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自对亚里士多德之学的感悟

来自对亚里士多德之学的感悟

作者: 久淏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21:20 被阅读0次

    如果我所为之事需被证明,那么我所为之事的原因要么来自外部,要么来自我的目的。若它来自外部,那是我所不得推诿之事。若它来自我的目的,那是我所欲求之事。凡需被证明之事,便不是自身所愿,自身所愿之事才是为而自明的。

    善恶源自于他人的评价,其在自我之中无所谓善恶,若是有则是自我的观念被外在观念同化。恶者损害集体利益则被说成恶,但恶对恶者自身则为善,若他认为其为恶,则必不为此恶事。恶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恶者行善而其需求得不到满足。归根结底是内心的不满足。外在得不到满足,其身体会促使其具有获取外物的内在需求,而外在的挫折使其得不到外在满足,导致内在不满足,从而产生寻求对立的满足感,在为恶之上寻求外在与内在的满足。从需求的满足上来分析,为恶在恶者身上为善,因此为恶者并不知道悔改。若要纠正恶者,则需要转变其对善恶的理解,即转变其内在需求的满足方向。

    善者之所以为善者,也是因为善者维护了集体的利益,被称作善者。但善与善者有区别,善本身即可为名词也可为形容词。当善后面跟着者为善者时,为形容词,它是表达善者具有了善良的某些特征,但并非全部。而善作为名词独立使用时,则表示所有善的集合。但是对于这个集合里的个体并不是能够完全可知,因此,我们并不能明确说出什么是善,因为善只能够通过外在行为才能体现,才能被定义,而内在无所谓善恶。

    我们的观念,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我们从知识上了解了划分和判断。这种划分和判断观念越强越明确,我们在外在的所为之事就越符合世俗之理,但这种明确性让内在的非分之想得到扼制和禁锢,从而我们习惯用外在的观念来评价内在的念头,结果导致了内在的失衡。因此我们的心理疾病来源于我们观念的被植入,却无形中应用到了内在,导致了内在的瘀塞而产生心理问题。

    我们渴望未来,但是未来来源于现在,现在来源于过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它们都是一种存在,存在是处于一种关系中的,个体的存在是因为其他的存在。个体的存在也会与其他存在产生关联,并影响着整个存在。

    存在是什么?存在是具有,是与一切其它存在产生关联的事物,他不独立也不代表全体,而是在全体中充当着个体,以个体体现全体,与整个存在互为表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对亚里士多德之学的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dn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