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幸福就是不断体验心流的过程
01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有幸跟你一起来读《心流》这本书。
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其中的女主角在遭受着人生极大的挫折,非常沮丧的时候,一个好友对她说了一句话:“去读书吧。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去读书吧。”
在英国一项为时两年的休息调查中,“阅读”获选为全球第一的最有效的休息活动。相信爱读书的你们,一定感受过阅读带来的乐趣或好处。那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
你完全投入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你的思维和情感专注在书中的内容上,随着它而流动。当你合上书页的那一刻,你感到愉悦而满足。
这样的体验,就叫做心流。
心流也叫做最优心理体验,它指的是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不只是读书,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例如爬山、游泳、健身、听音乐、玩游戏、和人交流、工作等等。
这也是在这一次读书之旅中,我要和大家一起去阅读的一本书籍,来自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不仅仅因为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专业书籍,更因为它开创性地提出的“心流”的概念,改变了我对精神能量的运用方式,大大地提升了我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充实感,减少了无意义的消耗和浪费。而且,书中还将“心流”概念落到实处,分门别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的不同领域中。例如,如何从身体感官中创造心流,重获艺术与游戏的愉悦;如何从思维中创造心流,享受智慧的乐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心流,创造自我和社会的价值;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心流,获得真诚的爱情、温暖的家庭、诚挚的友情;如何在无常的人生中创造心流,获得存在感,彰显生命的意义。
这些具体的心流应用指南,让我在事业、友情、爱情、自我价值等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找到不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非常兴奋,也非常荣幸地将这本书带给你们。我将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实践经验,通过六讲领读这本书。
第一讲主要介绍“心流”的核心理念,第二到六讲,由易到难地介绍如何将心流应用到不同领域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将结合许多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与心流相关概念进行融合,让大家既理解理论,又易于实践。同样的,在每一讲的最后,我都会为大家设计一个轻松的小练习,让大家在好玩的氛围中去练习、去创造。
好的,在开始后面的内容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吗?
02
“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不是苗条或财富,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
《心流》中的这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文明相对发达的时代,拥有着许多的选择和自由。相对以往的旧时代,我们有更好的收入,几乎不必担心生存的基本问题;我们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吃饭、购物、变美... ...甚至交友,几乎是一个APP就可以唾手可得。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不快乐?还是有那么多的沮丧、焦虑和担忧了?
幸福,到底是什么?
其实,财富、苗条,被人羡慕的工作,令人称赞的社会成就等等,的确能为我们带来一时的兴奋感与愉悦感,但其持续的时间之短,可能是你不曾预料到的。
回想我在创业之初,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每当我完成一个项目时,看着其他人的收获与满足,我却感到巨大的失落。
这种失落很快就演变成对下一个项目的担忧与焦虑。于是,我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着另一个项目。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完成项目成为我的目标。
我是如此执着在达成目标之中,稍有一些问题和阻碍,便会变得非常的焦虑,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而在一个项目进行顺利的时候,我又会想到其他好多没有解决的事情,又开始为其他事情而烦恼。等到项目目标达成,却丝毫不能获得一丝满足感。
和我的例子类似的,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情况。例如,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受不到成就;虽然达成了一些人生目标,却感受不到快乐;虽然已经拥有着可观的财富,但同时又害怕失去、担忧未来;或是一边享受着亲密关系带来的浪漫、激情或承诺,一边又陷入人生的孤独感或虚无感中。
这种无法将心灵能量集中在一桩事物上,而常常受到其他外界冲突干扰的状态,就是幸福感的最大杀手。
在这一点上,米哈里比较了人类和动物的差异。他发现,动物的心灵只容纳环境中确实存在的,并与它们切身相关的资讯。饥饿的狮子只在意能帮它捕食到羚羊的资讯,吃饱的狮子只在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动物进化的程度,还不足以让它们感受到沮丧和绝望。
而人就不一样,即使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却仍然会在过程中受到诸多的干扰。一些干扰是外界的,他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社会的舆论;一些干扰是内在的,混乱的思维、纷繁的感受、自我的怀疑、存在的虚无等等。
因此,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提出,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上,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而这个过程,就是心流的过程。
换句话说,幸福就是不断体验心流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并不在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在于体验生命的过程。当你尽可能地集中心灵的能量去体验生命中的事物时,就能创造出最优的心理体验,也就是心流,幸福便由心而生,生命的意义也就此彰显。
读到这里,我邀请你停下来想一想:你有多享受每一天生活的过程了?还是太执着在某一个目标中,而忽略了感受生活?
03
前面我讲到,人类心灵和动物心灵最大的差别,也是人类幸福感最大的杀手,就是无法将心灵能量集中在一桩事物上,而常常受到其他外界冲突的干扰。
米哈里将这种心灵混乱的状态称之为“精神熵”。“精神熵”也是《心流》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我先来给大家仔细讲一下这个概念。精神熵,“精神”就是“精气神”的那个“精神”,是我们的意识、思维;“熵”是左边一个火字旁,右边一个“商业”的商。熵,本身是一个热力学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简单来说,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从有序到无序,从结构到消散的趋势,就是熵。一个系统里,越没有规律,越没有结构,越混乱无序,熵值就越高;反之,一个系统内部,越有规律,越有结构,熵值就越低。
而精神熵,指的就是人们心灵系统的混乱程度。
试着回想一下,你的大脑什么时候会处于完全休息的状态了?
很多人也许会说是睡觉的时候。但即使在睡觉,我们大脑的某些部分也依然在运作。是的,我们的大脑从不停歇,直至死亡。人类的生理结构就注定了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念头。我们看似平静,内在却万马奔腾。外界稍有刺激,我们便会产生相应的念头。甚至,即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在也不断地有念头冒出来。我们心灵的原始状态,其实就是这样混乱的。也就是说,精神熵,其实是心灵的常态。
这种处于常态的精神熵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了?很显然,它会让我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最常见的例子之一就是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你很容易分心,一会儿想起来翻一下手机,刷一下微信,一会儿又想起来刷一下小视频,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它导致的结果,就是你越来越拖延,效率越来越低下。
还有,精神熵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焦虑。因为,当心灵一直处在混乱的状态时,即使我们能够清醒意识到一些念头的出现,但在潜意识里,仍然有许多的念头在打架、冲突,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
最常见的例子之一,就是我们本来在进行一个工作或学习任务,但同时又时不时想起,“我没有钱了”,“他怎么可以那么对我?!”“年底了,我有好多任务没有完成”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焦虑感就会大幅度的上升,让我们紧张、担忧、恐惧,反而做不好手上的事情。
在我的理解中,精神熵会大幅度消减我们精神的能量,让我们把精神能量耗费在大量混乱、无序的念头上,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无用功”。
但如果,我们能进入“心流”的状态,也就是精神熵的反面,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把所有的心灵能量都整合起来,屏蔽掉来自外界的、内在的干扰,专注于当下,我们就能最大的调动大脑的细胞,全身的激情,高效率地完成一个任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着极大的创造力,你会非常的愉悦,你就像是随着一股灵感的洪流,乘风破浪!
