着千年的智慧,增加了我人生的厚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简洁至臻。

    需要用一辈子去读书

                         3.我很懒惰

    在许多作者们推荐的书单中,《成为作家》这本书被很多作者推重备至,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向我们讲述了了一个作家该如何去做,作家的日常行为、思考方式、甚至是休闲方式,并且提供很多使用的联系方法加以验证知识的效果,其中我根据书中讲解的方法做规范练习,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打开简书在不接触其他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任由自己自由的去发挥。

    起初坚持的很好,虽然有时大脑空空如也发呆的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但是也都硬着头皮编了下去,之后让人没有能意料得到的是,这个练习最困难的部分对于我来说竟然是起床,在头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可以不用闹表的提醒,自己就会提前醒来,打开手机编辑文字,之后的状态开始下滑,闹表响了挣扎着按掉,看看时间告诉自己在眯个五分钟,可当再睁开双眼几乎连上班都要迟到了,有的时候挣扎着起来,睡眼惺忪的手敲着屏幕,而上眼皮也在敲击着下眼皮,稍微一个一不小心就会睡过去,在睁开眼睛又是上班都来不及。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是什么支持着自己,其实只有两个字:硬挺,找再多的理由也最终也不过是这两个字,没有人会替代着你起床,也没有人会替代着你写字,一切都要自己咬着牙硬挺过来。

    每天晚上在即将结束一天的时候,在根据书上介绍的方法,留出一个小时,坐在电脑旁边开始构思文章,并记录下来,这种训练和早上的有着相似的经历,从最初的创作的热情中退却后,不得不面对还未完成的任务,慢慢的对写作开始出现抗拒的情绪,当每天快到练习的时间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漫无目的的浏览网页,打开手机微博刷了一遍又一遍,不停的再逃避着还未完成的训练。

    我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它并不是取之不竭的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它是那样的不堪一击,未经任何的打击仅仅是时间的磨砺就已经叫苦不迭,但也是因为如此,才有机会认识内在的真实的我,剥离了良好的自我感觉,把自己放置在不利的位置上,一直以来潜藏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第一次像认识一个陌生人一样认识自己,总花了很多时间认为别人获得的那种成功,自己也可以的到,只不过是没有机会而已,殊不知他人又付出了多少。

    我很懒惰,是这最清晰的一次认识到自己。

    起床困难症患者

                4.去掉过多的条条框框

    这个其实就和晚上睡前躺着玩手机一样,看看表总想凑个整点再睡觉,过了六分就想凑到十分睡,不知不觉过了十分那就决定半点必须睡,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其实什么都没干却已经到了半夜两三的点的样子。

    而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完美的情景下方可写作,可这个时候世界就仿佛变得更加吸引人了一样,打开网页漫无目的的浏览着一个又一个视频,朋友圈打开又关上,微博一遍又一遍的刷,甚至是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却还是手指头不停地向下滑,父母,朋友,同事这个时候似乎都会跳出来和我聊天,把自己练习计划搞得一团糟。

    想想就算了,今天就不练了,明天再练吧,然而之后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这种现象越来越频繁,而自己偏偏要为每天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而愧疚,而这种因为拖延而形成的愧疚感最终会演化成对写作的一种排斥,因为如果不是因为要写作,这种愧疚感也就不会发生,我们都是有趋利避害的天性的,自然而然的会保护自己不一直处于这种令人难过的感觉中。

    久而久之写作练习甚至是写文章这件事就会在无声无息中烟消云散,这一状态实在是让人痛苦,在这个时期的写作对我来说犹如折磨,并非在思考文字上的苦难而是执行去写的这件事本身,但是好在还有一个爱好帮助我脱离了这个状态,那就是跑步。

    跑步的历史说起来要比写作时间长的好多,因为这是总结写作的文章,在这里也就不赘述了,重要的是这么多年可以让我一直坚持跑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要想太多!

    跑步这项运动最大的便利就是只要人可以顺利行走的地方皆可跑步,但往往都会出现这样几种算是阻力的事情,比如今天吃的太饱了,比如下班太晚了,比如天气太冷了、热了、阴天、刮风,都在憧憬着在一个完美的状态下去跑步,但是试想一下完美的情景,吃的正好、下班很早、气温合适、不痛不痒不闹心,是,多完美,可这种情况在一个月中可以出现几回。

    生活本就是充满了很多的不可预知,说到底这些也都只能算得上是借口,那就不要多想,吃饱了总能消化完,在因为太晚了犹豫不决的时候时间也不会倒退到之前,打开门迈开腿,跑出去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既然已经迈出了脚步,那么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让你停下来。

    所以我就把这种经验移用到了写作上,要写的时候就坐下来,手机放到一旁把所有的网页关掉,这时间就是独属于写作的时间,一切的事情都不要想,都要置后,不管什么当完成了写作之后再说,一天24个小时,总会有一个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的时间可以孤立起来,足够完成这件事,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现在每天大概十二点左右睡,而从十一点开始这一个小时就是为了练习而存在的,当旧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坐下那甩开笔,没有谁可以阻止你写下去,就算是自己也不可以。

