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海经》之“祥瑞九尾狐怎么就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妖精”

《山海经》之“祥瑞九尾狐怎么就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妖精”

作者: 镜楼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12:35 被阅读0次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说到九尾狐,在的观念中她就是狐妖的代表。但是从最早的《山海经》记载开始,到后来郭璞为她做注,其实九尾狐在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在先秦时期,九尾狐只会在太平时期出现。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中说:“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大意是说禹到了三十岁没娶妻,在走到涂山时,他预感到自己的婚事将会一帆风顺,所以说:“我娶亲,一定会有想嫁我的人。”正当其时,有一只长着九条尾巴的白色狐狸来到他面前。古代一般认为狐狸是瑞兽,是吉祥的征兆,因而他说“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意思是出现白狐,也就是象征衣裳也是白色的自己将迎来吉利。涂山当地的人,也从白色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把涂山的一位少女嫁给大禹,将会降福给涂山这个地方。于是编了这首歌谣,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首情歌。于是禹娶了叫做女娇的涂山少女。女娇怀胎十月,生下了启,之后禹成为了夏朝开国君主。可以看出禹见到白狐九尾之后,娶妻生子,建功立业。这九尾狐的确就是祥瑞之兽了。

    许多年之后,商纣王帝辛在位期间,本来帝辛励精图治,亲政爱民,击败东夷后把原本不大的疆域扩展到了整个淮河流域。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女娲不满意帝辛的统治,于是安排九尾狐先去迷惑帝辛,随后诸侯联合出兵,一举推翻整个殷商王朝。作为下界妖兽的九尾狐,得到女娲的指令自然不敢懈怠。梦想有朝一日位列仙班,于是化身为妲己开始迷惑帝辛。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就很熟悉了,帝辛日渐荒淫、不理朝政、穷兵黩武、重刑厚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九尾狐的任务完成了,不过女娲就不认账了,她对九尾狐说道:“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业,残贼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可怜九尾狐脏活累活都做了,到头来却是背上了大锅。

    至此之后,九尾狐的形象逐渐妖魔化,人们也赋予了她太多负面的形象。实际上在东汉时期很多出土的壁画石像当中,九尾狐往往是伴随着西王母一同出现。西王母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地位是属于巅峰阶层的。为什么要经常带九尾狐在身边?“九”这个字在古人的观念里就是最尊贵的意思,也是至阳之数。许多东西也会用九的倍数来表示,比如“十八层地狱”,“降龙十八掌”,“三十六计”,‘“七十二变”等等。而九尾狐也并非是九条尾巴,用“九”来形容是因为尾巴粗大,看上去浑厚有力,象征着男性的生殖能力,寓意子子孙孙绵延不息。所以西王母带她在身边就是因为她的的确确是瑞兽。

    而后传至汉字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流变之后,不仅狐妖食人的形象突出,更多了一些魅惑众生的狐妓形象。而我们现在观念中对她的印象更多的则是狐狸精那样媚、妖、野、忧。让女人受不了,让男人更受不了。虽然现在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我们也要了解过去,在祖先的笔下,九尾狐本来单纯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之“祥瑞九尾狐怎么就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妖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ij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