好的,读到这里,我想邀请你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把心灵混乱的最大程度,也就是精神熵的最大值设为100%,你会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熵打多少分值了?
04
在前面的领读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幸福是不断体验心流的过程,也知道了——精神熵是幸福感的杀手,心流可以减少精神熵。那么,到底要如何创造心流了?
听起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例如爬山、阅读、打游戏、跳舞等等,获得心流体验很容易。但是,在那些做起来有些挑战的事情中,例如工作、谈恋爱、交朋友、经营家庭、赚钱等等,创造心流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
的确,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心流,让我们的心灵能量能够得到最大的释放,是需要方法的。而这个部分,就会在我接下来的第二到六讲中,为大家仔细分解、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由衷地邀请你们,每周花上10几分钟的时间,来听一讲《心流》,然后有意识地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去应用、去实践,并和我分享一点你们的感悟。你们会发现,自己逐渐已处在心流之中,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蜕变。
最后,我邀请你们做一个课后的小练习:
1) 拿出一张A4左右大小的白纸,然后左右对折;
2) 现在,请在白纸的左边,写下那些让你觉得做起来耗费时间,没有价值,感觉不开心的事情。请把它们一条一条列出来。
3) 然后,请在白纸的右边,写上那些让你觉得做起来有效率,有价值,感觉开心的事情。请把它们一条一条列出来。
4) 写好后,收藏这张纸,常常拿出来看一看。接下来的日子里,请你有意识地多做一些白纸右边的事情。
好了,恭喜你学完了这一讲的内容!下一讲,我们来聊聊如何创造心流。
第2讲:如何创造心流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第2讲,这一讲我们将一起去了解如何创造心流。
在上一讲中,我们了解了“幸福就是不断体验心流的过程”,而心流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桩事物上,达到忘我的程度,在事情结束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然而,因为精神熵,也就是人类心灵的混乱本身是一种常态,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阻碍我们体验心流。只有经过训练的心灵,才能在需要时就能将心灵能量集中起来,专注于一桩事物上,创造出心流的状态。
在这一讲中,我们就将一起去了解如何创造心流。你会发现,创造心流比我们想象中容易,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而一旦开始,你的人生状态将会非常不同。
01
心流一定是伴随着乐趣出现的。所以当我们谈到创造心流时,大家不用有任何的负担,因为它本身便是一种让人享受的乐趣。在这里我想问大家,平时,你最能从什么样的活动或爱好中体验到乐趣了?
对我来说,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有一样是我从小到大就喜欢的,那就是游泳。但后来长大后,因为觉得每次游泳后都要洗澡洗头很麻烦,竟好几年没有去游过。前几年有一段时间,因为创业,我日常很容易焦虑、担忧,常常是做着手中的事情,脑海中便冒出一些杂乱的念头,例如:“啊,好难,我做不下去了”,或是“外面阳光那么好,我好想出去玩”等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很低,只得延长工作的时间,又让身体很疲惫,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
为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我想到了自己唯二擅长的运动之一,就是游泳。于是我每天都去游泳馆游泳。当我跳进泳池,畅游在水中时,我体验到了一种莫大的畅快和自由。我专注于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手臂的划动,每一次双腿的屈膝、蹬腿。在每一次的呼吸和划水之间,我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和琐事。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蔚蓝的湖水,我被融入其中,变成了湖水的一部分。一股洪流带着我,向前流去。
而且,随着去游泳的次数越来越多,我慢慢地把目标从800米调整到1000米、1200米、1500米、2000米,从最擅长的蛙泳开始尝试不太擅长的自由泳、仰泳,和完全不会的蝶泳。整个过程都是乐趣横生。每次游完后,我都有一种非常满足和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且身体体质也在逐渐变好。可以说,是那段游泳的时光调节了我当时的焦虑和沮丧,让我有一个好的状态可以去面对创业中的波动。
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心流体验,它涵盖了构成心流的八大要素。
02
尽管每个人体验心流的途径不同,活动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其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却几乎相同。它通常有八项元素,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我做了细微的调整:
1,具有挑战性,且能完成的活动;
首先这个活动是需要你能够完成的,且需要一定的挑战。如果这个活动你都没办法完成,那最开始感受到的就可能是挫败或无趣。就像游泳本来就是我擅长的一项运动,而不是打网球。
2-3,明确目标和即时回馈;
这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回馈。例如我游泳的目标最开始是800米,后来是1000米,1500米。而当我完成了目标,手触到终点时,便得到了即时回馈。
但并不是所有活动的目标和回馈都是明确的,有的需要我们在事前学着去确立目标,辨认和评估回馈。这也是我们要在之后的共读中了解的。
4,全神贯注;
你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项事物上,去听、去看、去行动……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回想一下当你们在阅读、健身、跑步或做饭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5,完全没有空暇去思索不相干的事情,或烦恼其他问题;
日常生活时,我们的心灵容易受到精神熵突如其来的干扰,产生烦恼和焦虑。而达到心流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精神能量都会投入到一桩事物上,心灵没有任何容纳不相干资讯的余地,日常的忧虑和沮丧也随之不存在。
6,掌控自如;
在投入这项活动时,我们会有一种“掌控自如”的感觉,它并不是完全的控制感,而是我们可以接受其中任何的可能性。就像我们游泳时,可能会被呛一口水,然后调整后继续游;也像跳舞时,我们做错一个动作,然后灵动地转换成另一个动作。
7,自我意识消失,随后又再度强烈感觉到自我;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某种活动时,仿佛忘记了自我,“自我”从知觉中消失了。随之产生的是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剑术大师与手中的剑,乃自树枝合二为一,又像是我们在海边跑步,跑着跑着,身体就像融入了海天一色中。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暂时忘记自我时,自我的概念才有机会得到补充,自我的疆域才会向外扩展。这也是心流带来的最大益处之一,提升自我的复杂性。这个部分我们也会在后面几讲中着重讲到。
8,时间感异常。
在心流中时,我们的时间感会改变。有时,几分钟犹如几小时,有时,几小时又犹如几分钟,甚至,还会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
就是这八个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让人非常满足且具有能量的状态,那就是我们的最优心理体验——心流。
好的,我现在邀请你停下来,对照以上的八个要素去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活动能够让你体验到心流了?
