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并且随着见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悟。
我之前特别钟爱欧洲上世纪古典与复古的艺术美,但后来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书与影剧,发现美式复古风却别有一番风味。这就像是看《倾国之恋we 》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两种不同的感受。但有些时候,二者的结合似欧洲贵族里的美国名媛更有着说不尽的风情万种,比如唐顿庄园里的Lady康斯薇洛、莫娜俾斯麦、格蕾丝。
所谓的“美”、真“美”如若放在音乐上,是同样的道理。我可以说欧洲古典音乐与打雷姐的歌曲带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一个典雅高贵,一个纸醉金迷,但都为美的化身。以前总向往欧洲,但现在也总那么想在纽约的街头走一走,想去日本感受精致的生活。
这本并不冲突,正如人的本性使然。刘瑜在《观念的水位》中评论《朗读者》说:“对她(汉娜女主)来说,坐在教堂里被歌声感动和把儿童送往地狱并不矛盾。别忘了,希特勒也曾一边坐在瓦格纳的歌剧中热泪盈眶一边把600万犹太人送往集中营。从这一点来说,汉娜是整个纳粹美学的化身。在这个美学中,生命并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它只是权力意志的容器。”
所谓的“美”、真“美”一个人的追求、真知喜好、性格……并非唯一,其适合什么,擅长什么,说到底是谁主谁客的问题。人毕竟是世俗的,在保证了具有一定的物质生存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探求精神上的涵养。但更多时候采取中庸确实是极好的方式——“动静结合”:
钟情于艺术美学,也热爱文学,同时涉猎哲学人生。
说到底,我们不是美的缔造者,却意外地成为了美的感官体验者和追逐者,并且可以为之飞蛾扑火般在所不惜。就像歌词写的那样---"And I kissed her goodbye/ said all beauty must di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