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78岁,一年前死了老伴。结发夫妻,一辈子恩恩爱爱,一下子撒手人寰,另一半怎么也缓不过劲来,孤孤单单,食不知味。
亲家母早年丧夫,也是一个人过日子。为了安慰张大爷,她时不常地来看望,顺便帮他做个饭,收拾收拾屋子。
一来二去,张大爷觉得这样挺好的,不如两个人一块过,还能互相照应。他把想法跟亲家母说了,但是亲家母不置可否,一来嫌他年纪偏大,二来觉得这个关系很别扭,名不正、言不顺,她决定问问孩子的意思。
孩子们离得很远,一年也难得见一面。女儿一听这个情况,坚决反对。说找老伴可以,但是不能在自己家里找。张大爷的儿子,也顺着媳妇的意思,表示反对。
好在张大爷本身条件不错,不但人长得精神,而且机关单位干部,退休工资高。很快他们的邻居就给他介绍了一个条件相当的阿姨。
阿姨姓赵,67岁,温柔端庄,因前夫家暴离异。跟张大爷是一见钟情。很快两人就去扯证结婚了。孩子们也对赵姨一见如故,说不出的心满意足。
赵姨勤劳贤惠, 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饭菜做得香甜可口。张大爷活大半辈子,终于知道什么叫齐人之福。以前跟老伴虽然感情甚笃,但是她身体不好,也不擅家务,家里都是他操持,男人在这方面终究不是长项。
一切步入正轨,新生活也要有新配套。张大爷和赵姨合计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这套房子住了几十年,从搬进来就没动过。房子老是老,但是胜在位置好,旁边就是医院,给老人再合适不过
赵姨对张大爷爱护备至,考虑他年事已高,装修的事一点没让他插手,自己大包大揽,从找施工队、敲定方案,选购材料,工程监督,天天忙得屁颠屁颠,心里却乐开了花
去登记之前,张大爷就跟她签了合约,这套房子虽然不归她所有,但是她有使用权,张大爷走了她也能一直住到百年。赵姨觉得这对她一个孤寡老人,也是最好的归宿了。
连续一个多月的疲劳,赵姨渐感吃力,一天夜里,她突然感觉胸闷、难受,疼得喘不过气来,挣扎着要去医院,张大爷连忙打了急救电话。救护人员一来,七手八脚地,才抬到楼下就不行了。
就这样,好日子刚开个头,张大爷又落了单。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虽然心情有所失落,但是他自认是个乐观的人,可以坚强面对
这时他又想起了亲家母,说不定是天意,可能就是要撮合他们在一块呢? 借着送东西,他又去婉转地透露了这个意思。
亲家母正为这不期然又重新降临的问题不知所措,她也怀疑这命运的纠缠。幸好要去帮女儿带新出生的小外孙,这便是极好的缓冲,很自然免去了后面的尴尬。
女儿这次依然没有松口,觉得张大爷有克妻的嫌疑,更不同意了。亲家母含饴弄孙,就安心在女儿家住下来。
张大爷是读书人,有很强的精神自愈能力。这次丧偶,不但没击垮他,还让他找到了愈挫愈勇的乐趣。
很快他又老树开花,另表一枝。魏姨走进了他的生活。不过这次他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没有去登记。
魏姨虽然守寡多年,但是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自有儿孙需要照料。她有自己的家,有她要忙的事儿,不可能天天守着张大爷,婚姻正是她避之唯恐不及的枷锁。
魏姨象一只快乐的候鸟,在自己的小家和张大爷之间飞来飞去。因为不领证,他们也没有婚姻里的相爱相杀,他们是聊得来玩得来的伴。
张大爷对这种既有陪伴,相处又不累的方式感到感到满意。家务活他请钟点工来打理,其余时间不是自己看书消遣,就是跟魏姨吃吃喝喝,游山玩水。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夫老妻最后都成老伴。有人陪你一起过,感觉时间和空间都是流动的,一个人过,好像日子都是停滞的。愿天下且珍惜且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