然后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些活动是你暂时还没有达到心流状态,但你想要在其中创造心流了?
03
想要创造心流,是可以被细心安排,或个人主动带动的。
其中最重要的体验就是挑战和技巧,也就和上面八大要素的第1-3项有密切的关系。
就像第1-3点提到的,心流首先要是一个你能够完成的,且需要一定的挑战的活动,并且是在一个目标明确的体系中,对于自己表现的好坏,随时可得到清楚的回馈。这里面就涉及到挑战和技巧。
如果我们的技巧能够很容易达到目标,获得良好的回馈。在最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兴奋、愉悦,体验到心流。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厌倦。如果我们把目标设得过高,挑战过大,每次都不能获得良好的回馈,那么我们就容易感受到焦虑,也就无法进入心流的状态。
其实很多游戏和竞赛就深谙此道,比如它们都会有层层的关卡,前几关往往不会太难,让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达到目标,获得即时回馈;然后后面几关会逐渐增加难度,你必须提高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目标,获得回馈。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太容易而失去兴趣,反而会因为有了挑战,而更加兴奋。它的机制就制造出一个让你容易达到心流的环境。
这一点也表明,心流会有让人上瘾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创造心流时也需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更多地用心流去开创广阔丰富的人生,而不是沉迷在令人上瘾的狭隘之中。
所以创造心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当我们在投入某项活动时,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可以获得即时回馈的系统。例如,当跑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目标先设在每天5公里,你完成了就立刻获得了回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容易就达到了目标,那么你可以加强挑战,把目标定为6公里、7公里,或是换一条新的路线去跑,避免厌倦。加强挑战的过程中,技巧也在随之提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很难才能达到目标,那么你可以降低挑战,提高技巧,把目标改为3公里,换一双舒适的跑鞋,学着在跑步中调整呼吸等等,避免焦虑;在这个挑战与技巧动态平衡的过程里,心流才会保持持续。
现在,回想一下你想要去创造心流的活动,你面临的挑战如何?你拥有的技巧如何?要做什么样的调整了?
04
在前面介绍心流的八大构成要素,与实现要点中,我举了一些诸如游泳、跑步等看似简单的例子。但其实,我们在爱情、友情、事业、人生追求等多种领域都可以创造心流。而且,随着你能在更多不同的领域中创造心流,你的生活品质也会得到极大改善。
或许,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决定了TA擅长创造心流的领域不同。但接下来的几讲中,我会从普遍性的简单到困难的角度去讲解在不同领域如何创造心流。也许你有自己擅长的角度,或非常想要探索的领域,我同样都邀请你,和我一起随着这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去共读,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每一讲共读的过程,都是我们去认识自我、扩大自我、乃自超越自我的过程。
好了,恭喜你学完了这一讲的内容!下一讲,我们将去探索如何在感官和思维中创造心流,其涉及的范围包括运动、身体、艺术、性、思考、文字和科学等等。
最后,我邀请你们做一个课后的小练习:
请与我分享一件你们体验到心流的事情,与当时的感受吧。
第3讲:改善生活品质, 从创造感官和思维的心流开始
01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第3讲,这一讲我们将一起去了解改善生活品质,从创造感官和思维的心流开始。
在这一讲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
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空荡荡的,有些沮丧、失落;或是,无须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思维总是会乱糟糟的,总有些杂乱的念头产生,其中时而还含杂着一些评判、攻击……
在我写这一篇书稿的时候,一个23岁的女孩在凌晨一点半下班的路上猝死,令人感到无比的心痛和惋惜,也引起了大众对待996、007等加班文化的再一次讨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了忙碌和焦虑的年代。每天早上,从闹钟一响起,我们醒来,便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按部就班、例行公事。但在晚上独处,或是无须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便呈现出混乱的原貌,也就是我们曾提到过的精神熵——一种既没有任何作用,也不能带来乐趣的状态。
可以说,在现实中,我们对心灵的控制力竟是如此薄弱。要么受制在固定的社会角色里,越来越固化、僵硬;要么呈现出混沌无序,拖拽着注意力朝向错误的方向。
这两种状态,就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困。不仅无法开发我们心灵的资源,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反而会促使许多的状况发生,例如痛苦、恐惧、愤怒、焦虑、妒忌等等。
那么,要如何去应对这日常的生活之困,改善生活体验的品质呢?最基础的,就是从自身的感官和思维开始创造心流。它们可以不用借助外界的力量,只是运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能创造出愉悦的体验。
02
米哈里在书中说:“当我们觉得不快乐、沮丧、厌倦时,有一条很方便的出路:尽量利用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在上一讲里,关于通过身体创造心流,我举了一些运动的例子,例如游泳、跑步等等。的确,各式各样的运动强健着我们身体的体魄,开发着身体的潜能,光是看看健身房里那些挥汗如雨的人们就知道,运动可以带来心流。
但是,光靠纯体能的活动是不能产生心流的,大脑和心灵必须参与。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可执行的子目标;找到评估目标和回馈的方法;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培养随机应变的技巧;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例如步行。我们每天都在走路,如果是单纯的走路并不能带来乐趣。但是步行可以设定很多不同的目标,例如选择走哪一段路,走多远,用什么方式走;并可以通过所走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等等去进行即时评估;步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见不同的挑战,发现不同的乐趣,一条从未去过的小径,一处迷人的风景,一个新诞生的灵感等等;你还需要集中精神在步行上,当你投入的精神能量越多,值得留念的回馈就会越多。
其他的运动方式也是如此。
那么,今天,我就邀请你按照前面讲述的方式,去尝试一段有乐趣的步行吧。
03
除了最直接的运动,还有一些借助身体去表达的艺术方式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心流。例如,舞蹈、戏剧、绘画、音乐等等。
请你回想一下自己参与艺术活动时的感受。当你在舞池中随着节奏和韵律摆动时,你的身心充满了自由;当你在舞台上扮演着一个角色,念出台词时,你借由角色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当你挥笔作画,或是观看一幅艺术作品时,色彩、线条、沟通、阴影,乃至隐藏在其中的情感向你袭来;当你演奏,或聆听一场音乐时,音乐往往会带着你的心灵去往无边无际的世界翱翔。
但也许你会说,我无法在艺术活动中产生心流,因为一想到跳舞、上台表演就令我紧张。这其实是目标外求的结果,和我们在创造心流中提到的“目标内求”正好相反。
