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组学习到第三次,陈老师今天的串讲让我对已学的内容有了一个系统联系,整个讲课过程陈老师随时观察我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时地插入体验环节,让我们对知识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感受。
心理成长从何开始?从我开始,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到有效。
而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BVR的冲突。每一个身份在不同的角色下会有不同的BVR,如果BVR不能随着角色的转换及时转换,BVR系统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发生一系列混乱的连锁状况。
这里陈老师讲到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可以避免在不同角色中BVR系统的混乱,在生活中,遇事我们可以不忙着着手去做,可以先运用四步评估先做一个判断。
1、这是不是我的事?谁为这件事负责?
2、我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
3、我的潜意识里想不想做这件事?4、如果按我的想法做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是否可以承受?
如果以上这4个问题都是肯定,那么再着手去做。
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比如我和爱人就某些事情的想法不一致,行为上或许我会一直说试图让对方接受我的想法,或许我因无法由着我的想法而生气,或许最终会吵架让对方接受或被迫接受对方的想法。但是如果在期初就想到这是不是我的事,该为结果负责任的人不是我,从角色上对自己有一个认识,处理事情上就会不同,会更多是以对方的想法为主,这样对方会感觉被尊重,我们会就想法而进行交流,双方的认知体系会打开,亲密关系也会更融洽,这样产生的后续连带反应是正面积极的。
回到那种我常规的处理行为中,我心中是有一个坚定信念在的,我为之不惜一切必须让对方接受,以证明我的价值,所以信念的改变,来自价值的改变,例如价值的等级定位改变,或者某些新的价值的出现。
心理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从何而来,从自信、自爱、自尊,自信是自我价值的基础。
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相信,一个人对自己的喜爱程度决定价值程度。自信又是如何形成呢?通过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自我肯定,最终形成稳定的自信。
这就像我们从婴儿学步到如今走路是融入我们生命的一项技能,我们不再会像刚学步那样不敢放开妈妈的手,不再担心随时摔倒,我们很确信我们可以,抬腿就敢走,路不平大不了慢一点,不再需要拉着妈妈的手,不再需要妈妈在前面哄着我们迈腿。这就是我们通过尝试学习走路中获得了走路的经验,拥有了走路的能力,慢慢的我们很确信自己是可以走路的,最终对这项技能我们有了足够多的自信。
自信靠什么来,首先要尝试,从而汲取经验,获得这项能力,自身有了能力还要对自身的能力自我肯定,我肯定我可以做到什么什么,就这件事情就有了自信。
我自己在很多时候总是对自己有怀疑,做了一个项目,攻克了一个难关,就算得到嘉奖,我还是会对自己有怀疑,哪里哪里不够好,再来一次或许我就做不成,有时候也会想,其实我很好,我是有能力。这就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偶尔有的一些自信也是不稳定的自信。所以最后一步的自我肯定很重要,对于我本身来讲,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我需要加强自我肯定,我做过我做好了我可以的,这样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强化自己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肯定,自信就可以有所提升。
这课上,打开我视角的就是两点自我肯定和考虑他人感受,很多时候我会对事不对人,这方面我需要多加强感知力,生活中就是多觉察自己的感受多询问别人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