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间,侠客豪情,可是这种豪情又有什么用呢?英雄豪杰,仁义当先,却无处逢生,与穷苦百姓无所作为而死在忙碌之中又有什么区别呢?古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风气的形成,使得很多养尊处优的人在没有是非的情况下寻找是非后对他人或其他社会性质的人斗争,死伤无数,只为了他们口口相传的“资本积累”。圣人提出一系列的治世之道,确实在无数的血债之后窃取革命的过世,因此,古语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浅谈人性,实无人性,只不过是大家都这么选择和接受了它的存在。无论如何,圣人对世人以及治理社会还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为什么那些治理方法为什么到了现在就没有了作用呢?可能是因为圣人已经死了,他们留下的治理方法已经成为了当今之世得糟粕了。这些圣人,本质上就是国家的重器,所以他们不应该时常拿出于人前显露。
有的人,有点小功小才能就到处显摆,殊不知外显则身不存的道理,这样的人总在别人眼里就像小丑一样不值一提;有的人,即便是学富五车、腰缠万贯也不去外人面前吹嘘,这样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敬畏;有的人能够治理一方或者一个国家而谦虚谨慎、好学明见,基本不去妨碍他人的生活,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更受尊重和爱戴;有点人以爱待天下人,无分无别,这样的人游戏人间切尊重所有事物的“自有意志”,他们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在他们眼里,万物一体、死生同状,他们能对外显示明王之道、对内则渴求圣贤之心。不过,这些人都是在人间的,无论一样与不一样从究极一样上来讲都是一样的,即所谓“天与人不相胜也”。
无论输人间是帝王还是碌碌无为的平民百姓,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历程:生、走、回、死。只不过在这个历程中,在常人看来每个人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例如:财富多的生活好,学习资源好,以及家庭教育好等等。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向外求得的,生的时候不带来、死的时候也带不走,所拥有的人只是暂时的得势,掌握不好还会受到其财富的伤害而身败名裂。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有了财富就一定真的不好,如果一个人贫穷到连饭都吃不上,那么活在的物质都没有了说什么都是白搭的;人拥有了财富后吃的好一点,住的好一点,享受财富所带来的乐趣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不为物之伤害即为附带,就像手中拿着一匹羽毛一样随时可以将它丢弃而自身没有受到牵累。
一个猎人拿着弹弓瞄准黄雀,而黄雀也做好了随时捕捉螳螂的准备,螳螂这时正在等待一击秒杀蝉的机会。蝉因为释放美妙的歌声而忘记危险;螳螂、黄雀因为生存所需的死亡都忘却了自己所处环境究竟是否安全;猎人同样也不知道能不能打下黄雀以及打下来后会不会被公职人员看见而被举报,这难道不是物物相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