目标外求,是我们把许多外界的要求当做评价自己的标准。正如现在很多的艺术培训,把“钢琴要考几级”、“最后要进行一场多大规模的表演”、“绘画作品要拿到什么奖项”等当做了目标,而不是真正地在培养人对艺术的乐趣。而目标内求,是在我们进行艺术活动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培养自己的相关能力,逐渐提高技巧,设定目标,并享受这一过程。
例如,我喜欢听爵士。听爵士的过程通常都能让我产生心流。所以最初,我一般都会为自己留出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去听爵士,通常是下午结束工作后,傍晚日落时分。一边静静聆听爵士,一边欣赏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是我日常舒缓压力的好方式。
然后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些挑战,是“联想式”聆听,我会仔细去辨别爵士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并放飞我的想象。萨克斯低沉、凄凉的声音,往往让我联想到命运的低语。爵士鼓强烈奔放的节奏,往往让我联想到空旷山顶上阵阵的惊雷。女爵士歌手的烟嗓则让我仿佛进到了一个欧洲的小酒馆,正要开始一段人生的故事……
而我的下一步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去了解更多的爵士文化,所以正在看相关的纪录片。
选择你感兴趣的艺术活动,根据你个人化的需求设定内在的目标,而不是外在的要求,投入精神能量,培养相关的技巧,就可以从艺术活动中创造心流。
通过艺术活动创造的心流,甚至还影响了许多艺术治疗流派,例如我从事的发展性转化戏剧治疗中,就有许多心流的体验。这也是我选择领读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原因,期望以后能带大家直接体验到。
04
告子曰:“食色,性也。“这句话在今天代表的涵义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天性。吃和性,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带给我们快乐的活动。
回想一下因新冠疫情而居家隔离的日子,朋友圈里是不是多了许多晒美食的照片,许多不做饭的人都培养起了烹饪的兴趣。
在美食中创造心流,主要是做和吃的两方面。它和其他的心流活动也没有不同。首先,要设定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或品尝一道美味的菜肴;其次,你可以通过菜肴的口味、做菜的时间或其他标准进行即时的评估;再次,投入集中的精神能量,享受每一道切割的程序,仔细咀嚼食材的滋味。
这也是我不提倡在吃饭时看电影或刷手机的原因,那样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在享受美食时产生心流;然后,根据每一次不同的情况,做一些创新或挑战,这样会更有乐趣。
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地吃一顿/做一顿饭吧。
05
而性,本来就是除了求生和吃喝之外,最能给人满足感,并且动作最强烈的一种经验。人对性的需要,会将精神能量从其他目标中吸走。正因为性的能量如此强大,不同的文化中都出现过节制与纵欲的情况。而想要在性爱中创造心流,提高性爱的品质,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身体本身,一个人想要享受性爱的快乐,首先必须是身体健康且心甘情愿的,也需要一些技巧。中国的文化当中对此比较含蓄,过去的学校教育中也缺乏对此的知识。这反而造成了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自己身体的变化而产生羞愧,以及后来的一些不安全性行为。但如今对性的认识正越来越明朗,一些犹如性爱教科书的《爱经》,以及李银河老师的性学研究、书籍等等,都能增进人们对性爱的了解,甚至提升技巧。
第二个层次是心理基础。性爱不仅是身体,也是心理上的互动和连接。情人间的相互了解、推心置腹,逐渐深入的理解与亲密感,与终生相许的承诺,都让性爱有了更深一层的愉悦体验。有研究表明,情人之间身体上的吸引,通常只会持续6-18个月。而在这之后,能够让人享受性爱愉悦的,是由心理上建立的情感关系。
性爱的第三个层次,也是一个挑战:即把对方当做独一无二的人,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完成对方的目标,从中发掘乐趣。这个层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提供了一生一世用之不竭的心流体验,也将带领我们去体验到高品质的亲密关系。这个部分我们将在第五讲中更深入的谈到。
好的,读到这里,我邀请你停下来,想一想:你想要从自己的身体上,体验到哪一种心流,从而改善生活的品质呢?
06
当我们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身体是我们的物质肢体,那么思维就是我们的精神肢体。我们最容易产生心流的两个方面,除了身体,就是思维。
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过程中有没有因思维而产生过无比的乐趣。它可能是当你绞尽脑汁完成一道数学题,或通关一个解密游戏;也可能是你书写下脑中的文字,创作了一首诗歌;还可能是你仰望星空,脑中闪烁着哲学的光芒,对人类和自我进行思索……
文字、科学、哲学、数学、解密游戏等等,都是思维运作的结果,也能产生独特的心流。在思维中创造心流,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内在体系,培养能控制心灵运作的习惯。
什么是内在体系呢?就是我们心灵自成一套的法则。它可能来自于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的各种思维体系,例如诗歌、科学、哲学、历史等领域。但经过你自己的学习、研究、归纳和加工,建立起一种属于你的内在体系。
当你受到混乱的精神熵的侵扰,或外界资讯的引诱时,你有能力集中精神能量进入到内在体系,去控制心灵的运作,建立意识的秩序。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地被电视、网络、娱乐或他人的声音所捕获。
建立内在体系最自然的做法,就是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诗歌、历史、科学、哲学或其他。只有充分掌握了素材,才能一点一点设定目标和回馈,增加挑战与技巧,投入集中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心流。
07
你看,光是从我们自身最基础的两个部分,感官和思维出发,就可以创造出那么多的心流。而每一次心流的体验,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的改善。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加以精进,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选择好几种去加以体验,成为许多领域业余的专家,或“半桶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而是享受达到目标的过程。每一次的心流,都是我们生命的火花。
最后,我邀请你们做一个课后练习:
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创造一场心流。你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写出来,并实施:
1) 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身体或思维活动;
2) 为它设定一个总目标与不同的子目标;(我建议最开始不要太难,是你轻易就可以完成的)
3) 投入精神能量,集中注意力去进行活动;避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
4) 写下你的感受。
第4讲:在工作中创造心流,提升生活的品质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第4讲,这一讲我们要一起去探索,如何在工作中创造心流,提升生活的品质。
自古以来,工作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古代社会的打猎、采桑、农耕到现代社会的互联网、金融、教育,工作方式和种类已经非常不同。同时,工作带给人的体验也不同,一个良好的工作可以提升人的能力,自我的复杂性,为人带来金钱、名望或自我价值感等等,但被强迫性地进行工作,会让人产生精神熵。
也就是说,无论工作种类如何,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乐趣的多少,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他人生的整体品质。
在这儿,我想邀请你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工作快乐吗?
