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与营养状况有什么关系
维持性血透患者病人的合并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即使经过充分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仍高达25%,主要原因之一是血透病人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长期血透的病人约33%存在轻、中毒营养不良,6%~8%发生严重营养不良。这是因为长期尿毒症毒素蓄积、炎性因子、代谢终产物和病人食欲减退等导致摄入不足,此外血液透析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透过透析膜而丢失,一次透析过程丢失的氨基酸最低也达6~10g。这些均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将增加透析病人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国外对12000例血透病人的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死亡风险增加,当ALB<25~30g/L时,死亡风险增加15~18倍。透析患者血白蛋白保持在40g/L以上才是比较理想的营养状态。
我们常根据患者最近体重、营养摄入、胃肠道症状、水肿情况、皮下脂肪、肌肉消耗程度、功能活动情况、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转铁蛋白、C3、免疫球蛋白来评价其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主要应调节饮食、营养支持,另外要充分透析、药物干预、纠正酸中毒及抗炎、抗贫血治疗,充分透析清除尿毒症毒素,有助于增加患者食欲,改善代谢紊乱。血液滤过透析、高通量透析以及血液灌流可增加中、大分子毒素的清楚,有助于减轻炎症状态和蛋白分解代谢,改善营养状态。
代谢性酸中毒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证实口服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增加。
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对营养不良也有重要作用。可增加患者食欲,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分解代谢。
推荐维持性透析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1.2g/Kg体重,其中至少50%的蛋白质应为优质白蛋白,营养不良的患者可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以增加蛋白的合成。
网友评论