    想得太多不如直接去做

                     5.失败将如影随行

    文章写出来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阅读,而向合适的专题投稿甚至是向首页投稿就极大的满足了文章阅读群体的针对性,当用心编辑好一片文章之后,可以顺利的投稿成功,被专题采纳当然是一件值得很开心的事情,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血,被更多的人读到并且认可,对于作者来说是写文章时最大的动力和荣耀。

    而事实的情况是在我的简信中堆满了投稿被拒的通知,多到有时候已经麻木了,对于一开始的我影响还是很大的,也多亏如此,我不得不停下来检查自己的文章问题出在何处,真心的说,目前为止我写的文章水的还是占大多数的,大部分如流水账一般,着实没有什么营养,却也怨不得被拒稿。

    但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停滞不再行文,我知道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代表着我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更意味着我还有可上升的空间,自信心并非如同膨胀的泡沫那样虚张声势,轻轻一戳就会烟消云散,而是在一次又一次毁灭之中被夯实,就好像树在受伤之后,那一处的树皮就会变得更加坚硬厚实。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抚平了心中夹杂的躁动,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若可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绝不有半分松懈,写作与其他的技能是不同的,它不像是数学那样,上午学完,下午就可以用上,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隐约清楚完后的时光我写的文章如流水账般的亦不会少,但起码我也以让它一次比一次流的好看些,在简信中的拒稿通知也只会有增无减。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再次站起,这是被大家一致接受并且认同的话,简单又真实,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需要的是我们从中获取那些真正的知识,真正可以支撑着我们不会再轻易倒下的知识。

    当我再次面对失败的时候,不再去纠结怎么失败了,而是了解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出在了哪里,又该如何改进,是文章题目不好,还是行文水准不高,让一次次的失败成为向上攀爬的阶梯,我知道前方它们还有出现,却也意味着我的路还没有到尽头。

    可以做的就是不多往上攀爬

     


                   6.寻找真实的自己

    既然写文也就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阅读,并且得到认可,每发出一篇文章的时候也会在心中暗想会不会因为这一篇文章而爆红,我承认这挺世俗的,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吃喝拉撒那样又不是俗世中的行为,随着写作时间的加长,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在我的身上,着不得不让我很沮丧,一方面是对自己写作水平没有进展的失望,更多的是对我是否适合做一个写作者而感到怀疑。

    看到某些优秀的文章的时候,甚至想过毕竟互联网这么大的一个环境,从不知名的地方窃取过来放到我的文章里岂不是更好,在这种想法出现的下一刻,冷汗直流,因为这是一种我自己甚至都没有能预料到会出现的想法,还好我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文章写的水平不高这我知道,但不意味着行文的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纯粹的模仿别人似乎是一条捷径,移用别人既定的模式,与其说写文章不如说只是把一个又一个字码起来,高效、纯粹也没有了灵魂。

    我们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了解外面的世界,却很少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了解自己,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而在思考文章的时候就是和自身对话的一个过程,把更多从简单的用嘴巴说变成了用头脑想,把更多盲目 而又无所事事的时间用来思考。

    一开始写文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自己认为的道理讲给别人听,后来我发现我不适合将那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弄得简单易懂在展示给别人去消化,但这并不妨碍我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思考,很多之前未能释怀和理解的事也都有了答案。

    至今我仍不知晓自己就是适合写什么题材的文章,也很少讲道理了,不过是因为我自己懂得也少,所以很多的文章都是写给自己的,通过写文的这个过程寻找着真实的自己。

    换个角度看自己

    最后用着十万字仅仅总结出来的几点建议送给需要的人

    1.被拒稿了请不要气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文之事非一朝一夕,请继续写下去,量变足以引起质变。

    2.一篇新文章写出来了,无论你认为它有多么的完美或者多么的伟大,都请先不要提高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虽然文章都是作者鲜血的结晶,但是也请这样认为,请不要满足于当下的结果,满足对于一个写作者是致命的,永远对自己的文章保持不满意的状态,才会有进步。

    3.请为自己规定一个习惯并且遵守,写作写作,注重的写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写才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在这里也推荐一下《成为作家》这本书,其中的内容不仅可以用在写作上,对于生活上的态度也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4.请不要轻易开始,亦不要轻易结束,无论是定时的写作练习也好,还是希望养成良好的习惯也罢,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承诺,而之所以称之为承诺是因为可以被兑现,否则就是谎言,对自己说着的谎言是最令人难过的事情。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可以请保持阅读量,思想、词汇、见识、这是并不是可以从脑袋里凭空出现的,有时间拿起书看上一两段,总比刷微博逛朋友圈来的有意义,积少成多,这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

    以上

    就酱,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完成简书上的第一个十万字后我找到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zp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