01
有人曾向弗洛伊德询问获得快乐的秘诀,弗洛伊德回答说:“爱与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这听起来,好像和我们平时嚷着“不想上班”、“好想放假”有点矛盾,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证据显示,工作带来的乐趣,往往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一部分。
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实习生》,它讲述的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本。
他已经功成名就地结束了自己的工作,开始了退休生活。但在跟随着老年旅行团去了许多次的环球旅行、参加葬礼、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如打太极)、老伴儿去世后,本开始感到越来越孤独,并对过去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无比怀念。
于是他做出了重回职场的决定,成为了一名年轻女总裁手下的小小员工。在重新开始工作后,本又恢复了活力,不仅帮助年轻女总裁解决了很多个人和事业的问题,还又一次收获到一份美好的恋情。
人们常常会把想要放假、休息的渴望,与工作的乐趣混淆,乃至对立起来,误以为只有休闲才能带来更多乐趣,而工作不会。
但其实在米哈里的研究中发现,现在成年人的心流大多数出现在工作的时候,而不是休闲的时候。
回想一下,你们在工作的间隙,下班回家,或放假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了?有没有躺在沙发上、床上,看电视、刷手机或追剧……
但你会发现,这些休闲活动的后果,其实并没有让你得到真正的休息,反而让你越来越累,或是拖延睡觉的时间,甚至失眠。
这是因为休闲和工作相比,本身没有结构,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创造心流的形式。而这个时代电子产品的盛行,很轻易地向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讯,抓取着你的注意力,控制着你的意识,反而不需要耗费多少的精神能量。这种方式,暂时粉饰了浪费时间的空洞感,却无法产生心流。
而工作相对有结构,可以根据自我的调整,拥有类似心流活动的内在目标、回馈、能力和挑战等要素,让人投入其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02
但既然工作拥有这么多能够产生心流的要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在工作中产生苦恼,影响对心流的体验呢?这其实和我们对工作的不满有关。
在这里,我想邀请你想一想:在你的工作中,让你最不满的是什么?
米哈里在研究中发现了美国工人对工作不满的三个主要理由,我发现它们对当代中国人也比较适用。
第一,工作缺乏变化与挑战,尤其是以例行公事、重复性为主的工作;
第二,问题出现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上,尤其是与直属上级的关系;
第三,工作压力太大,太紧张,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或陪伴家人,导致心力交瘁。
这些理由的确都非常影响我们对工作品质的体验,乃至生活品质的体验。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根据自我意识的主观调整而改变。其中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要学会为你自己而工作。
我常常对学生和同事说的一句话是:为你自己而工作。
虽然工作向我们提出要求,给予了我们报酬,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劳动。但不要仅仅认为工作就是为了完成公司要求,是为了老板或领导而做,我们要学会为自己而工作。
为自己而工作,你就要想清楚工作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什么需要,如何才能通过工作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很多人可能会说是为了钱,钱很重要,但它只不过是我们实现某种需要的策略而已。它可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生存,也可能是为了证明自我价值。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需要通过工作去创造出价值才能实现。而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提升自我。
为自己而工作,当工作缺乏挑战和变化时,你就会主动去谋求挑战和变化;当你与领导关系产生问题时,你就不会轻易因领导的评价而产生自我怀疑,而是积极聆听领导的需求,去解决问题;当压力太大、过于紧张时,你就会聆听自己内在的需要,调整工作节奏,平衡生活。
为自己而工作,就是变被动于主动,主动把工作改变成能够产生心流的模式。
03
通过创造工作中的心流而提升生活品质,米哈里还提出了两项辅助策略。两者需双管齐下,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心流体验。
第一项是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
在这一项上,米哈里举了几个非常动人的例子。第一个是在美国工厂工作超过了30年的焊接工柯拉玛,他一直拒绝升任领班,因为管理别人会使他不安。
柯拉玛是厂里公认的灵魂人物,因为他熟悉全场各阶段的作业,可以修理任何一架机器的任何部分,而且每次都做得兴高采烈。
在谈到工作时,柯拉玛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各式各样的机器,尤其是出了问题的机器。有一次妈妈的烤面包机坏了,柯拉玛就问自己:“如果我是烤面包机,我哪里会出故障呢?”于是他把烤面包机拆开,找到问题,修好了它。从此以后他就用这种设身处地的方法,练习维修越来越复杂的机器。发现新事物的惊喜永远伴随着他,虽然他已临近退休,但工作仍带给他莫大的乐趣。
还有一个例子对我们来说可能会更有亲近感,就是庖丁解牛。米哈里把庖丁解牛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心流的体验。当梁惠文王询问庖丁为何技术会如此高明时,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庖丁在反复实践中,不仅关注着新的挑战和技巧,还超越了宰牛技术本身,进入到自我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无论是柯拉玛还是庖丁,都能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乐趣,选择可行的目标,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发现挑战、并培养技巧,这使得他们的自我更加强大,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也就更多。
04
米哈里提出的第二项辅助策略是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诸如打猎、家庭式纺织、外科手术等。
最可能改变工作模式的,是老板和管理者。但目前随着自由职业、居家办公和弹性工作制越来越多,人们对工作时间、内容和方式也拥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即使是在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里,人们也可以令工作变得有趣。秘诀就是,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像玩游戏一样工作,就是改变工作本身,使其工作条件更像是游戏,更适合传导心流。
回想一下那些让我们爱不释手的游戏,它们都具有充满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目标和明确的回馈。工作若是越能设计成如此,从中获得的乐趣就越多。不论哪种工作都是如此。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我是一名戏剧治疗师,到现在已经从业七年了。和最开始工作时相比,现在我手中的许多工作都是做过许多遍的。
