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DB持久化本质为文件存储,将Redis管理的内存数据压缩生成.rb二进制文件;对应RDB文件路径由redis.conf的配置中的dir字段配置,默认的位置是./,表示当前位置,哪里启动Redis,就会在哪里生成持久化文件。
- 在Redis服务启动时,检测到RDB文件则会自动载入文件,会占用一定服务启动时间。
- SAVE为主线程执行,会阻塞Redis服务;BGSAVE在新建子线程执行,不会阻塞Redis服务,但是执行结束前会忽略掉SAVE、BGSAVE、BGREWRITEAOF 三个命令(避免同时修改同一资源,避免同时进行大量读写操作)。
- 自动保存:SAVE/BGSAVE 时间间隔 数据变化数量
例如:
save 300 10
当满足服务器在 300 秒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 10次修改时出发save操作
Redis的服务默认每隔 100 毫秒就会执行一次serverCron函数,用于对正在运行的服务器进行维护,它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检查 save 选项所设置的保存条件是否已经满足,如果满足的话,就执行对应命令;
保存条件的判断依赖一下两个字段:
服务中的dirty计数器会记录距离上一次成功执行SAVE命令或者BGSAVE命令之后,服务器对数据库状态进行了多少次修改(包括写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服务中的lastsave 属性是一个 UNIX 时间戳,记录了服务器上一次成功执行 SAVE 命令或者 BGSAVE 命令的时间;
- 优势
- RDB是一个非常紧凑(compact)的文件,它保存了redis 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数据集。这种文件非常适合用于进行备份和灾难恢复。
- 生成RDB文件的时候,可以使用子进程来处理所有保存工作,主进程不需要进行任何磁盘IO操作。
- 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 劣势
- RDB方式数据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秒级持久化。因为BGSAVE每次运行都要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属于重量级操作,如果不采用压缩算法(内存中的数据被克隆了一份,大致2倍的膨胀性需要考虑),频繁执行成本过高(影响性能)
- RDB文件使用特定二进制格式保存,Redis版本演进过程中有多个格式的RDB版本,存在老版本Redis服务无法兼容新版RDB格式的问题(版本不兼容)
- 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备份,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数据有丢失)
2020-05-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