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我养成了做读书记录的习惯。
每读完一本书,就会抽出时间去记录下我读完它的日期和所花时长。
因为我觉得,用来阅读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被记录。
于是在整理2月读书记录时,我惊人地发现:
2020年2月,29天,我竟然读完了31本书,用162个小时。
平均一天一本,一周8本。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认真回忆了一下我2月的状态,并总结出了这五点。
希望能给想读更多的书,但总是做不到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1.早起
2月的很多早上,我都是从6:00开始的。
彼时,清晨,微亮,鸟鸣,天静,微凉。
而我翻身而起,掀开被子跳下床,就像一个准备好了去战斗的女战士。
在爸爸的鼾声和妈妈偶尔的梦呓中,我轻手轻脚地洗漱、整理好自己后,便坐到书桌前,我划定的专门用来读书写字的空间。
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等待照进房间的第一缕阳光。
日复一日,引以为乐。
那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早起呢?
第一,它可以给我更多的时间。
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去成长。
我以前也经常睡到八九点才起。
而现在,每天六点半起,至少让我多拥有2个小时的时间。
一周下来,就相当于多了除开睡眠时间的整整一天。
一周七天,愣是被我活出了8天的量。
这样一想,就觉得好赚。
而且它不光能多给我早上的2个小时,它同时还在无形中让我更加珍惜一天中的其他时光。
因为早起,是我在每一天能做到的第一个突破,是一种要开启崭新一天的积极仪式,更是一种今天要好好生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积极的开始,你还舍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浑浑噩噩吗?
第二,它能给我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
我以前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而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我不求昼夜运转,因为光是每天早起,就已让我足够幸福。
比周围的很多人都早一步醒来,拥有更多可用来自我成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可以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会赋予我们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就算这只是一种短暂的错觉。
那也总是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生长的力量。
第三,它能帮助我更喜欢自己
我享受早起的清晨,更享受这样努力向上的自己。
我也曾有很多个被闹钟叫醒时只想蒙上头继续做梦的清晨。
也曾有无数个被外面的寒冷冻得一哆嗦,只想缩回温暖被窝的瞬间。
更曾有对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少用的怀疑。
但我还是没有放弃。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
我爱这个因坚持而酷的自己。
2.更加认真地选书
以前,我读书是很随意的。
可能是随手在桌上抓一本,或者是在电子书架上随便找一本,便开始蒙头往后读。
读着读着,发现不对了,怎么越读越无聊,越读越不想读了呢?
可能是不喜欢作者的文风,或是不喜欢这个故事,当然也有可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我还是会硬着头皮往下读,只是因为我顽固地想要秉持有始有终的原则。
但我发现,这样下来我不仅很痛苦,而且甚至开始讨厌起读书来:
读着读着总是动不动就心生倦怠;一旦放下,便很难再主动拿起;不再好奇地点开其他书友的评论,只想快点翻到章节的最后。
读一本不那么爱的书,让我仿佛只是在完成一项必须读多少字符的任务。
而字符与字符之间的联系,前文与后文之间的关联,我漠然地视若无睹;
这个时候,读书已经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甚至享受的事情了。
所以它很容易就被我轻易放下,一周下来,我自然不能完整地读完几本书。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
不要去读那些你爱不起来的书。
因为这世上,除了你的教材,没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的。
浩瀚书海,无数选择,又何必非要耗在一本不是那么喜欢的书上。
这和勉强自己去爱一个不心动的人,没有区别。
这是自我折磨,不是自我成长。
喜欢,才是做一件事情最永恒不竭的动力。
而只有你真正主动想读、愿意读的那些书,才值得你珍贵的时间。
另外分享一些我自己用来选书的准则:
1.看评分
微信读书里评分低于7.5的书,我是会谨慎地审查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低分,而我相信广大书友给出的评价。
2.看榜单
精选好书榜,名著经典榜……一本一本地往下读,大多都是不会错的。
3.了解自己读书的喜好
拿我自己来说,我偏好有关爱情和悬疑的小说、旨在教会人生活的散文集和一切科普性的书籍。
所以了解了自己这些阅读的偏好,我便能更加高效地选书。
那么你呢?你知道自己更喜欢讲什么的书么?
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随意地挑一本来读,若读到一半,觉得不再想读下去了,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放下即可。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那本想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书的。
4.看别人的推荐
知乎、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平台,随意一搜,就会有大量的书单推荐消息弹出来。
不仅有推荐理由,还有荐书人感悟,是个宝藏,值得好好挖掘。
5.看出版社
看书,特别是看外文翻译书籍,挑好的出版社特别重要。
而我最推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据说是代表了中国文学出版社的最高水平,而译林出版社也靠着“经典译林”、“双语译林”、“译林名著精选”、“译林人文精选”和“双语译林”等图书产品线而广受好评。
以我之前读《安娜·卡列尼娜》为例,海南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开篇第一句翻译的是“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而经典译林翻译的是“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明显译林出版社翻译地更有韵味,且还赋予了它一种如诗般的韵律感,朗朗上口。
3.每读完一本书就及时写书评
每读完一本书,就要有读完一本书的收获。
以前讲“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而我现在也认为:
不以开卷有益为目的的读书,也都是耍流氓。
也许当你翻开一本书的时候,你是并没有刻意追求一定要学会什么的。
但如果当你读完,你却整理不出一点收获,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那这自然也不能算是真正地读懂了这本书。
将一本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地吞下,只会让“腹有诗书气自华”变成“肚无文墨空余恨”。
切记读小说不要只读到一个故事,看历史不要只看懂一段过去。
比这更重要的是要回馈自身,要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纳为己用,做到杨绛老先生说的“用生活所得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而我认为,对一本书最好的输出方式就是写书评。
“不动墨,不读书。”
不要觉得这是一种不利于提高读书效率的事情。相反,它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坚持下去,甚至能让你读书读得越来越快。
因为通过写书评时你对整本书的回顾,你会发现,你竟然不知不觉地收获了这么多。这是一种正向反馈,会持续地激励你一直读下去。
而读书也是一件能熟能生巧的事情,当你越来越习惯阅读的状态,你也会越读越快。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即是此理。
4.真正地爱上读书
宋朝诗人黄山谷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当代作者周国平也曾说“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著名主持董卿也在采访中说过:“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一样难受。”
对于我,倒没有这么夸张。
但我也真的逐渐开始领会黄庭坚为何会说“日长宜读书”,毛姆又为何要坚持“为乐趣而读书”。
因为我真的学会了把读书当作一种最好的消遣,一种奢侈珍贵的享受。
书是我并不富有的二十出头的世界里,我能拥有的最贵重的东西。
通过阅读短短几十万字,便可收获作者历经数十年才有的感悟和智慧的精华。
同时它也是我年轻的动荡生活里唯一的避难所。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因为在这段我逃进书中的时间里,我又可以重新积攒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哦。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爱读书,同时也更爱生活的人吧~
别辜负现在这些你最美好的日子,因为这都是多年以后你闪闪发光的曾经。
如果喜欢,就帮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吧!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