例如,带戏剧治疗团体,在大学授课。但即使是做过很多遍的工作,我也不会把它做得完全重复,每一次,我都会在工作中加入一些新的变化,进行新的尝试。
我还很喜欢和不同的人群一起工作,有孤独症的小朋友,有80、90后的企业家,有需要被帮助的弱势群体,也有渴望自我实现的人。我会和参与的人们共同去设定工作的目标,这让我的工作充满了具有弹性的挑战。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里,我捕捉着每一个动作、语言或表情,那就是一种即刻的回馈,让我可以随时调整。每一次的工作,对我来说都像是一个人生冒险游戏,我全情投入其中,享受着乐趣和满足感。
谈到这里,或许你会说,那是因为我的工作享有太多的自由度了。但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枷锁在跳舞。一份工作,它一定会有特有的结构、限制,但如何把限制转化成个人自由和创造的契机,需要我们主动去实践。
或许我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每当我的工作变得重复、枯燥时,我就会想办法去进行一些改变;看到有喜欢的工作方式时,也会尝试把它引入自己的工作,看看是否合适。在把工作变成游戏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与疆域,创造着自己的人生。
05
热爱工作的人,不是工作狂,也不会完全靠工作的挑战来肯定自己。反而,如果能主动在工作中创造心流的人,往往也具备在人生其他领域中创造心流的能力。
好了,恭喜你学完了这一讲的内容!在下一讲中,我们就将去探索弗洛伊德快乐秘诀的另一部分——爱,也就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心流,收获充满爱的人生。
最后,我邀请你们做一个课后练习:
1. 回想一个你工作中最快乐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2. 从这经历中,尝试把你的工作或工作中的一部分,设计成游戏,它需要有:
1) 充满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
2) 明确的目标
3) 即时的回馈
3. 去实践它。
第5讲:在人际关系中塑造心流体验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第5讲,这一讲我们要一起去探索,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心流。
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弗洛伊德回答说:“爱与工作。”这也是他对如何获得快乐的答案。
在心流的研究中发现,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的确,走进我的治疗室的人们,大多数都有着关系上的困扰。
从我们出生开始,几乎围绕着我们一生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等,在塑造着我们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一段恶劣的关系会毁掉我们的心情、自信、自尊,甚至更多。而一段高品质的关系则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滋养。
要如何才能获得高品质的人际关系,并且让这段关系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滋养和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教我们以“赢得友谊”、“获得伴侣”为目标呢?
这就是我们在这一讲中将去共读的内容:如何把人际关系塑造得更贴近心流体验,提升生活的品质。
01
在谈到在人际关系中塑造心流体验之前,我想先邀请大家了解到一点:一旦接近他人,我们就有可能会产生焦虑。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他人即地狱”,它真实地反应了“接近他人”为人类存在带来的焦虑。人,是社会化的族类,一旦进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天生需要同伴,不仅是因为生存、繁殖,还因为我们需要从他人的眼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一旦一个人在群体里受到漠视、忽略,就很可能会感受到沮丧、低落,更严重的,还会丧失存在感、价值感。这也是为什么校园中的霸凌行为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意他人的程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大。试想一下,当有一天你经过坐满了人的办公室或教室时,有人突然看了你一眼,发出“啧~”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它可能会引起你的不适,或是疑惑,甚至是愤怒。只要我们接近他人,焦虑就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
我们是多么渴望拥有稳定的关系。我们的父母不会老去,爱人不会离开,朋友不会决裂……然而,人,才是我们接触的事物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TA既会带给我们最无私的爱,最亲密无间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彼此接纳、理解与珍爱的美妙,又会带给我们痛苦、绝望与悲哀。
一个拥有越多支持性人际关系的人,往往不会那么容易被疾病和不幸击倒。一个拥有越多心流体验的人际关系的人,往往就会从人际中获得更多的滋养。所以,学会建立人生的支持系统,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塑造心流体验,将对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02
但在学习建立有心流体验的人际关系之前,我们还是要先回归到自我,了解一下孤独这件事。
不可避免的,我们都会有独自一人的时刻。有人无法忍受孤独,因为那会带来无所事事、空虚或寂寞。那是因为精神熵,也就是独处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往往都是混乱无序的。只有学会维持内在的心灵秩序,才能让我们享受孤独。这些方法可以在我们前面的第3讲中找到。
可为什么要学习独处,享受孤独呢?因为那是我们与自我对话,学习建立内在心灵秩序,促进自我成长的黄金时刻。当我们独处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集中精神能量去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除了事情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外,还往往能带动自我的成长。
试想一下,牛顿在苹果树被苹果砸中的那一刻,与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的那一刻,都是在独处时发生的了。
学习独处是一个在童年就需要培养的能力。童年时,如何在独处时运用时间,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TA成人后如何面对孤独。一个喜欢在独处时阅读、绘画的孩子,成年后往往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空虚,懂得享受孤独。而一个喜欢在独处时看电视,或是根本无法忍受独处要找朋友聊天的孩子,成人后往往需要借助他人或外界的帮助,才能摆脱空虚感。
即使是我们已经成年,学习独处也依然不晚,并且同样重要。现在很多人在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时候便开始嚷着要“退休”,但真正能在那个阶段“退休”的人,往往又面临着“中年危机”。这是因为当“成家立业”、“财富自由”等外在的目标被实现后,他们的心灵却缺乏支撑。只有在独处时,我们才有机会去练习,如何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充实自己的心灵,并随心所欲地进入心流体验。
当我们可以享受孤独,并拥有相对完善的自我时,就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塑造心流,促进自我的成长,而不是变成对他人的依赖和上瘾。
我邀请你回想一下,自己都是怎么度过独处时光的呢?
03
米哈里在书中写到:“人生最强烈而有意义的体验,往往发生在家庭中。很多成功人士都同意艾柯卡的话:‘我有成功的事业,但跟我的家庭比起来,事业实在是无足轻重。’”
家庭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它既包含了我们与伴侣、孩子、父母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又包含了我们在这个家族中的群体关系,构建了我们最重要的存在感。
但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密的人。家,也可能成为伤人的地方。想要家庭提供心流,就需要家人间投注足够的精神能量。米哈里为此提供了几个建议:
第一, 忠于最初的承诺;
第二, 共享目标和清晰的回馈;
第三, 发掘新挑战和技巧;
第四, 开放的沟通渠道。
仔细一看,其实正也符合了构成心流的几个要素。
通俗的来讲,就是首先,我们要与另一半找到一个共同的长期目标——这就是我们要忠于的最初承诺。这个目标很可能会很宽泛,并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实现,例如要过某种生活方式,或是买一处理想的住宅,或是为孩子选择一个理想的教育。
其次,我们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发展源源不断的短目标,并获得即时的回馈。例如,带孩子去一次郊游,计划一次家庭聚会等等。
然后,在实现短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掘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升相关的技巧。例如,当孩子长大了,寻找一些更复杂、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新活动;
而在这整个过程,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渠道,鼓励家庭成员建立个人的目标,同时又关注彼此的目标。例如,当孩子在学校获得了肯定,父母要及时祝贺,并为TA感到骄傲;当孩子在青春期发生叛逆行为时,父母要把他们当作小大人或朋友看待,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而当母亲感到疲惫时,家庭成员可以表达关心、提供帮助;当父亲感到低落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以表达鼓舞。
这好比把家庭当作成了一个合资企业在经营。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家庭的共同目标而付出努力,投入精神能量,才能在家庭中创造充满信任与爱的氛围,才能收获到心流的乐趣。
04
英国哲学家培根写到:“最可怕的孤独就是没有真诚的友谊。“
除了家庭之外,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且,因为朋友不像亲密关系具有排他性或唯一性,我们可以拥有很多朋友。每个朋友都有不同的个性,都映照着我们自我的一部分,可能是某个兴趣爱好,也可能是某个人生目标。正因为朋友的多样化,就更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的丰富多彩。
要在朋友交往中塑造心流体验,同样不可缺少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回馈、新的挑战与技巧。通常友谊涉及到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活动,自然能带来充满乐趣的回馈。
就像我们新交了一个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八卦,或是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事情。但若只是做这些,可能就只会是泛泛之交。虽然享受到一定乐趣,却并没有增加自我的复杂性。想要收获亲密的友谊,还需要新的挑战与技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时间与朋友相处,为彼此投入精神能量。我们需要一天比一天更了解朋友,更了解TA的不同之处,也更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同时,一个好的朋友不会只是一味地附和我们的想法,TA还会带来新的思想与建议,让我们有机会去冒险,尝试新的领域。
一段充满心流的友谊,不仅能让我们享受到分享秘密和思想的乐趣,更能为彼此带来成长。
我邀请你回想一下,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中,有没有一个经常能够让你感受到心流的人呢?如果有的话,多和TA交往吧。
05
一个人只有把精神能量投入到家庭与朋友之中,才能享受得到天伦之乐与友谊之乐。同样的,一个人只有把精神能量投入到群体之中,才能享受到群体的乐趣。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名大学教授,他常常对学生们说:“走到人群中去。”这个世界很精彩,并且层出不穷。如果想要从这个世界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那么我们就要把精神能量投入到公共领域中,参与到世界里来。当我们把精神能量投入到一些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上时,我们就要学会关心他人,胸怀天下。
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交换。我们都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如果我们付出傲慢,世界会还以傲慢,如果我们付出爱,世界会还以爱。这其实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好了,恭喜你学完了这一讲的内容!在下一讲中,我们就将去探索如何将整个生命化为统一的心流体验。
最后,我同样邀请你做一个简单的课后练习:
1)回想一下在哪些人际关系中,你曾产生过心流?
2)挑选一个让你感受最深刻的,分享出来吧。
第6讲:化生命为心流
壹心理读书会的朋友,你好,我是你们的戏剧治疗师璐怡丝,李璐怡。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最后一讲,很感谢听到这一讲的朋友们,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坚持,恭喜你们又一次实现了它。这一讲我们要一起去探索,如何将整个生命化为统一的心流体验。
在前几讲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心流,和与心流相关的关键词——幸福、精神熵,以及构成心流的一些要素——明确的目标与回馈,挑战和技巧,全神贯注等等,还从人生的不同领域——闲暇、工作、爱情等一窥获得心流的方法。
最后一讲里,我们将把所有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大的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一旦我们的生命拥有了一个大的目标,其他的小目标都是为它而存在,我们会投入所有的精神能量,并培养相关的技巧,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盲目,更不会因外界的标准和干扰而时常焦虑,我们会拥有一颗喜悦的心,去面对人生的无常,并与之玩耍,生命也将丰富璀璨。人生如此,便是真正的游乐场。
01
想要化整个生命为心流体验,我们首先要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充满动荡的。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动荡的能量有一天积蓄到了一个临界点,然后“砰——”的一声,爆炸了,生命产生了。
然后,从一颗种子发芽,到一朵花开,一个婴孩的啼哭,一具躯体的消亡,生命都在不断流动、发展与变化。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动荡,因为动荡带来生命,或者说,动荡才是生命的本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天地对万物并没有好恶之心,并没有对谁特别好,也没有对谁特别坏,一切都随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不以人类的幸福为目标。
自然既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也带来了严酷的气候和环境;社会文化既给予了人类发展所需的文明,也带来了残酷的战争、对抗;即使是人类的基因,也既带来了对环境的适应与变化,也带来了无法攻克的疾病、缺陷、衰老。这也是为什么在人生中我们拥有那么多爱而不得、求而不得的情况。我们那么爱一个人,却不得不面对离别;我们那么讨厌一个人,却又不得不和TA相处;我们那么想要减肥,却总是不成功。这也是佛家所说的“无常”。
02
如何面对无常的人生呢?心流并没有要我们去消灭动荡,而是将动荡化作最优心理体验——心流,也就是把混乱的意识集中起来,投入专注的精神能量,建立心灵的秩序,享受到其中的愉悦、乐趣与满足。这和我所从事的专业DvT戏剧治疗的理念相通,即:以喜悦之心面对人生无常。
心流就是喜悦之心。我们在日常所创造的每一次心流体验,都是在修炼我们的喜悦之心。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的所有无常,都可以用喜悦之心,用心流去面对。这种喜悦之心的能力,在《心流》中就具体体现在“自得其乐”上。关于这一点,米哈里不仅花了整整一章去讲在“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还在很多篇幅提到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我认为,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也就是喜悦之心的能力,是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的基础。
03
那么,自得其乐的能力要怎么培养呢?
一个拥有“自得其乐能力”的人,会把潜在的威胁看作是充满乐趣的挑战,并因此维持内在的秩序。一个具有“自得其乐的能力”的人,通常不会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的标准、大众的舆论等等,而是会从自己的心中寻找目标,并控制意识,将精神能量投入其中。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其实也遵从了心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确立目标。一个具有“自得其乐能力的人”,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包括工作、婚恋、学习等等。
第二,全神贯注。一个具有“自得其乐能力的人”,会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TA打算进行的行动之中,并且会平衡这个行动的挑战和技巧,无论是读书、写作,还是参加社交活动、参与比赛等,TA都能很快投入其中。
第三,避免过于自我。这一点讲的是当我们投入在某个行动/活动中时,不要只关注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反而要把自己放到这个行动系统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开放自我,关注到系统中其他部分的变化。比如说当我们在参与一个读书会时,不要只关注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关注到读书会其他成员的表达。只有当个人与体系相结合,自我的复杂性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很多时候,我们在事物中体验不到乐趣,是我们并没有留心体验它。走路时,迎面而来的微风;工作间,窗边洒下的阳;路边,一个小孩和一只狗在玩耍;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的滋味。这些都可以让人产生莫大的满足感,重点是你要用心体验。
我邀请你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问问你自己,你是一个懂得自得其乐的人吗?
04
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挫折中自得其乐。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人生本是无常,生命的本质便是动荡。我们无法阻止挫折、失败与悲剧的到来,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它的方式,从中找到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它们便不会成为我们获得幸福的阻碍。
我们常说,危机,危机,既包含了危险,又包含了转机。有的人可能在危机中一蹶不振,有的人可能会从中发现改变生命的契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转危为机的人,懂得如何把不利的情况转化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从中感受到乐趣,在挑战中越来越坚强。这种转变即是在挫折中培养自得其乐的能力,通常有三个步骤:
第一,不自觉的自我肯定。他们相信命运就在自己手中,但同时又明白自己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第二,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当注意力只是集中在自我内部时,精神能量会被自我的关注与欲望吸收,很少能关注到外界环境。但在挫折中懂得自得其乐的人,注意力的焦点虽然仍由个人的目标所决定,但会保持开放,随时注意外界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找寻新出路。挫折会带来极大的精神熵,应付精神熵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把精神能量集中在消除阻碍上,另一个是把精神能量集中在整个系统中,寻找是否有新的目标和解决之道。懂得自得其乐的人通常都会选择第二种,不再执着于失去的,而是放眼于还未发现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经常举的例子,请你们和我一起举起右手手掌,活动一下五根手指头。现在,把你的食指弯曲起来,想象一下它断掉了,你会怎么做了?
很多人会执著于去修复那根断掉的手指头,尝试着各种方法,当发现没有办法修复手指的时候,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想象着多么的不方便,会被人嘲笑等等。而懂得自得其乐的人会伸出左手手掌,活动着手指头说:“六、七、八、九、十,嘿~我还有更多的手指头。”
05
当我们有了一个懂得自得其乐的能力,就为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打好了基础,造就了一颗开放、有弹性、充满乐趣的心。然后,我们便可以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了。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 或许有人会说,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那并不代表着一切要听天由命。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世世代代克服艰险所带来的成果。
为生命创造意义,意味着我们会把精神能量投入其中,为了一个大的目标去奋斗,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实现一个又一个通往大目标的小目标,培养相关的技巧,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并享受着其中的乐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把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事件,串联成人生的高低起伏,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生命的意义就像那根串起珍珠的线,让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和感受都化为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泽。
米哈里对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的观点我很喜欢,他说:“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可能成为啤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疗法或纯生物本能——希望儿女过得好,光耀门楣。只要方向明确,行动规则清楚,并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标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是的,创造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
06
如何做到呢?我提炼了三个要素,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统一的方向感,也是“最终目标”。
非常实际的是,我们并不是生来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是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的。所以我更倾向于先为自己找一个“统一的方向感”,它可能是你人生中想要实现的某一个大方向,你可以在走向它的过程中,再慢慢厘清最终的目标。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深入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你才会在大方向里,慢慢剔除那些旁枝末节的目标,越来越集中到明确的目标上。
第二,决心与行动。
当我们找到一个统一的方向感或目标,我们便需要投入大量的精神能量,培养相关的技巧,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想要放弃,此时,就需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决心,并把决心化作实际的行动。在每一次的行动中去反思、去调整,以让自己更适应、更有能力去完成挑战。
其实 ,完成多少制定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为这个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些决心和行动,才是我们生命意义的重要部分。
第三,和谐,也是整合。
当我们下定决心追寻一个统一的方向或是目标时,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意识便会一片祥和。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思考,都会有方向。我们不再会因为一个事情做得慢了一点,而感到忧虑。也不会害怕做出选择,因为我们明白放弃,是为了有方向的获得。我们不再会那么容易恐惧、担忧、焦虑……因为我们已经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可以去实现。
07
好了,恭喜你学完了《心流》这本书!
我想结合戏剧治疗的专业,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场戏,我们不仅是戏里的演员,还可以是戏的导演。想要把你的人生演绎成什么样的戏剧?可以由你自己决定。这是你的心流之戏!
最后,我邀请你完成最后一个练习:撰写你的人生剧本
1) 想一想你想要实现的人生大方向或目标,为你的人生剧本,设置一个人生主题,写下主角(你)的名字。(如果还不太清楚,可以从一些书籍或影视中找找灵感。)
例如:一个优秀女性的自我实现之旅,主角:璐怡丝
2) 为你的人生剧本设置一些小目标。
例如:拥有自己的事业;获得一个专业证书;建立国际交流……
3) 为你的人生剧本选择一首主题曲。
例如:《主人》
收藏好这份初步的人生剧本,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回顾与完善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